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中國周刊

改革開放40年 蒙古族人物影像志

2019-01-07 7:08:42

文/《中國周刊》記者 劉霞
攝影/巴義爾
責編/劉霞

內蒙古,廣袤而又綿長的中國北部邊疆,橫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接鄰八個省區,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2.3%。

內蒙古自治區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改革開放40年來,這塊“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美麗土地,依托其智慧的人民和豐富的資源,走過了波瀾壯闊的歷程,創造了極為輝煌的成就。全區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58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6萬億元,年均增長11.7%,期間2002到2009年連續8年增速蟬聯全國第一,到2010年躋身“萬億元俱樂部”;人均生產總值6.4萬元,排名從1978年的全國第17位躍居到2017年的第9位。

被授予“國醫大師”榮譽的蒙醫學家巴?吉格木德教授。

改革開放40年,讓更多人得到了展現自己才華的機會,也獲得了發展與成就。

內蒙古大學教授確精扎布是蒙古語文數字化的奠基者。

《民族畫報》記者巴義爾拍攝的《改革開放40年蒙古族人物影像志》,是40位蒙古族當代杰出人物的肖像志。歌唱家德德瑪,中國男籃球星巴特爾,被授予“國醫大師”榮譽的著名蒙醫蘇榮扎布,蒙古語文數字化的奠基者、內蒙古大學教授確精扎布,著有《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呼倫貝爾大草原》等代表作的作曲家烏蘭托嘎,中央電視臺評論員白巖松,……當我們把這些蒙古族當代杰出人物在改革開放40年間所取得的最重要人生成就依照編年史的方式連綴起來,我們就看到了一部與時代軌跡同步共振、與改革開放歷程密切相關的人物史乃至民族史。

內蒙古師范大學原副校長能乃扎布教授是昆蟲學家。

在蒙古族流傳的許多民歌中,女人常常被比喻成清澈的河,蒙古女人所散發出的大河一樣的寬厚、隱忍、智慧和慈愛,便綿綿不絕,噴涌而出,它給人以安全,給人以溫暖,給人以力量。長期以來,蒙古族女性一直承擔著生產、生活方面的重擔。

歌唱家德德瑪1981年在北京演出。

德德瑪,著名女中音歌唱家。那渾厚、醇美、松弛中帶有蒙古族風情的女中音歌聲,不僅展現了蒙古族特有的熱情,同時也慰藉了無數熱愛蒙古族音樂文化人們的心靈。很多人都能如數家珍般地說出德德瑪在不同演唱時期的重要代表作,如《奶酒獻給毛主席》《圓蹄的棗騮馬》《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藍色的蒙古高原》《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等。德德瑪不僅是蒙古族歌唱家的代表,也是中國聲樂界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1981年斯琴高娃在北展劇場主持《花的原野》音樂會。

出生于內蒙古赤峰的斯琴高娃,是中國家喻戶曉的電影演員,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影評人協會獎、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影后。從柔美大氣的玉貞到粗俗潑辣的虎妞;從苦命悲情的香二嫂到幽默詼諧的姨媽;從底層小人物的黨員二楞媽到威居朝堂的女皇武則天;從雍容大氣的大宅門二奶奶到蘭州農村的西北老娘;她亦洋亦土、亦美亦丑、亦俗亦雅。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林(李四光之女)。

已故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林,是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的女兒。她是我國第一個生產堆(原子反應堆)材料實驗、第一個核潛艇材料實驗、第一個原子彈引爆材料研究工作的參與者,先后多次獲獎。

創辦多所蒙醫整骨醫院的蒙 醫整骨專家包金山教授。

……

畫家、雕塑家、美術教育家侯一民珍藏著當年他設計人民幣的素描稿復印件。

當今社會,在中國各行各業都有著杰出蒙古族女性的身影?!案赣H的草原母親的河”,席慕蓉一語驚濤,如果把蒙古族女人比喻成河,那么蒙古族男人毫無疑問是那片流淌著河流的草原。

中國男籃球星巴特爾。

前中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巴特爾無疑是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曾經,巴特爾和姚明、王治郅合稱中國男籃的三大中鋒,并被稱為籃球場上的“移動長城”。從1993年到2004年,巴特爾為中國男籃做出了自己卓越的貢獻。2002年巴特爾以自由球員的身份與掘金隊簽約,成為第三位加盟NBA的中國球員。在掘金隊巴特爾成為第一個在NBA首發的亞洲球員,2003年巴特爾隨馬刺隊拿到NBA總冠軍,從而成為了第一個拿到NBA總冠軍的亞洲球員,鑄就了其籃球生涯的最高成就。

被授予“國醫大師”榮譽的著名蒙醫蘇榮扎布教授。

蒙古族有喜歡吃肉、騎馬、摔跤等生活習慣,也使得蒙醫藥在治療骨傷、風濕疼痛、心血管疾病等蒙古族地區常見疾病方面療效顯著。作為從1949年便開始從事蒙醫臨床工作的蘇榮扎布(2014年離世),被譽為蒙醫藥現代化的開拓者。幾十年來,他向人們宣傳蒙醫藥知識,治病救人,他用蒙語書寫了十幾部蒙醫學理論著作,樹起了蒙醫現代化的里程碑。他還組織編寫了第一套蒙醫藥高等院校教材,促進了蒙醫藥高等教育的規范化、正規化。2009年6月19日,我國第一次在全國范圍內評選國家級中醫大師,30位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包括民族醫藥)的老專家獲得“國醫大師”榮譽稱號。蘇榮扎布因其治療心腦血管病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獲得這一殊榮。他把這個榮譽歸結為國家對蒙醫學乃至民族醫學的關心和支持。

中央電視臺評論員白巖松。

出生在內蒙古海拉爾的央視名嘴白巖松,是一個真正的蒙古漢子,他有著很強的社會責任感,他為人樸實、一身正氣。他用他的激動、憤怒、深情和睿智為我們帶來了自成一派的主持風格。作為主持人、評論員,白巖松對改革開放40年有著更深刻、細膩的感受。他說他出生的1968年,是一個“非改革不可”的年代,而改革開放帶來了平等的權利,也將他從邊疆帶到了央視,成為一名新聞人。他還指出,當年《東方時空》的誕生和改革開放密切相關,沒有鄧小平南巡,就沒有《東方時空》。

……

40位當代蒙古族杰出人物,他們的成就正是改革開放的時代機遇所帶來的,而他們的成就也共同匯聚成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成果。改革開放造就了他們,而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也從他們的涓滴貢獻中汲取了溪流成海的生機與動力。因此,這一部人物影像志就是一部關于一個民族與一個時代同步發展的歷史。

人物攝影最能反映社會變遷。作為《民族畫報》高級記者,巴義爾在持續39年的攝影創作中,曾為數百位蒙古族當代人物立像。雖然為拍攝而跑路、熬夜,但巴義爾卻因此得以深入地觀察社會與時代。

這40位蒙古族杰出人物的影像作品來源于新聞現場、單位、家庭、旅途,以及所有可以拍照的地方。巴義爾說:“照片里的人物正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改革開放以來、新時代的人物,他們的身上折射了國家、民族、地區、行業、時代的特征,是與時代同步的,是與社會變遷同步的,是與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相符的結果。

編輯:楊文博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