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7 8:00:16
文/劉 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全國人民,打響了沒有硝煙的反貧困、全面小康的大決戰。習近平總書記走遍了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等革命老區,先后提出了“精準扶貧”“一個都不能少”“志智雙扶”“脫真貧、真脫貧”等一系列脫貧理念和工作要求。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革命搖籃井岡山殷切叮囑:“井岡山要在脫貧攻堅中作示范、帶好頭”“在全面小康的進程中,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
江西省委書記劉奇親自掛點聯系井岡山,他到江西工作三年時間就上井岡山多達15次,督促我們脫貧攻堅要“抓嚴抓細,經得起檢驗”,吉安市委要求井岡山切實做到“保障措施、實際收入、長效機制”三個到位。
井岡兒女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感恩奮進,在中央、省、市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井岡山不負眾望,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初的13.8%降至2016年底的1.6%,群眾滿意率達99.08%,2017年2月26日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二年多時間過去,目前的最新數據顯示,井岡山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25%,井岡山脫貧牢固,并朝全面小康邁進。
這是新時代扶貧工作井岡山成功先行的偉大實踐,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井岡山落地生的根、開花結的果。
井岡山成功“開創紅色脫貧之路”,被譽為“井岡之路”,參展國務院扶貧辦組織的“決勝2020——脫貧攻堅展”,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井岡山用新時代的改革思維和創新辦法推進精準脫貧,先后被評為2017年中國改革年度十大典型案例、改革開放40年,地方改革創新40案例、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彭夏英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在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暨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井岡山第一個作先進事跡報告,并成功入選“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回報告團”,隨團先后赴重慶、黑龍江、寧夏、陜西等地作巡回報告,引起強烈反響。
“井岡之路”的意義
作為革命老區、邊遠山區、貧困地區,井岡山是“三區”疊加的地方,在全國實現率先脫貧“摘帽”,新時代的井岡山先行實踐意義尤為特殊。
“井岡之路”有現實的歷史意義——它彰顯了黨的擔當和成功。
90年前,在毛澤東領導下,從井岡山開啟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創造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為其它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提供了寶貴的井岡山經驗,是我黨革命勝利的起點;
山還是那座山,依舊山高路遠。但事實證明,90年后,在習近平總書記領導下,井岡山勇立潮頭,率先摘掉貧困“帽子”,又是現在貧困地區在新時代同步邁入小康的新起點、脫貧奔小康的樣本。

“井岡之路”有永恒的民生意義——它踐行了黨的初心和精神。
當年,追隨共產黨參加紅軍的井岡兒女超過18萬人,犧牲的革命烈士近5萬人。在2年零4個月的井岡山革命斗爭中,平均每天犧牲的革命烈士多達56人。
讓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這是革命先輩和先烈們的畢生追求,也是我們黨的初心和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讓井岡老區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這也是在井岡紅土圣地上擔責履職者的矢志初心和莊嚴承諾。
井岡山率先脫貧“摘帽”,既兌現了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也兌現了井岡山黨員干部和井岡兒女不負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的承諾。同時也是對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和習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的生動注解。
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的“井岡之路”,是井岡山開拓創新的偉大實踐,以實際的行動踐行了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勝利,是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井岡之路”的內涵
有人也許會心存疑問:井岡山,是政治山,有黨中央的特殊關愛,有各界的特殊支持,井岡山率先實現脫貧摘帽,條件是不是上面給的、外面送的?
其實,井岡山感恩支持,但不等不靠。井岡山率先脫貧“摘帽”,靠的是弘揚新時代井岡山精神、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靠的是精準的理念、務實的作風。
更主要的,“井岡之路”站得高,有高山墊腳;“井岡之路”看得遠,有明燈引路。
2016年2月1日至2日,習總書記懷著對革命老區的深情厚誼,第三次上井岡山,他指出“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p>
我算得上是個扶貧老兵,能直接參與和見證井岡山率先脫貧“摘帽”的偉大實踐,是我的榮幸,我們井岡兒女牢記習總書記囑托,感恩奮進,體會良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與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井岡之路”的指路燈,是井岡山精神在扶貧工作中的應用與升華,“井岡之路”就是新時代井岡山精神在扶貧奔小康路上積極探索與實踐的體現。
“井岡之路”的內涵豐富:大力弘揚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踐行“井岡調查”的務實作風,做到“把準脈”、施對策,扶到點、扶到根,精準打贏脫貧攻堅戰;保持艱苦奮斗作風和傳承“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嚴明紀律,攻克脫貧攻堅戰難關;堅持“密切聯系群眾”的民本路線,依靠群眾求勝利,做到齊聲喚、同心干,合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井岡之路”的內涵實際:黨組織,是時代的先鋒、是脫貧的主心骨;人民群眾,是時代的主人、是脫貧的主體;切實做到扶“志”不扶“懶”,解決“要我脫貧”還是“我要脫貧”的問題;扶“干”不扶“看”,解決“坐等看”還是“動手干”的問題;扶“一世”不扶“一時”,解決“眼前過關”還是“長遠過硬”的問題。我們通過全力推進“三扶”“三不扶”的扶貧工作法,引領井岡兒女,像當年先輩投身革命那樣,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偉大戰役,為“井岡之路”夯實了堅實、廣泛的群眾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于精準”,精準扶貧就像扣扣子,精準對象就是扣的第一顆扣子,如果第一顆扣子扣錯了,那么接下來的幫扶舉措和幫扶結果都是錯。
新時代脫貧實踐的“井岡之路”,牢牢抓住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等三個關鍵。圍繞“扶持誰”的問題,創新“紅藍黃三卡”,實現識別上的精準——變“面上掌握”為“精準到人”。
早在2014年,井岡山就經“一訪”(走訪農戶)、“二榜”(在村和圩鎮張榜集中公示)、“三會”(村民代表大會、村兩委會、鄉鎮場黨政班子會通過)、“四議”(村民小組提議、村民評議、村兩委審議、鄉鎮場黨政班子決議)、“五核”(村民小組核對、村兩委審核、駐村工作組核實、鄉仲裁小組核查、鄉鎮場黨政班子會初核)”等程序來建檔立卡,對所有貧困人口進行精確“掃描”,確保貧困戶一個不漏。
同時,井岡山還根據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創新“五個起來”模式,真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目標;圍繞“怎么扶”的問題,創新“五個起來”模式,實現幫扶上的精準,從而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
把“有能力”的“扶起來”,實現家家有產業。根據貧困群眾的致富意愿和勞動能力的具體實際,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扶措施。井岡山依托山區資源稟賦,重點打造20萬畝茶園、30萬畝竹林、10萬畝果園的“231”富民工程,全力幫助群眾到景區、園區、城區務工就業,大力實施“一戶一塊茶園、一戶一塊竹林、一戶一塊果園、一戶一人務工”的“四個一”產業扶貧模式,真正做到“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確保家家有一個致富產業,戶戶有一份穩定的產業收入;
把“扶不了”的“帶起來”,實現個個有收益。針對部分貧困群眾缺乏勞動能力、難以自我發展的實際,在每個鄉鎮都建立了產業示范基地和產業合作社,吸納貧困戶或以資金,或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參與產業發展,做到每個貧困戶都有一個產業增收項目,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把“帶不了”的“保起來”,實現人人有保障。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因病、因殘致貧的貧困戶,在落實國家普惠性政策基礎上,由井岡山市本級財政自掏腰包,疊加實施一系列差異化的保障政策,確保貧困戶都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把“住不了”的“建起來”,實現戶戶有其屋。圍繞“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住在危舊土坯房里奔小康”的工作目標,實行差異化獎補政策,堅決消滅危舊土坯房,確保每一棟土坯房都拆得動、建得起、住得進,全面解決了包括非貧困戶在內的所有群眾的住房難題。
把“建好了”的“靚起來”,實現村村有變化。積極開展消滅撂荒土地,發展致富產業;消滅危舊土坯房,建設美麗鄉村的“兩個消滅”專項行動。按照“整體規劃、全域旅游、處處是景”的總體要求,全面完成了563個自然村的美麗鄉村建設,全山群眾實現了走平坦路、喝干凈水、上衛生廁、住安全房的美好愿景。
“井岡之路”還創新精準行政管理方式,實現了“眼明心亮”:在全省率先建立市、鄉、村三級一體的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精確掌握每一個貧困戶的所有信息。同時,通過制定“基本信息卡、幫扶記錄卡、政策明白卡、收益登記卡”四卡合一,做到貧困戶家庭情況清清楚楚,貧困戶的實際收入明明白白;通過紅、藍、黃“貧困戶收益確認公示表”“三表公開”,嚴格進退程序,做到應進則進、應退則退,實現動態管理,確?!柏毨г趲臁⒚撠毘鰩臁保儭罢w退出”為“精準進退”。
“井岡之路”的前途
當年,面對復雜的革命形勢,有人提出疑問,井岡山上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高瞻遠矚的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上作出回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面對艱難的脫貧奔小康任務,也許有人擔憂,井岡山基礎薄弱,“井岡之路”到底能走多遠?
新時代的引路人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2月1日至2日第三次上到井岡山時指出:“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p>
新時代的井岡山精神是我們持續奔進的動能之源!2016年底,井岡山貧困發生率1.6%,2018年底降至0.25%。
井岡山率先脫貧“摘帽”之后,江西省委劉奇書記也要求井岡山:絕不能沉浸在率先脫貧“摘帽”的喜悅之中,要在貧困縣市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中繼續作示范、帶好頭。
率先脫貧摘帽不是我們的全部,我們還要率先小康,讓井岡山老區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這才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為此,我們進一步明確“產業為根、立志為本、機制為要、黨建為基”總體思路,大力實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泥l村振興戰略,創新“產業增收、能力提升、兜底保障、黨建引領”四個全覆蓋機制,努力實現在貧困縣市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中繼續作示范、帶好頭,拓寬拓廣“井岡之路”。
注重致富產業發展,趟出增收新路。
創新好模式常出常新:在發展產業的土地流轉過程中,不是簡單地一包了之、一租了之,確保村集體經濟占10%以上的股份,帶動群眾享有租金、傭金、股金等“三金”收入。探索創新了拿山農旅深度融合發展模式、柏露全域旅游模式、茅坪新城“231”致富產業帶動模式、劉家坪業態轉換模式、光伏產業村組戶全域共享模式等,實現所有貧困戶產業入股資金10%以上的分紅、所有村級集體經濟5萬元以上的產業收入“兩個全覆蓋”。
心有多高,路就有多遠。眼有多明,色就有多亮。2018年3月,江西省委劉奇書記履新的第四天就上井岡山調研,他要求“井岡山要在脫貧摘帽的基礎上,堅守綠色底色、做亮紅色特色、璀璨發展金色,努力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為此,我們提出了“紅色最紅、綠色最綠、脫貧最好,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實現高質量跨越發展”的“三最一跨”奮斗目標,拓寬、拓遠新時代的“井岡之路”。
我們創新探索工業“新定位”,加速推進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竹木加工、陶瓷創意等“四大產業”集聚發展;
我們努力挖掘生態“好錢景”,按照“全域旅游、全景井岡”理念,把“好生態”與“富群眾”有機結合,把井岡山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充分利用井岡山紅色旅游資源,重點推進“1+6”特色旅游小鎮,做大旅游經濟,發展鄉村旅游,實現農村變景點,農民變老板;
我們著力打造新型“動力源”。重點實施“1+4”產業經濟,通過旅游發展來帶動總部經濟、電商經濟、會展經濟、休閑經濟的發展,不斷培植產業發展新動能;
我們堅持就業產業融合,培育經濟增收新渠道。對有力無業的,崗位扶持;對有業無錢的,金融傾斜;對有智無技的,加大培訓。我們針對“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區,引導群眾向園區、城區、景區轉移,通過基礎設施和公交一體化配套,讓他們“白天進區務工就業,晚上回家照顧家庭”,實現了“一個夢想家園”,帶活了一方水土,確?!耙蝗司蜆I,全家脫貧”。
充分發揮井岡山獨特的政治優勢和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積極爭取各級各界支持,構建長期立體的幫扶格局,形成全山上下齊心協力、齊抓共管的合力攻堅的大格局。同時,我們堅持立志為本,永葆新時代的精、氣、神。習總書記反復強調,扶貧扶志,貧困地區缺“精氣神”不行,要注重“志、智雙扶”,深入挖掘致富奔小康的鮮活典型和生動事例,傳播脫貧好聲音,用脫貧典型帶動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在活力,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
我們突出嚴實作風,凝聚必勝的力量,傳承井岡山斗爭時期密切聯系群眾這個“傳家寶”,始終堅持群眾的主體地位,用干部好作風,幫助群眾從井岡山精神中汲取信念和力量,凝聚致富奔小康的強大合力,做到強志氣、樹信心、提能力,增精神,形成“先富帶后富、后富學先富、大家齊致富”的良好氛圍,加速全山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我們著力弘揚“支部建在連上”的優良傳統,把黨組織建在扶貧產業鏈、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上,讓每一個黨組織都成為一面旗,讓“一面旗”帶動一方致富,同時突出黨員示范作用,注重“把致富能人培養成共產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人,把黨員中的致富能人培養成村組干部”,讓每一名黨員都成為一盞燈,讓“一盞燈”照亮一群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打造永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同時,我們創新脫貧“三大紀律”,嚴守政治紀律,堅決杜絕“虛假扶貧”“數字脫貧”,堅決兌現“不小康不脫鉤”;嚴守群眾紀律,所有幫扶工作隊自帶被褥、自帶干糧,決不增加群眾負擔;嚴守經濟紀律,緊盯扶貧資金的管理使用,讓每一分錢真正用到刀刃上。
“全國道德模范”毛秉華,享年90歲,50年如一日,義務宣講井岡山精神兩萬多場,聽眾200多萬人。他生前僅有的20萬元積蓄,全部捐給了脫貧攻堅;他生前最后的時光,就是行走在一個個脫貧攻堅現場;他生前最后的愿望,就是要把看到的、聽到的脫貧攻堅勵志故事寫下來,取名叫《井岡豐碑》,他說,脫貧攻堅就是井岡山新時代的“歷史豐碑”。
神山村曾經的貧困戶彭夏英,丈夫重病、自己摔傷、房屋被沖垮,“脫貧”一直是她們一家人的夢想。2016年農歷小年,祖祖輩輩“窩”在山坑里的她做夢都沒想到,習近平總書記會和她同坐一條板凳,噓寒問暖,并鼓勵她要堅定信心、勇于脫貧。彭夏英信心大增,當年就開起了農家樂,賣起了竹制品,還以資金和土地入股,參與產業發展,當年收入就達到10萬元,還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2018年,她榮獲了全國脫貧攻堅的奮進獎。
習總書記強調,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
井岡山率先脫貧“摘帽”后,除創新貧困戶進退機制和幫扶機制外,還重點創新兜底機制,全面推進社保、健康、教育、住房四大兜底保障全覆蓋,確?!熬畬贰庇斜U仙系目沙掷m,既不讓人掉隊,也確保脫貧成效穩定持續。
社保兜底,擴面提標,提高保障標準。將低保政策向貧困戶聚焦,推進貧困線和低保線“雙線融合”,每年從旅游門票收入、土地出讓金中各切出10%,用于低保擴面提標,確保低保線略高于貧困線標準,牢牢兜住貧困底線;
健康兜底,降提結合,織牢健康防線。一方面,取消貧困人口縣、鄉住院補償的起付線,把起付線取消,其他人有,貧困戶沒有。降低省以上住院的起付線;另一方面,提高貧困人口住院的醫療報付比例,把報銷比例提高到90%以上,不再“一人得病、全家拖垮”;
教育兜底,免補并舉,拓寬受益范圍。對貧困戶的子女高中以下費用全免;對貧困戶的子女進入大學或職業學校實行獎補,一個學生每年獎補8000元或4000元;
住房兜底,安全舒適,優化安居環境。對所有群眾住房進行全面保障,健全住房兜底保障機制,確保家家戶戶都有安全住房。采取“四個一點”確保“建得起”,實施“兩套方案”確?!鞍岬贸觥保晟啤皟深惻涮住贝_?!白〉煤谩?。
“井岡之路”的啟示
新時代黨的偉大決策是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最堅強指引。如果沒有黨中央脫貧攻堅的英明決策、沒有習總書記的親力親為,沒有黨中央對老區的真切關懷,沒有中央、省、市各級各地的傾力支持,井岡山率先脫貧絕不可能實現,也就絕不可能有新時代的“井岡之路”。
“井岡之路”,彰顯了黨中央特別是習總書記的深厚老區情懷、對老區人民的深深牽掛,也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特殊優越性,顯示了廣大干部群眾的巨大創造力。
精確瞄準“靶心”是脫貧致富的最關鍵核心。在實踐中,井岡山立足脫貧要素,堅持問題導向,探索了精準識別、精準管理、精準施策、精準考評、精準長效等多個精準舉措,破解“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可持續”等難題,真正落實“讓貧困群眾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一個也不能少”,這是決戰決勝、率先脫貧的最關鍵核心。
產業長效造血是脫貧致富的最基礎根本?!拜斞苯鉀Q基本保障,“造血”解決長期發展。發展產業、增加就業、增加收入是根本之舉。井岡山探索“變資源為資產,變資金為股金,變農民為股東”的三變模式,使農民從僅收租金,變成長久坐擁租金、傭金、股金“三金”,有效地增強了貧困群眾脫貧的造血功能,實現可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突出“志智雙扶”是脫貧致富的最內生動力。扶貧先要扶志,我們把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作為脫貧致富的“紅色引擎”和勝利保證,決戰決勝,脫貧致富的最內生動力,大力實施差異化幫扶政策,從思想上、精神上推動“扶志”“扶技”“扶智”三扶,從而消除思想上、能力上、智力上的貧困。
建立長效機制是脫貧致富的最重要保障。脫貧不能是“一陣風”,而應該是“管長遠”。井岡山探索創新,建立健全“產業增收、能力提升、兜底保障、黨建引領”的“四個全覆蓋機制”,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為脫貧致富提供根本保證和持久支撐。
社會合力攻堅是脫貧致富的最有效途徑。從中央到地方合力幫扶、各部門的傾力支持、發達地區對口幫扶、社會組織共同參與、黨員干部掛點幫扶的“中國方案”,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優越性。而“中國方案”在井岡山的脫貧實踐也充分證明,新時代的“井岡之路”越走越寬。
脫貧不止步,致富奔小康。我們將始終牢記習總書記“作示范、帶好頭”的殷切囑托,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向燈”,大力弘揚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帶領井岡老區人民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砥礪前行。
中國進行的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將締造世界減貧的“中國樣本”,為世界減貧提供“中國智慧”。(文中配圖由井岡山市委辦公室提供)
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