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5 22:48:31 來源:光明網 作者:綜合編輯
導語: 平均海拔4500多米,空氣含氧量只有內地的50%,青海省玉樹州治多縣被稱為“人類意志與嚴酷自然法則較量的主戰場”。惡劣的自然環境令很多人望而卻步,但是一群長期扎根治多基層教育的教師們沒有退縮,正如杰桑索南達杰同志用堅守精神呵護高原精靈、守護三江源可可西里一樣,他們日復一日面對著黑板和孩子們求知的眼睛,默默堅守為人師者的信念和職責;他們放棄大城市的繁華堅守長江源頭。他們過著平淡的生活,卻擁有最堅定的信念,最豐富的情感,用堅守精神燃燒著自己的青春年華,把一批批草原的孩子送出牧區,讓他們得以實現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在貧困地區,我們必須補上這個短板。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發展教育事業,廣大教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有了教師,才能支撐起整個教育的完整鏈條;有了教師,才有人為孩子們去傳道、授業、解惑。在千千萬萬的普通教師身上,凝聚的不僅僅是教育的未來和希望,更承載著千百年來所積淀下來的厚重的教育精神。這種精神中,有探索、有理想,有敬業、有奉獻,有愛心、有責任,還有難能可貴的執著與堅守。
普布卓瑪:堅守三尺講臺潛心教書育人
普布卓瑪,一位標準的90后教師,在治多縣民族中學初三畢業班沖刺的關鍵階段,做為畢業班的班主任和2個班的任課老師,一周代課15節的工作量最大程度地考驗著身懷六甲的她。
通常情況下,懷孕老師會選擇休產假保胎或轉教非畢業班,而今年受疫情影響,學校開學較晚,讓原本并不寬裕的時間更加捉襟見肘,特別是最后時刻,學生們的學習任務異常緊張,孩子的精神也越來越焦慮,卓瑪老師想到如果這時自己離開,會對學生們的學習帶來不利影響,看著單純可愛的孩子,卓瑪老師毅然選擇了繼續陪伴畢業班的孩子們。
5月16日,母親的離世更加考驗著卓瑪老師陪伴學生們的毅力和決心。“當初自己大學畢業,選擇回到故鄉治多,就是想多陪伴父母,母親的離世讓我非常痛苦,總害怕自己堅持不下去......”卓瑪老師哽咽的聲音讓人同感難過。
按照習俗,母親離世,卓瑪老師需要請假守孝,但她覺得面對中考這樣重要時期,她是初三班的班主任,學生們更需要她。辦完喪事后,卓瑪老師就又回到了講臺之上。下課后學生圍住卓瑪老師,大家不斷安慰著,希望卓瑪老師能緩解痛苦。
“和學生們在一起,讓我覺得不那么痛苦了,我會像扎根在雪域上的格桑花一樣,喜愛高原的陽光,忍耐雪域的風寒,把默默無聞、無私奉獻融入三尺講臺,守護孩子們的成長。”卓瑪老師說道。





王永生:無悔青春選擇用愛心支教情暖江源
王永生老師執教27年,繼2014年主動報名赴果洛州參加青海省教育廳青南地區支教活動后,2019年再上高原主動報名來到治多縣第二寄宿制中學支教,講臺上的王老師,講課十分認真投入,內容綱舉目分,條理性很強,而且特別善于舉例,讓同學們理論聯系實際,深受孩子的喜愛。





可臺下的學生們卻怎么也不會想到他們敬愛的王老師卻正在面臨生離死別。近日,王老師的愛人宮頸癌復發,長期的化療,讓她身心備受折磨,逐漸喪失與病魔斗爭的信心,竟然選擇放棄了治療。
這一切,王永生老師都在默默承受。“我不能把悲傷帶到課堂上,孩子們現在還太小,說這些害怕影響到他們,在8月底支教結束后,我將同妻子一起對抗癌癥,即使面臨最不好的結果,我們也會攜手接受生命的再一次考驗。”王永生說道。
更多默默無聞的教師:不忘育人初心,守護桃李芬芳
教師的堅守,讓更多孩子學習到了書本之外更寶貴的精神品質。學為人師,行為示范,教師不只是教授知識的“教書匠”,更是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懂得堅守是一種美德、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理想、是一種信仰,一個老師的堅守有可能會影響成千上萬個學生的道德操守和職業理想。“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這首歌唱出了一代又一代學生的心聲。



2019年3月剛結束青南計劃志愿服務的更僑求培,來到治多縣第二寄宿制中學實習。“從高中開始,我的夢想就是當一名教師,從青海民族大學師范專業學成歸來,走上夢寐已久的講臺,更加體會到一名教師的不易,我會努力用自己所學幫助家鄉的孩子們”更僑求培說到。
在治多任教23年的朱彥章老師說到:“近年來黨和國家對艱苦地區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治多的教育事業從一窮二白,到現在緊跟素質教育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教育,孩子們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又再次回到家鄉,感到十分欣慰。”
“當初班里最調皮的孩子東周才仁,在初中畢業后,參軍入伍,整個人變得沉穩扎實,前一段時間打電話給我,說感謝老師多年的教導,一定會聽從黨的領導,為國家站好崗。”縣第二寄宿制中學老師才仁旦周說到自己的學生顯得十分自豪。
而松保旦周老師則是不斷鼓勵身邊的孩子要不斷充實自己,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更是言傳身教,他的身邊的孩子們深受教誨。現在就讀于四川省廣元市的異地辦班學生扎西巴丁會經常打電話給松保旦周老師,他說:“會像老師希望的那樣,堅持學習,在四年大學本科畢業后,繼續深造,探索自己的研究生學習歷程。”
后記: 教師的堅守,讓教育更有溫度、更有生命、更有色彩。教育是有生命的,是一個師與生教學相長的互動過程。這個過程,不只是書本的更迭和知識的累積,更是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教師的堅守,使教育的過程更加鮮活、更加立體。正是有了這樣一批批信念純粹、熱情愛崗、正直奉獻的教育人,治多教育得到空前發展。災后重建以來治多縣初中從1所增到2所,幼兒園從1所增加到9所。全面落實15年免費教育政策,適齡兒童基本全部入學,義務教育鞏固率、適齡少年入學率、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分別提升至95.65%、95.13%和75.2%;高中階段入學率大幅度提升,連續三年全州第一,是治多教育從抓入學到提質量的結晶,更是縣委縣政府及嘉洛人民支教助教的體現。全縣2018年、2019年控輟保學核減任務連續兩年在全州范圍內率先實現“清零”目標,走在全州前列。現在的治多,最堅固漂亮的建筑在學校,最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在學校,最完善的配套設施在學校,各所學校已經成為反映近年來治多經濟社會建設成果的亮麗風景線。






一個人的堅守,往往換來的是一群人、一代人的命運轉折和幸福未來。教育是直接影響未來的一項重要事業,發展教育重在育人,真正的教育人才應當在教育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教育精神的內涵,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信息來源/治多縣委宣傳部、教育局
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