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中國周刊

信陽師范大學:在行走的實踐中感悟提升 助力中原更加出彩

2024-07-29 10:16:03

    近日,來自全省的19所高校100名學員在信陽師范大學集結,共同參加河南省第八屆普通高等學校“出彩中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之“傳承大別山精神”主題活動。

微信截圖_20240729101509.png

    本次活動依托信陽“紅綠”兩大地域文化資源,以紅色專題報告為主線,以實踐探尋為抓手,以展演匯報為拓展,引導全體學員領悟紅色文化,感受時代偉力,傳承紅色基因,強化責任擔當,不斷完善“三全育人”教育體系。


    在理論學習中明晰主線。“大別山精神是怎樣形成的?大別山區域是怎么劃分的?大別山革命英雄有哪些突出特點?大別山英雄成長史又給我們當代青年哪些啟示?”……這一連串的問題是信陽師范大學黨史研究專家田青剛教授在開班講座上提出的問題。


    他通過3個小時的講座,向學員們闡述了信陽紅色地域文化,分享了發生在大別山地區的英雄故事,深入解讀了大別山精神的形成歷史、精神內涵及時代價值。他豐富生動形象地講授,令在場師生深受震撼鼓舞,為后期系列實地實踐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激起學員們強烈的探索熱情和實踐欲望。

微信截圖_20240729101524.png

    在躬身實踐中探尋真理。學員們起早貪黑,不畏暴雨等惡劣天氣,以田青剛教授講述的理論主線,赴信陽息縣、羅山、光山、新縣、浉河區、平橋區等多縣區躬身實踐,探尋真知。先后參觀劉鄧大軍渡淮紀念館、鄧穎超祖居、王大灣會議舊址、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鄂豫皖革命紀念館、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等地,瞻仰了白雀園革命烈士紀念碑、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重走一段長征路,做了一頓紅軍飯,觀看了兩場紅色電影。


    期間,學員們還去了田鋪大灣、城陽城遺址博物館、文新茶村等地參觀學習。在這里,學員們回顧了過往大別山軍民團結一心鬧革命宏偉的史詩,感受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的時代偉力。


    在匯報展演中強化傳承。在緊湊的實踐考察空暇時間,學員們分組交流自己當天的所觀、所感、所學、所思、所悟,積極撰寫心得體會,編輯微信、微博、Vlog發朋友圈談感悟,引導更多人了解大別山精神。


    在結業匯報展演中,學員們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別出心裁地排演展演節目,通過視頻制作、話劇排演、歌曲演唱、詩歌朗誦等形式展示了學習成果,留下了一段難忘的經歷,獲得了現場師生的一致好評。豐富的成果展演加深了實踐學員對大別山精神內涵的理解與把握,增強了大家的愛國情懷、奮斗精神和實踐能力,強化了紅色基因的傳承。

微信截圖_20240729101538.png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對我而言,是一次全方位地學習與鍛煉,非常有意義。通過沉浸式參觀學習,我直觀而深刻地體驗到革命先輩的犧牲與努力,讓我更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也更加堅定了我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的決心。作為一名預備警官,我將在‘大別山精神’的激勵下更好地學習,做到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用無悔的青春書寫忠誠、擔當與奉獻。”鄭州警察學院圖像與網絡偵查系2022級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學生劉志揚講到。


    信陽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岳宗德指出,一座革命紀念館就是一個紅色基因庫,一件紅色文物就是一本歷史教科書,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因地制宜地開展紅色實踐教育是新時代高校“三全育人”必選命題。信陽師范大學高度重視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工作,為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堅實保障。同時,也將積極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拓寬實踐渠道,開拓育人新格局,縱橫聯動、同向同行,不斷健全“三全育人”體系,為廣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增長才干提供更廣闊的舞臺。


    據悉,本次“傳承大別山精神”主題社會實踐活動,突出了理論教學為牽引,現場實踐為基礎,匯報展演為拓展的新模式。來自19所高校的100名學員代表先后赴各類紀念館、博物館參觀學習11場次,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2座,觀看紅色電影2場,排演紅色節目6個,拍攝實踐視頻8份,撰寫心得體會100篇,學員發朋友圈宣傳800余次。(張因祥 鄭波)


編輯:楊文博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