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3 19:09:23 作者:苗興林 李芳方
在廣東省韶關市省道S251線旁,有一個美麗的小鄉村——田心村,沿著省道望去,只見青山環繞、樹木蔥蘢,一條亮麗的柏油馬路延伸到一棟棟粉刷一新的小樓前,大人們在院子里聊天、孩童們在公園里嬉戲,一幅歲月靜好的美麗鄉村圖景展現在眼前。
田心村小組隸屬于韶關市曲江區小坑鎮下坪村,地處小坑鎮西部。小坑鎮屬于革命老區,早在20世紀三十年代,小坑鎮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抗日斗爭,小坑鎮空洞子瑤民村還是抗日據點。
1949年3月成立的小坑鄉人民政府,取代了當地的保甲政權,這是曲江縣第一個紅色政權的鄉人民政府。建國后,為了解決建設時農業灌溉、工業用水的問題,小坑鎮修建小坑水庫,小坑鎮湯湖村的村民們義無反顧地獻出了自己的家園。
近年來,小坑鎮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宣傳號召鄉賢及村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扎實推進鄉村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讓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開啟了農業強、鄉村美、農民富的新篇章。
走村入戶 化解信任難題
村道寬了,垃圾少了,屋前屋后也更整潔了,這是進入小坑鎮田心村的第一印象,這也是老區小坑鎮全域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幾年前,那時候的田心村路面坑洼不平、隨處可見的露天家禽。如今這樣的景象,田心村的村民笑逐顏開。
2022年以來,革命老區小坑鎮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契機,在全鎮范圍內開展新農村建設。整治行動圍繞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村容村貌、基礎設施、文明素養提升等重點任務,以小整治改善大環境,以小抓手推動大提升,加大重點廊道沿線村莊整治力度,完成省道沿線下坪、黃洞、和洞、上洞、居委的外立面整治。持續改善和提升人居環境,努力探索出一條具有粵北老區特色的美麗鄉村路子。
改變并非易事,駐村干部說,剛開始要在村里進行人居環境整治的時候,村里有很多不支持的聲音。有村民認為新農村建設和自己關系不大,不愿折騰;有人擔心施工會帶來噪音,影響生活,不愿參與;還有人認為搞新農村,自己會吃虧。為了獲得村民們的支持,相關鎮村干部進村入戶,逐個了解村民們的想法,逐戶逐個去解惑答疑,最終取得了村民們的信任。
完善設施 人居環境大提升
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小坑鎮始終堅持美好生態助推鄉村振興,以人居環境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切實開創美好幸福鄉村新局面。
“現在走在村里,舒服多了,年輕人都愿意回來住了。我們這是革命老區,可得好好維護,來旅游的人都說我們村是老區網紅樣板村。”坐在村口的劉大爺笑著說。劉大爺是退伍軍人,對黨對老區有著特殊的感情,自從村里修建了小公園以后,劉大爺最喜歡的地方就是這里,“坐這給大家講講我們老區的歷史,小孩子們可愛聽了,都是身邊的故事,大家興趣也濃,我要坐這一直講,把老區的故事傳承下去”。
公園位于S251線路邊村口的顯眼位置,這座小公園已成為村民們飯后休閑的最佳打卡點。走入公園,寬闊的大理石步行道橫貫其中,設計獨到的村標格外顯眼,公園內擺放有方桌、石板凳可供村民休息。公園內除了有綠草坪外,還種有香樟、雞蛋花等不同種類的觀賞性植物,這些苗木被修剪得整整齊齊,在村里形成一道亮眼的風景線。一位村民說,“現在咱們村可亮堂了,住得可舒服呢,從沒想過,村里會有如此的變化,柏油路都通到了家門口,環境衛生干凈整潔,還建起了休閑公園,是黨的政策好啊。”
田心示范村的建設,統籌區鎮村三級資金,建設美麗鄉村,通過建設公園、人畜分離點、停車場等滿足村民的需求,讓老區群眾在家門口也能欣賞到不一樣的美景,體驗不同的休閑生活。“隨著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村民們對休閑娛樂場所的需求也有所提高。但一開始實施雨污分流、外立面等工程時,也有村民擔心損壞自家房屋,經過大量入戶調查與大量調研論證,才順利施工,現在村民都笑得合不攏嘴,直夸黨和政府好,黨的政策好。”下坪村委黨支部書記介紹。
人居環境整治不僅是一場“持久戰”,更是一場“群眾戰”。小坑鎮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廣泛動員群眾積極參與,把整治人居環境當成“家務事”,投工投勞建設美麗家園。提升后的田心村,村容面貌煥然一新,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自豪感明顯提升。
垃圾整治 增強環保意識
新農村建好了,如何用好、如何維護是個大問題,尤其是良好的衛生習慣養成,更是持久性的問題。自從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鎮村干部們天天宣傳環保知識,督促村民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同時,為了讓村容村貌保持整潔干凈,田心村還聘請了衛生保潔員,村民們也通過村規民約約定,每月開展大掃除,共同為良好的人居環境出力。
原先村民的衛生意識差,家家戶戶污水隨處排,弄得村中河塘和路上骯臟不堪。今年村里實施了雨污分流管網、村內道路硬底化等干凈整潔工程,為解決家禽露天養的問題,還投入近20萬元,建設牲畜集中圈養示范點。還在村內安裝了路燈,基礎設施完善了,現在村民走到哪兒心里都亮堂堂的。
“剛開始設置牲畜集中圈養示范點,有些村民不習慣,為了得到村民的理解,干部們可費了不少心,天天去溝通,戶戶去宣傳,通過黨員干部帶頭,大家看到了設置牲畜集中圈養點的好處,才算解決了這個問題。看著村里干凈了,大家的衛生習慣也慢慢地跟上來了。”干部們的做法獲得了村民的認可,也徹底打消了群眾的疑慮,越來越多的村民看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也積極主動參與到田心村的新農村建設中來。
垃圾污水整治工作涉及千家萬戶,覆蓋道路兩邊、村內村外,日常保潔工作量大。結合當前鄉村人居環境現狀,小坑鎮以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為導向,破舊衛生整治難題,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項舉措,為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價值引領 培育文明鄉風
在田心村路口,一大早,村民們就在打掃房前屋后衛生,清理村間道路垃圾,鞏固衛生整治成果。“政府那么重視,大力整治衛生環境,我們也必須也要講究個人衛生,干部們天天向我們宣傳,我們也不要辜負他們的辛苦勞作”。村民們切身感受到人居環境帶來的可喜變化,衛生習慣明顯加強,幸福感、獲得感也更高了。
小坑鎮以愛國衛生行動、移風易俗行動為主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契機,設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牌10余處、墻體繪畫20余米,建立80余人的志愿者隊伍,常年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堅持落細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小處著手,形成家風帶民風、民風帶村風、村風促發展的良好效果,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樹立文明新風,弘揚美好家風,黨員干部帶頭,群眾積極參與,營造農民群眾“樂于參與、樂在其中”的良好氛圍,共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小鎮品質的提升,優化了發展環境、也增添了發展后勁。秉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小坑鎮大力發展生態休閑鄉村旅游,年均接待游客達4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達200萬元,實現美麗環境與美麗經濟的共建共贏。
產業致富 鼓起村民口袋
清脆的雞鳴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走進韶關市曲江區小坑鎮下坪村委。放眼望去,一只只小土雞遍布在山林中,正在爭相競食、互啄嬉戲。這一幕得益于下坪村委大力發展林下養雞產業,不斷創新發展模式,著力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推進林下養雞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
一直以來,下坪村村民們對養雞十分熱衷,家家戶戶都會養幾只,雞的品相也不錯。干部們看到這個機會,在村里開始著手宣傳,動員村民們加大養殖力度。“發展林下養雞產業,是結合下坪村委的實際情況”,駐村干部說。位于小坑鎮西部的下坪村委,森林資源豐富,水域環境良好。該村在綜合考慮當地環境、地理優勢、群眾意愿以后,確定發展生態養雞。如今,養雞已經成為了下坪村委的致富產業。據統計,村民們總投入資金約700多萬元,利用林果地發展林下生態養雞產業。村里雞舍面積共1.5萬多平方米。現有林下生態養雞大戶14戶,培育年出欄1萬只以上的規模養雞場9個,年出欄2萬只以上養雞場1個。同時陸續帶動其他農戶發展林下生態養雞,打造了“醉氧雞”品牌。
“喂食一定要把它喂均勻一點,一天喂三次,少食多餐,還要讓它多跑跑多走走,這樣肉質更緊更香。”農技員劉偉華正在雞棚內向村民講解著喂雞的方法,“養雞也是一門技術活,雞看起來好養,實際也有很多問題,天氣寒冷、雞瘟這些都是挑戰。”為了讓村民們把雞養得更好,小坑鎮認真研究和組織實施對接服務,從場地選址、雞舍建設、飼養管理到疫病防治等方面提供服務,為養殖戶“解困惑、破難題”,為林下生態養雞產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讓農戶“致富有技術、致富有門道”。
下坪村委田心村的富美面貌只是近幾年小坑鎮鄉村振興一個縮影。農村發展一小步,人民幸福一大步。小坑鎮將繼承發揚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嚴格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工作安排,提前謀劃、及時部署,突出重點,不斷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在打造生態旅游小鎮上持續發力,全面提升老區群眾的幸福指數。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