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中國周刊

一位養鵝能手的致富傳奇

2022-01-28 17:53:42 作者:汪亞娟 夏義

2014年,他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21年,他卻成為年養殖鵝10000多只,遠近聞名的固始白鵝養殖戶。他就是固始縣汪棚鄉新建村毛洼村民小組的村民李保軍,得益于鄉村振興一系列政策,昔日的貧困戶奮力走出了屬于自己的致富路。


999f773c913882c8b506dc1fbbcbba4.jpg


冬日的天色總是黑的早,暮色中的毛洼是那么的安靜。寒冷的玻璃窗外已結上厚厚的一層霜霧,伴隨著幾天前最后一批鵝的售罄,李保軍迎來了一年中難得的清閑。盤點收獲,去掉零售,這一年,僅開成集團回收和成車批量銷往淮濱、固始等周邊縣區各大餐館的活鵝凈賺了20多萬。


6388add699173536aa94ab1bfd6f4f7.jpg


品嘗豐收的喜悅,算是作以年終總結。一家人圍爐而坐,大口大口吃著熱氣騰騰的鐵鍋燉大鵝,一片歡聲笑語中,不知是因為自養的鵝特別香,還是固始土鵝本身就好吃,總之,半只5斤多重的大鵝加上蘿卜、黃心菜等,滿滿一大鍋菜,瞬間吃的一干二凈。


幾年前,李保軍因為孩子多,父母年紀大身體又不好,患有癌癥的父親因為手術又借了一筆外債,讓本就艱難的家庭雪上加霜。2014年,他家被納入汪棚鄉建檔立卡貧困戶,依靠夫妻倆在住家附近打零工和父親低保,一家9口人年收入僅1萬多元,除去開支,還要供5個孩子上學,生活過得十分拮據。


aef08c5a25c51ccb80ba9c093377e5b.jpg


“納入貧困戶之后,國家扶貧政策陸續到來,村干部幫助他父親申請了大病救助,跑前跑后報銷醫療費用,還根據扶貧政策,為他家幾個孩子上學辦理了教育補貼,極大地緩解了李保軍一家的生活壓力和孩子們的就學壓力。”一位村民說。


李保軍想:“打鐵還靠自身硬,光靠政府幫助不行,也要自食其力,過好日子。”


b0c79b8202e560b2dd9d7a3328b8d2f.jpg


2015年,為了脫貧,甩掉貧困戶的帽子,他從親戚那借了一點錢,買了500只鵝苗,搞起了養殖,當地政府為了支持夫妻倆創業,將新建村高速公路綠化帶兩邊達200多畝的林地,免費提供給李保軍夫妻倆使用。


林下肥美的青草和兩口天然的大塘是養鵝的天然牧場,勤勞的夫妻倆從此迎來了人生第一次轉機,第一年就掙了近2萬元。像滾雪球一樣,逐漸擴大養殖規模,2017年,李保軍家成功脫貧。2020年,養殖力已達10000只。


eb1e8abd108c28b22b0d9690939be0a.jpg


2021年,夫妻倆迎來了人生第二次轉機,雖然患癌多年的父親的去世有些遺憾,但大女兒已結婚并將生子,也算是交掉一份為人父母的重擔。  


2021年5月,在鎮主要領導的幫助下,李保軍和開成集團達成合作,從固始鵝種苗購買到成鵝出欄銷售實行全包,省事省心的同時還省錢,每只鵝苗到出欄時還補貼18元錢。


如今,剛滿43歲的夫妻倆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自家日子過好的同時,還不忘帶動鄉親致富。他聘請了2位村民幫助養鵝,免費提供吃喝,每人每年還能領到約2萬元的工資。“2022年,打算養殖15000只,在毛洼開設以鵝為主的鵝美食農家菜館,準確聘用更多的人就業,做大汪棚白鵝產業鏈,帶動更多人致富。”李保軍信心滿滿的說。  


“是黨和政府、親戚、朋友把我家人在困難的時候扶了起來,走出了人生低谷,讓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走上脫貧致富的小康路,感謝黨和政府各位領導的支持,也感謝黨的好政策,希望我的脫貧故事能激勵大家,也能幫助大家。”妻子吳法霞補充說道。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為了發展新建村經濟,著力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汪棚鎮黨委政府積極鼓勵鄉村致富能人發展,著力提升脫貧戶造血功能,先后涌現出一批鄉村振興先進典型,李保軍就是其中的一名代表。


fc5c51211677edef80dddd141a423e6.jpg


目前,新建村是我縣鄉村振興示范村之一,“毛洼水鄉”是新建村特色建設的核心和靈魂。“立足村莊綠色經濟、特色景觀,不斷延伸和豐富鄉村建設內涵,打造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詩畫鄉村是我們的目標;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休閑康養文旅小鎮是我們的最終結果”汪棚鎮黨委書記尹輝介紹新建村的規劃藍圖。(汪亞娟   夏義  )

編輯:海洋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