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中國周刊

豎笛的夏天 孩子的春天 ——明園慈善基金豎笛藝術教育促進鄉(xiāng)村振興綜述

2021-11-12 21:35:51 來源:中國周刊

近日,來自廣東、廣西、湖南、甘肅、吉林等地5所明園小學的學生,在線獻上一場精彩的豎笛表演,《茉莉花》《真的愛你》《青花瓷》等經典曲目依次吹奏。著名表演藝術家王宏偉、徐霞通過視頻連線,與明園學校少年線上互動,鼓勵鄉(xiāng)村孩子們在藝術道路上勇敢追夢。


少年興,則鄉(xiāng)村興;少年富,則鄉(xiāng)村富。從“建設明亮的校舍”,到“建設敞亮的心靈”,從注重“硬件的提升“到“軟硬兩手抓”,從2007到2021,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明園慈善基金始終緊跟國家戰(zhàn)略,全力支持鄉(xiāng)村教育,目前已捐資超過5000萬元,在廣東、廣西、吉林、湖南、西藏、甘肅等地援建了14所明園學校,資助學生超3000人,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實現(xiàn)共同富裕。


圖片1.png

(2020年西藏那曲嘉黎鎮(zhèn)明園中心小學學生食堂落成儀式)

 

明園14年援校14所


2007年9月26日,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及其家人出資在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下設立明園慈善基金。“關心和支持中國貧困地區(qū)少年兒童的成長,資助教育和文化事業(yè),為回報國家、感恩社會盡綿薄之力。”馬明哲在致信中這樣解釋成立基金的初心。


回顧明園慈善基金14年的公益路線圖,學校的硬件建設、學生心靈成長和老師的福利待遇,始終占有重要地位。


2008年4月3日,第一所明園小學——廣東省廉江市豐背明園小學舉行教學樓奠基儀式,由此開啟明園慈善基金一年援建一間學校的助學之路。除教學樓的援建以外,明園慈善基金同時還進行了改造校門、翻建校園圍墻、修繕操場等項目,提升受援學校的硬件設施。


同年,明園獎學金成立,通過對獲獎學生建立的跟蹤獎勵機制,對符合條件的學生提供獎學金直至完成大學(含專科)學業(yè)。


2011年,支教行動自在幾所明園小學陸續(xù)開展之后,支教志愿者每年赴學校為孩子帶去新鮮視角,開闊了他們的視野,累計為超3000名鄉(xiāng)村學校的學生帶去音樂、體育、美術等素質教育課程。


2012年,明園獎教金設立并發(fā)放,鼓勵鄉(xiāng)村教師投身教育事業(yè),改善教職工生活條件,截至目前,共有365名優(yōu)秀教師獲得累計84.2萬元的獎教金。


2014年,豎笛教育在明園小學全面推廣,成為明園學校“小而美”的特色課程。


2017年,明園慈善基金迎來里程碑的10周年。當年夏天,明園慈善基金邀請豎笛興趣小組成員度過“樂隊的夏天”,成為豎笛學生每年暑假的祈盼。

 

圖片2.png

(“2019年明園學校豎笛藝術交流夏令營”匯演合照)

 

但近兩年因為疫情原因,夏令營相繼取消。為了不讓學生們失望而歸,明園慈善基金在11月4日發(fā)起線上匯報演出,為孩子們找回舞臺。


“我們能給予孩子們的不僅僅是藝術的啟迪,更是一顆懂得感恩的心,希望這份愛一直伴隨著孩子們健康成長。” 明園慈善基金理事長馬莉莉希望,明園學校的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蛻變,變得更有自信。


圖片3.png

(湖南張家界西蓮明園學校的學生在練習吹奏《瀏陽河》)

 

打造“小而美”特色豎笛教育


豎笛項目源于馬莉莉妹妹的公益心。“我妹妹從小學習長笛,最開始她去明園學校支教就吹奏給了孩子聽,發(fā)現(xiàn)孩子們都很喜歡,于是萌發(fā)了她要把豎笛帶給孩子們的想法。連續(xù)幾年,她一有空,就利用假期給明園學校的學生教豎笛,明園學校慢慢就有了豎笛教育。”馬莉莉說,音樂在她們倆姐妹的成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全家都很熱愛音樂,所以她很希望把音樂的快樂分享給明園學校的孩子,讓他們能從音樂中得到滋養(yǎng)。


“豎笛吹奏相對簡單,易上手,價格也較便宜。”馬莉莉說,每個明園學校都開設了豎笛興趣班,三年級以上學生可自愿報名。2014年以來,明園慈善基金每年都會組織志愿者前往學校開展豎笛支教活動,培訓學校老師,增強豎笛教育師資力量。


圖片4.png

(湖南張家界西蓮明園小學學生進行豎笛排練)

 

南京師范大學豎笛專家韓中健教授是豎笛教育項目的支持專家之一,自2018年參與項目,主要負責設計豎笛教育內容,培訓師資力量。韓中健也是第一個將國際通用的八孔豎笛帶給明園小學的人。


據了解,豎笛分為六孔與八孔兩種,八孔豎笛的音律比較準確,音色、音量都適合集體教學模式,在南京等發(fā)達城市,八孔豎笛已經有30多年的普及歷史。但在較為偏遠的明園學校,由于資源缺乏,孩子們一直還在吹奏六孔豎笛,直到三年前韓中健帶來八孔豎笛。


“我想把南京做的經驗分享給全國的孩子們,特別是鄉(xiāng)村的孩子們,明園慈善基金提供了一個特別好的契機。” 韓中健說。


針對鄉(xiāng)村音樂教育存在“缺內容、缺老師、缺硬件、缺舞臺”的痛點,明園慈善基金還設計出“互聯(lián)網+豎笛教育”整體解決方案,涵蓋“線上課程、線下培訓、夏令營實踐活動、成果匯報”四個部分,形成完整的教育閉環(huán)。明園慈善基金還聯(lián)合韓中健教授團隊,開發(fā)互聯(lián)網豎笛教育,安排專業(yè)老師對各學校進行每周至少一節(jié)課的遠程教學,確保學生能夠持續(xù)上課。


圖片5.png

(孫怡媛老師與廣西八好明園小學學生進行網絡教學互動)

 

孫怡媛目前是一名高中音樂老師,一年多前研究生畢業(yè)于南師大音樂學院。她在研二時接觸明園的豎笛公益教育項目,成為一名線上支教老師,是很多學生心目中的“女神”。


“我們每周都會線上上課,老師教得特別好,聲音好聽,也很溫柔,我們都很喜歡。” 廣西八好明園小學學生藍韓梅說,她特別想去一趟南京,見一見她喜歡的孫怡媛老師,順便也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也希望在疫情之后有機會去線下上課,見一見我教了兩三年的學生們。”孫怡媛相信,那一天不會太遠。

 

豎笛給孩子帶來快樂


甘肅邵寨明園中心小學的小浩同學,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性格比較孤僻,不太喜歡跟人交流,但他的豎笛老師楊媛媛發(fā)現(xiàn),小浩也有熱情的一面。


自從學了豎笛,他也會用豎笛交新朋友了。只要吹豎笛的小伙伴出現(xiàn),他就變得生動起來,臉上有了笑容。為了準備這次匯演,小浩跟從深圳來的哥哥姐姐們成為了朋友,在他們快要離開的時候,他一改往日的沉默寡言,主動上前說話:“你們明年還來嗎?我明年還要報這個豎笛班。”


圖片6.png

(甘肅邵寨明園小學學生在練習表演曲目《小星星》)

 

楊媛媛說,這是她難得看到小浩敞開心扉的時刻。大概是因為他在豎笛練習的過程中,真正體會到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體會到樂“合奏”之中有“獨奏”所不能表達的溫暖與和諧。


同樣因為學豎笛而變得自信開朗的孩子還有很多。廣西八好明園小學的藍水蘭,曾經是個怯生生的小姑娘,別人一看她就低下頭。但學了幾年豎笛,參加了幾次夏令營后,變得開朗,膽子也大了。明園慈善基金的工作人員去學校的時候,她還會幫老師做招待工作。現(xiàn)在上了初中,儼然是個自信的大姑娘,她常常念念不忘豎笛對她的影響。


“音樂是一門語言,當你掌握一門語言的時候,相當于學會說話了。你有了一些好的詞匯,跟人交流的時候,你勢必內心會更有底氣。”馬莉莉表示,明園慈善基金將努力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更多外出交流和表演的機會,讓孩子們走出大山,開拓眼界。


圖片7.png

(廣西八好明園學校學生吹奏曲子《山歌好比春江水》)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發(fā)布,要求助力青少年的素質教育發(fā)展,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尤其是通過對鄉(xiāng)村學校的硬件改善和音樂教育的投入,幫助學生們茁壯成長。


一直以來,明園慈善基金都緊跟中央部署,不斷加大對教育事業(yè)的投入,并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和資源投身鄉(xiāng)村教育,為鄉(xiāng)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培育新生代力量,正如馬明哲在信中所言:


“如果明園慈善基金能夠讓一些貧困學子受益,幫助他們實現(xiàn)人生的夢想,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這將是我們厚澤的福份。如果明園慈善基金的設立,可以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公益的行業(yè)中來,成為弘揚中華慈善文化的一份子,這將是我們無比的榮幸!”


編輯:楊文博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