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2 21:19:52 來源:中國青年網
近年來,疏附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持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深化“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推動了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進了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凝聚起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強大聚合力。
民族團結在黨建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現。疏附縣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民族工作各領域、全過程。疏附縣委書記張永海指出,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要以黨建為統領,在學習貫徹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上聚焦發力。站敏鄉3村第一書記董梅說:“作為第一書記,抓好民族團結是我的第一責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具體而生動的,在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中無處不在,已經進入到千家萬戶,滲透到各族群眾的思想,引領著各族群眾的行動。”
民族團結營造了凝心聚力的社會環境。在援疆資金的大力支持下,從內地共招聘了3300名國語教師。疏附縣塔什米力克鄉中學離縣城40余公里,有教師164名,內地教師占50%,是一個由漢族、維吾爾族、回族、苗族等11個民族組成的民族團結大家庭。學校在做好生活保障的基礎上,當地少數民族老師主動幫助內地老師解決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難,用心用情讓遠離家鄉、遠離親人的老師在這里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在迎新年、過端午、慶中秋等傳統節日里,民族教師與漢族教師,教師與學生互相結對子,兄弟情、姐妹情、師生情緊緊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營造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親如一家的生活工作氛圍。
民族團結引領援疆工作走深走實。廣東省廣州市作為新疆疏附縣對口援疆省市,緊緊抓住“凝聚人心、促進團結”援疆任務,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實施了“廣東紅娘”、“致富帶頭人”、“紅色筑基”等,真正把援疆工作打造成推動疏附發展的工程、民族團結的工程、凝聚人心的工程。近年來,在教育援疆過程中注重發揮援疆教師特長,為援疆教師搭建舞臺,創造空間,讓他們發光發熱,追逐夢想,許多援疆教師在支教結束后再次踏上援疆之旅。今年7月,廣州援疆教師趙效民老一年半支教工作到期返穗,回到廣州后,他對剛剛成長起來的“紅孩兒”們放心不下,最終還是說服家人提交了第二次援疆申請,再次踏上了疏附縣這片熱土。如今全縣紅孩兒宣講員已經達到了1000余名,全縣紅色教育基地展廳達到97個。
民族團結構建起了企業發展先進文化。疆果果科技有限公司是推動疏附縣林果業發展的龍頭企業,企業落戶疏附源于疆大爺的民族團結故事,企業發展源于沿海發達地區的先進經營理念,企業凝聚力源于民族團結的先進思想。近年來,疆果果科技有限公司把“立足南疆、服務當地、惠及百姓”作為企業發展定位,把漢族、回族、維吾爾族等7個民族員工緊緊凝聚在一起,開展了“我的企業我的家,民族團結靠大家”主題活動,在企業各個角落做到事事能體現、處處能看見的民族團結學習教育、寓教于樂活動氛圍。與此同時,還積極打造“國語講習所”,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員工骨干力量等,為企業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民族團結成了疏附社會發展的主旋律。疏附縣良種場全面打造互嵌式示范村鎮,全場各族群眾同唱民族團結歌、同走共同致富路,周圍涌現出了像崔久秀、圖拉普·阿祖爾、程永利、納買提江一樣民族團結模范人物。如今,在這個民族團結大院里“過鄰里節”、“慶生日吃蛋糕”、“你有事我來幫、我有困難大家解”等已成為常態。疏附縣明德小學突出傳統文化教育,通過廣東援疆教師把剪紙文化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使學生學會剪紙,從而剪出了幸福生活、剪出了精彩童年、剪出了希望與夢想。
疏附縣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過程中,全面發力,全面推進,全面創建,不斷拓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廣度深度,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成效突出的民族團結創建之路。
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