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中國周刊

楊洪瓊:用奮斗的青春告白祖國

2024-06-03 16:09:42 作者:王瑞紅

“三冠王”楊洪瓊在作報告.jpg

楊洪瓊在作報告


今年3月5日,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三冠王”楊洪瓊受邀到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提高政治能力”專題培訓班作勵志宣講報告。在報告中,楊洪瓊以“奮進新時代 逐夢新征程”為主題,講述了自己不屈服于命運,勇于走出大山,不斷挑戰自我,在人生的賽場上不認命、不服輸、不停步,頑強拼搏、自強不息,勇奪冬殘奧會“三冠王”的勵志故事。同時她還講述了自己走下體育賽場,成為一名光榮的紀檢監察干部,在人生的第二個賽場上不懈努力,接續奮斗,追逐夢想,實現價值的奮斗歷程。


為改變命運走出大山


今年春節期間,在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梅花在冬日的暖陽下吐蕊綻放,花間蜂蝶紛飛,小鳥枝頭覓食。中共黨員、云南省政協委員楊洪瓊剛剛完成會澤縣第一中學校的宣講活動,正在趕回曲靖市內的路上。自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上勇奪3枚金牌后,宣講殘奧會精神成了楊洪瓊工作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楊洪瓊介紹說,她之所以為孩子們宣講殘奧會精神,是因為自己要把宣講活動當作一項激勵孩子們健康向上的公益事業去做,讓孩子們從殘奧會精神中汲取拼搏向上的勇氣和奮斗精神。


圖為獲得冠軍的中國選手楊洪瓊展示金牌.jpg

楊洪瓊展示金牌


“三冠王”楊洪瓊在賽場上.jpg

楊洪瓊在賽場上


楊洪瓊高呼著中國萬歲沖過終點.jpg

楊洪瓊沖過終點


楊洪瓊1989年9月20日出生于云南省曲靖市羅平縣鐘山鄉狗街社區居民委員會安居村。父母都是農民,她是老大,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因為家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窮人孩子早當家,作為家中老大,楊洪瓊擔負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在讀書之余,還要生火做飯。在她13歲的一天,楊洪瓊和往常一樣到山上去背柴時不慎跌落,從山坡上摔了下來,她呼救了很久,直到村里鄰居上山,聽見喊聲,才把她背回家。當時,父母沒在家,由其二伯背到醫院就診,因為當時鄉鎮醫療水平不高以及耽誤時間太長,楊洪瓊損傷了脊髓,致雙下肢癱瘓。


腳不能行走,成為殘疾人,這無疑對少女時期的楊洪瓊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她有許多夢想,但冰冷的輪椅打斷了她的諸多美好之夢。難道就一輩子待在輪椅上當個廢人?成為家庭的累贅?不甘心向命運屈服的楊洪瓊對趕回來的父母提出要繼續讀書。父母看著一臉倔強的楊洪瓊,同意了她的想法。在基層殘聯的引導推薦下,2012年9月,父母把她送到專門為殘疾人提供教育服務的云南省華夏中專讀書。在這里,她結識了很多和她同樣遭遇的同齡人,在同伴和學校的幫助下,她慢慢地拾起對生活的希望和勇氣。


改變始于體育。楊洪瓊進入學校學習后,接觸到了殘疾人體育運動,開啟了新的人生。從殘疾人舉重到輪椅籃球,參加的比賽項目在變,但她多次獲得獎牌。2018年,當跨界跨項選拔北京冬殘奧會備戰集訓隊的機會擺在面前時,她抱著好奇的心態報名參加,開始“跨界”到了越野滑雪項目。“一開始不管是冬訓還是夏訓,摔跤最多的就是我。隊里教練還給我起了一個外號——楊美嬌,我覺得還很好聽。后來,教練解釋了我才知道,他說的是每天必摔一跤,因此才叫‘楊每跤’”。楊洪瓊打趣地說道,當時自己暗下決心,今天摔的坑,今后一定要用獎牌來填平。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刻苦訓練,楊洪瓊實現了中國冬殘奧會歷史上首位“三冠王”成就,她一人包攬了北京冬殘奧會越野滑雪女子坐姿組短距離、中距離、長距離3個項目的金牌。“我以前是一個性格內向、膽怯的一個人。自從走出家門,接觸體育后,它改變了我的內在和外在。比如性格,以前在人多的地方,我基本上都是一個‘小透明’,很少開口說話。正是體育給我的思想上、精神上帶來很大鍛煉,尤其是意志力方面,它改變了我的精神面貌。現在,當我遇到困難挫折時,處理事情的思維都不一樣。”楊洪瓊充滿收獲感地自我評價說。


干慣農活的楊洪瓊身體素質較好,在成為殘疾人運動員后,參加過許多次殘疾人運動會。2014年參加省運會舉重獲第二名,2015年參加全運會輪椅籃球獲第八名。2017年大專畢業后,楊洪瓊繼續從事殘疾人體育運動,2018年參加省運會獲舉重第二名,2019年參加云南省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五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全運會輪椅籃球賽獲第三名。舉重和輪椅籃球兩個跨界很大的項目,楊洪瓊都能勝任,無不顯示出卓越的運動天賦。但在天賦的背后則是汗水,不同的訓練要求,則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她能堅持下來,能“吃苦”是她的一個重要標簽。用楊洪瓊的話說,自己是從小苦慣了的人,吃這點苦算什么。

 

走在充滿希望的道路上


人生中有高光時刻,相對而言就會有低谷時期。而楊洪瓊的低谷時期,漫長而殘酷。她所在的村子,四周都是高聳的大山,四季氣候宜人,每年春天都會有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通過讀書走出大山,改變命運,是楊洪瓊從小的夢想。剛受傷致殘時,她把自己關在家中,拒絕和外界接觸,整個世界就是院子上方那片小小的天空。


在這樣一種夢想被擊碎的困境下,家庭給了她無盡的愛與包容。楊洪瓊父母的文化水平雖然不高,卻從未因殘疾而將她視為負擔。“他們白天出去干活,回家后第一時間就來房間看我。我晚上不敢自己睡,爸媽就輪流陪著我,他們白天要干那么重的活兒,晚上也睡不好,身體根本吃不消……”說到這里,楊洪瓊紅了眼眶,“我當時只有滿滿的無力感,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么,怎么樣才能報答他們。”倏忽間,8年過去了。時光在父母鬢角添了白發,也讓楊洪瓊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


楊洪瓊意識到,再這樣封閉下去,自己這一輩子就望到頭了,更何談報答父母?為此她在心里暗暗叮囑自己:“我一定要去讀書。”主意拿定之后,楊洪瓊在手機上拼命搜索各種殘疾人能做的事情。最終,專門為殘疾人提供教育服務的云南省華夏中等專業學校的信息出現在她的眼前。“去看看!哪怕學校不收,也算坐了趟火車,進了趟城。”學校決定接收她后,這位曾經失落的女孩慢慢找回了自信。


進入學校后,楊洪瓊憑借著樂觀的心態,為自己的命運爭取到了轉折之機——她在運動會上的表現被教練看中,被教練選為舉重選手,并被舉薦參加了省殘運會;后又被省里的輪椅籃球隊教練看中,經過一番苦練,由于成績優秀,參賽后獲得在天津市舉行的全國殘運會銅牌;最終,幸運從天而降,她獲得加入國家越野滑雪隊的機會。從此,楊洪瓊的生活開始變得明亮起來。作為一個南方姑娘,在加入國家越野滑雪隊之前,楊洪瓊幾乎沒怎么見過雪。自己沒怎么見過雪,卻成為滑雪運動員,這讓楊洪瓊一萬個沒有想到。


2018年, 楊洪瓊已經29歲。她通過中國殘聯組織的跨界選才進入國家殘疾人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隊。進入滑雪隊后,楊洪瓊從零起步努力練習高難度滑雪項目,練習這些難度很大的項目,楊洪瓊一半是因為對雪的好奇,一半是為了挑戰自己。對于一個大齡運動員來說,這需要膽量與勇氣。第一次集訓來到大連,在訓練場上,她沒有看到期盼中的雪,難免有些失望。“雪看不到了,那就專注訓練吧”,她自我安慰。訓練時,因她經常摔跤,隊友喊她“炸藥包”。“摔跤我不怕,我在哪里摔倒,我就要把哪兒碾平。”一次次摔倒沒有嚇退楊洪瓊,反而讓她越戰越勇。


就像她的一個教練說的那樣:“對于滑雪而言,楊洪瓊沒有天賦,但她膽子大,骨子里有股不服輸的勁,在她的人生里就沒有‘不行’這兩個字,這也是教練組最看好她的一點,她的成功離不開這股勁。”她的隊友袁明壽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她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拼,只要認準一件事就一定會堅持把這件事做好,隊友們都很佩服她這股韌勁。”2019年和2021年是楊洪瓊最艱難的兩年。進隊一年多,成績在隊里面屬于中下水平,加上年齡也老大不小,她的母親不止一次對她說別練了,回老家找個人嫁了安心過日子。但楊洪瓊則信心滿滿地堅持說:“我一定要堅持到底,以后如果成績不好,我也不會后悔。”


努力讓自己成為一束照亮別人的光


楊洪瓊的堅強與自信終于為她換來豐碩的成果。在第13屆北京冬殘奧會上,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高光時刻鐫刻在她跌宕起伏的人生道路上。高光時刻筑起了她人生的新高度,也筑起了我國冬殘奧運動的新高度。在比賽中,她一人包攬女子越野滑雪長、中、短距離(坐姿)比賽三項金牌,成為中國冬殘奧會歷史上首位“三冠王”。在閉幕式上,她以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的身份亮相,鮮紅的旗幟在輪椅一側高高飄揚。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她被授予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個人”稱號,并作為冬殘奧會體育代表團代表,來到莊嚴的人民大會堂主席臺前發言。


楊洪瓊在北京冬殘奧會上一鳴驚人。從喜歡讀書的懵懂孩子,到跌落至暗時刻的花季少女,到走出絕境的開朗姑娘,到與體育運動結緣,再到北京冬殘奧會上的自信與成熟,她的老師、教練和朋友都未曾料到。當楊洪瓊得知自己要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代表冬殘奧會體育代表團發言時,激動、自豪難以言表,她說:“在那個神圣而光榮的時刻,我不僅僅是代表自己,更是代表了所有參加冬殘奧會的運動員們。正是祖國的繁榮富強,能夠給予像我一樣的殘疾人運動員參與冬奧賽事的機會,讓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運動員有機會、有底氣在國際賽場上實現夢想。”


楊洪瓊深知,一個人想要走向高光時刻,唯有依靠強大的祖國才能實現夢想。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發自內心地說:“我深深覺得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是我們最大的幸福。有了強大的祖國,我們才有機會、有底氣在國際賽場上實現夢想,今后,我會努力讓自己成為一束照亮別人的光,為他人送去積極向上的力量……”這是楊洪瓊發自肺腑的聲音。在北京冬殘奧會越野滑雪女子長距離坐姿組比賽中,第一個沖過終點線的楊洪瓊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祖國萬歲!”這是她最真誠的情感釋放,因為在她心里,沒有強大的祖國就沒有自己的成就,作為一個殘疾人,能夠走向人生的精彩,是祖國為她創造了條件,輸入了力量。


體育教會了楊洪瓊“人有無限可能”。在處于低谷的日子里,她也時常想起自己的過去,想起了那個曾經把自己封閉了多年的孩子是怎樣重新走出“心門”的。最終,楊洪瓊從失利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重上訓練場的她,把得失看淡,敞開胸懷去接納得與失,訓練成績越來越好。“面對強大的對手,在賽場上出發那一刻,我就沒有考慮自己是否能得冠軍,只是不斷鼓勵自己,努力做好每一個動作。”楊洪瓊說,對于這次冬殘奧會上的成績有點出乎意料,或許是自己心態比較好,控制好了滑雪的節奏,只要努力就行。“只要努力就行。”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讓她拼出了高光時刻。


楊洪瓊還是一個有孝心的女兒。拿到第一枚金牌的當晚,她打電話向父母報告喜訊時說了一句:“今后,我可以養你們了!” 楊洪瓊之所以對父母這樣說,是因為她傷殘后吃了許多苦,父母給了她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呵護。楊洪瓊傷殘后不能上學,不能像其他小伙伴一樣活蹦亂跳,不能出門,飯菜要母親端到床上,大小便要母親幫助解決,一切的一切都徹底改變了。“家里窮,我連一張輪椅都沒有。我開始自閉,不跟任何人說話,就這樣躺在小床上日復一日地煎熬著。如果沒有父母的照顧,就沒有我的今天。”那些辛酸又難堪的往事仍歷歷在目。


因為運動員身體的特殊狀況,相較于冬奧會,冬殘奧會最大的“看點”未必是比賽的激烈,更多是一種精神的力量。把冬殘奧會每一位運動員的生平攤開,都是一段破繭成蝶的故事,他們在冰雪賽場上的每分每秒,幾乎都是在創造生命的奇跡。向陽而生,逐光而行。“不怕山高,只要我們心里有光,有愛,不放棄,我們總會等到外面的陽光照到我們身上。”無論是接受采訪還是發言,這句話是她說得最多的話。她希望自己的經歷能鼓舞和激勵更多殘疾兄弟姐妹,能夠勇于面對人生挑戰,擁有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上綻放出生命的精彩。


編輯:海洋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