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9 10:19:00 來源:北京國際交流協會青少年文化交流專業委員會 作者:張璐
7月20日,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成立大會暨第四次教育革命與未來學校研討會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舉行。來自教育部、中國教科院、山東省教科院、廣東省教科院、四川省教科院、甘肅省教科院、吉林省教科院、遼寧省電化教育館、東莞市教育局、長沙市教育局、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北京海淀區教科院、深圳福田區教科院、成都市金牛區教科院、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教科院、北京國際交流協會青少年文化交流專業委員會等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以及聯想(北京)有限公司、好未來教育集團、亞洲教育創新研究院等共建企業的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參加了會議。
推進未來學校建設是新時代的重大命題,是教育發展的永恒主題,是教育科研的嶄新課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作為國家級教育智庫,以服務決策、創新理論、指導實踐、協同戰線為己任,肩負著為國家重大教育戰略和宏圖政策提供智力支持、咨詢服務的使命。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自2014年正式成立未來學校實驗室,推出未來學校創新計劃以來,圍繞未來學校所關涉的課程變革、學習空間、STEM教育、數據融合、創客教育、個性化學習、個性化教學、人工智能教育等熱點專題,從實踐和學理層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探討,有效傳播了未來學校理念。從2016年起,“未來學校”作為國家教育信息化年度工作要點,寫入教育部文件,為未來學校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面、系統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平臺的建立,將聯合國內各地未來學校研究力量,明確新時期未來學校研究的任務和使命,為未來學校的建設探尋行之有效的路徑和辦法,助推發展新時代、面向未來、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帶動和輻射全國創新教育的前行。
授牌儀式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處長任昌山通過在線會議對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的成立表示祝賀。他指出,信息技術不僅在改變現在教育,也是在塑造未來的教育。第四次教育革命時代的到來將深刻改變未來教育的版圖,工業革命以來所建立的以制度化的學校教育體系為主要特征的教育形態正在面臨嚴重的挑戰,社會轉型面對未來學校變革提出新的要求。探索面向未來的教育形態,這是關系教育發展全面的、重大的時代性課題,未來學校的成立是時代的號角。他希望,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可以面向未來、開拓創新,積極探索教育改革發展新路徑,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共同開創教育更加美好的未來。
中國教科院國際與比較教育所所長、未來學校實驗室主任王素介紹了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成立背景及未來學校創新計劃。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13年啟動中國未來學校創新計劃,2014年成立未來學校實驗室,堅持扎根中國、面向世界的原則,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學習空間、學習方式、課程結構、組織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了全國各地中小學校的熱烈響應和廣泛支持,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全球移動學習最佳實踐案例,圓滿完成了“未來學校1.0”階段的研究任務。與此同時,未來學校探索過程中的新的事物、新的熱點問題也逐漸浮現,為深入推進未來學校研究,及時廓清認知困惑,解決面臨的深層次問題以及做好相應的決策服務研究,“未來學校 2.0”創新計劃呼之欲出,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應運而生。
未來學校實驗室主任王素介紹未來學校創新計劃2.0
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是新型研究和學習生態,目前共同體由17家單位構成,包括政府機構、科研院所、共建企業,吸納了一批新興的力量涌入未來教育的浪潮。王素指出,“未來學校2.0”創新計劃包括明確未來學校的理念體系、開發未來學校的課程體系、探索智能時代的課堂形態、研制基于大數據的學生綜合評價方式、構建未來教師能力框架、探索智能時代的未來學校治理模式、創建面向未來的學習空間、建設未來學校發展新生態等八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并且以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的協同發展、發布未來學校2.0重點課題、啟動未來學校領航計劃、實施未來教師能力提升工程、遴選未來學校典型案例和優秀成果為重點項目。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作為交流協作平臺,將聯合共同體各單位協同推動“未來學校2.0”創新計劃的順利開展。
未來學校專家庫學者、各地共同體單位代表還就“第四次教育革命與未來學校”為核心主題展開了深入研討。研討結束后,王素主任強調,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將充分發揮科研引領優勢,整合現有資源,開展協作研究,發動教育者們共同應對時代發展給教育帶來的巨大挑戰,探索富有中國特色的未來學校發展模式,為全國教育改革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與會人員
會上,北京國際交流協會青少年文化交流專業委員會正式加入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并接受中國科學研究院授牌。北京國際交流協會青少年文化交流專業委員會主任萬政東參會并與未來學校專家庫學者和各地共同體單位代表參與“新科技革命與未來學校”的專題研討。
青少專委會主任萬政東參會
未來學校實驗室主任王素與青少專委會主任萬政東合影
編輯:孫遠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