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中國周刊

綠色低碳生活要從娃娃抓起,請看—— 一所小學的節約教育探索

2021-04-23 10:45:00 來源:人民網

  同學們展示用廢紙箱制作的飛機模型。

  一位同學創作的“垃圾分類機”漫畫。

  干凈整潔的一師附小校園。

  同學們正在參加“小小一粒米 深深愛國情”主題班會。

  核心閱讀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要從娃娃抓起。北京第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自己先做榜樣,從細節入手,做好規范服務,教育引導孩子養成綠色低碳、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靶∈掷笫帧?,學校引導孩子,孩子帶動家庭,家庭影響整個社會。

  

  理念與自覺——

  無論教學科研,還是校園文化活動,節約、環保思想滲透到各個環節

  8年前,張曉晨從大學校門步入北京第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還是有點喜出望外。新校址建設起來的新校舍,空間設計合理,樓內陽光充足,因為設計了下沉式廣場,即便走到地下一層,依舊有自然光線,絲毫沒有覺得壓抑。

  更讓小張老師觸動的,是學校設計的點滴細節:禮堂的光導管照明系統,通過陽光采集器將陽光導入室內,天氣好的時候,在禮堂搞活動不需要更多光源;學校食堂安裝的中水系統,將淘米、洗菜水收集回用,每天可以節水兩噸;頂層的生態走廊里,各種綠植生機盎然……學校設計秉承的節約環保理念顯而易見。“我是德育老師,到這里工作來對了?!?/p>

  “我們抓節約型學校建設由來已久,在西校區設計階段,大家就有統一認識,要把新校區建成節約型校園的樣板?!毙iL張忠萍說,這樣的想法得到了市、區兩級教委的大力支持。

  如何讓有限空間發揮最大效能?圖書館放在哪兒、哪里應該設置開放空間?教職工深度參與新校園設計,紛紛提出切合教學實際的建議。建筑設計部門也竭盡全力,與學校反復溝通,才有了如今“走到哪兒都感覺很舒服”的空間布局。

  樓頂設置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裝置,連通頂層的“樂創空間”,可以讓孩子們切實感受到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使用。這些設施在北京的小學校園并不多見,但張忠萍還有點不滿足。2011年新校園建成,她心里一直都有個記掛。之前與主管總務的副校長李軍一起參觀區內一所寄宿制小學,人家的中水回用系統讓他們羨慕不已。因為沒有足夠資金,在新校建設階段,自己上一套的想法一直沒能落實。

  新校剛建成,好不容易籌措到100萬元資金,不少教職工以為校領導會把錢花在“面子”上,讓學校看上去更“高端大氣上檔次”,可沒想到,這筆錢直接用在了中水系統建設上。

  “學校的理念一貫如此?!闭鐝堉移妓裕瑹o論教學科研,還是校園文化活動,節約、環保思想滲透到各個環節,教職員工惜物節儉已經成為融入骨子里的本能。

  家有畢業生的老師,把自己孩子用過的一摞一摞打印的卷子帶到學校,用背面給學生做測驗紙;數學組老師把已經雙面打印的舊紙張,當作教具的原材料。

  每年音樂節、書畫藝術節,各班的演出服總是最奪人眼球,其實它們都是“舊時裳”。每到校園活動集中的季節,美術組的老師們挖空心思自己動手,為不同班級的舊衣添加不同飾品,全新呈現?!扒疲@中國風的演出服,就是把剪紙作品縫貼在服裝上了?!备毙iL狄永杰一臉自豪。

  節約的理念不僅在學校、老師們的自覺行動上,也體現在學校對學生活動的設計上。一師附小是傳統海防教育示范校,近3年來,科技節都是以“我愛祖國海疆”為主題,模型挑戰賽是學生全員參與的特色活動。2020年科技節,除了給各年級手工制作確定主題,還有個明確規定,所有作品必須用廢舊材料完成。

  教育和引導——

  “讓孩子們懂得珍惜,但也不能為了光盤而光盤,吃飽吃健康是第一位”

  從照樣學樣到獨立思考,小學階段是孩子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如何把握這個階段,將節約理念植根稚嫩的心靈?靠灌輸與說教難及初衷。相信潤物無聲,也相信榜樣的力量,一師附小教育與引導工作細致入微,很有特色。

  一張張活潑靈動的動物和它們日漸稀少的棲息地的圖片,讓孩子們對小動物從憐愛到共情,逐漸懂得要保護人類的朋友;汽車尾氣就像黑尾巴,抹黑著蔚藍的天空,小朋友也可以關注空氣質量,綠色出行;氣候變暖致低海拔島嶼可能被淹沒,地球將受到極大威脅……張天旭老師為每個年齡階段設計了獨家環保教材,孩子們愛看愛學?!笆紫鹊米尯⒆觽冇X得有意思,喜歡上這個課程,才能真正從中受益?!?/p>

  對孩子們的節約環保教育遠不止課內,春風化雨,相同的是對孩子們心靈的觸動。

  午餐時間,五年級8班班主任李玲老師觀察到班里總有幾個孩子剩飯剩菜,這跟學校的要求可有距離。不僅如此,有個叫項昊辰的孩子很挑食,為了完成光盤,干脆拿很少的飯菜,“一看那個量就知道根本吃不飽”。

  “讓孩子們懂得珍惜,但也不能為了光盤而光盤,吃飽吃健康是第一位?!笨稍趺唇鉀Q這樣的問題?李老師思摸了很久?!芭既豢吹揭晃挥浾呷ベF州苗寨小學采訪的視頻,我非常感動,就想得給孩子們看看。”

  視頻里,山區的孩子午餐只有烤土豆,一餐下來滿手滿臉都黑乎乎的。記者問孩子們喜不喜歡吃米飯,有的孩子回答沒見過大米飯。

  “播視頻的時候,我就看到有的孩子眼圈紅了?!眱扇昼姷囊曨l播完,李老師問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平時挺內向的項昊辰站起來大聲說:“我們把整碗米飯倒掉,真是非常不應該?!贝蚰且院?,李老師發現幾乎所有同學都能做到光盤了。她鼓勵項昊辰嘗嘗從來不碰的食物,一點蘑菇、一點平時不碰的葉菜,幾周之后,昊辰取餐量增加了。眼見孩子能吃飽,李老師踏實了。

  從細節入手,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一段時間,四年級7班班主任齊浩然老師發現班里的垃圾袋用得特別快。“一張紙還沒寫幾個字,就揉皺扔進垃圾桶;鉛筆還有好長一段不愿意用了,也進了垃圾桶。孩子們大多生活在富裕環境,對惜物節約沒有概念。”年輕的齊老師沒有批評孩子們,卻提出了一個要求,每天只允許帶一個巴掌大的塑料袋,而且一天的垃圾量不能超出袋子的容量。

  漸漸地,齊老師發現孩子們開始用廢紙背面做草稿,消毒紙巾每次只用一張,干紙巾也不一沓一沓往外抽了。垃圾量不超出小塑料袋的要求孩子們都能做到,有的同學好幾天才產生了一點點垃圾。好習慣日漸養成,齊老師也在班會上揭開了要帶小垃圾袋的謎底——垃圾量折射的是節約意識,是對社會的責任和地球的責任。孩子們明白了,垃圾不斷減量見證了自己的成長。

  行動與落實——

  關注菜品口味、溫度、花色,甚至取餐的便捷程度,最大程度保障“零米?!?/strong>

  學校的理念再先進,思想工作再到位,如果缺乏規范評價,孩子們就沒有踐行的動力,也難以達到教育的初衷。令人欣慰的是,記者目睹的點滴,印證了學校節約環保教育的成果。

  在一師附小采訪,“零米?!笔且宦仿牭米疃嗟脑~匯?!案⒆觽冎v光盤行動不夠形象,老師們就想出了‘零米粒’這個創意,午餐后餐盒里外要做到不落下一顆米粒。”狄永杰告訴記者,“零米?!被顒釉O計了對個人和班級考核評比程序,既規范行為又提升了參與熱情。

  記者特意等到飯點,想看看孩子們的表現。當天的午餐挺豐富:雞柳、炒蔬菜,主食包括蛋炒飯和小花卷,甜品有小蛋糕和橘子,看著讓人挺有食欲。

  推開五年級1班教室的門,一半同學的餐盒已經光盤,幾個細嚼慢咽的小姑娘正吃著水果。一個同學第一次取餐不夠吃,就起身去樓道的餐車添飯。他不僅做到了適量取餐,而且動作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把米粒掉地上。

  五年級4班的杜昊澤正動作麻利地“巡視”自己片區,這位班級“零米粒”監督員要記下每位同學的表現。接受完監督員檢查,完成“零米?!比蝿盏耐瑢W排著隊,在可重復使用的塑封表格上給自己打個對鉤,小臉上都露出得意的笑容。班主任王玥老師說,孩子們在一二年級做得還不夠好,這幾年引導下來,現在都不錯。

  “昨天我看一圈,大多數孩子都做到‘零米粒’了,有五六個孩子飯盒里剩幾根海帶絲,那是真不愛吃的?!钡矣澜苄χ嬖V記者,孩子們特別珍惜集體榮譽,經過幾輪“零米粒”班級評比,各班級完成比例大幅提升。

  所謂眾口難調,菜品口味、溫度、花色,甚至取餐的便捷程度,都影響是否能達到光盤要求。學校后勤如何最大程度保障“零米?!??

  “首先得做出既保證營養,又讓孩子們愛吃的食物?!币粠煾叫∈程秘撠熑颂諅骼谶@樣說。小學階段的孩子大多愛吃肉,吃蔬菜少。陶傳磊告訴記者,學校特別開設了食育課程,普及營養知識,倡導大家注意均衡營養。

  “每學期開學后的兩周,摸底孩子們的飯量,之后以此定量,這既符合學校節約的要求,也有利于控制成本?!币粠煾叫∈程梅丈獭本┩ㄌ┎惋嬘邢薰卷椖拷浝韯I強說,每天午餐后,食堂都會觀察孩子們對菜品食物的偏好,比如紅燒雞塊剩了,就要看看是做得不好吃還是給餐量多了,之后有針對性地調整,確保孩子們既愛吃也不浪費。

  “食譜中每周要有3次谷物,孩子對粗糧都不太感興趣。廚師們就變換各種花樣,粗糧細作,供應的熊貓包、雙色卷等小面點,孩子們很喜歡。”劉獻強說。

  要讓孩子做到光盤,餐車配置也有講究?!疤岢倭咳〔投啻渭硬停疤崾亲尯⒆觽冄a餐方便,不然肯定還是想一次取夠,就容易拿多了?!碧諅骼谡f,每個樓層3個班級,配4輛餐車,每班一車,最后一輛作為補餐車。補餐車設置在樓層中部,距離每個班級都不遠。劉獻強說,現在班級的餐車基本一點不剩,補餐車剩下的也不多。項目部在一師附小食堂供餐3年,學校家長滿意,企業成本也有了明顯下降。

  攜手和帶動——

  “學校引導孩子,孩子帶領我,全家節約意識都提升了”

  “為什么開展節約環保教育?因為這不僅是我們中國人的美德,也是時代的要求。我們也希望無論在學校,在家庭還是將來立足社會,他們一生都有這樣的理念和習慣,而且能夠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睆堉移嫉钠谠S,正通過一個個活動方案實現。

  一般來說,小學階段,學校、老師權威性高、約束力強,在學校,各項要求容易落實。可家校如果不能良好互動,有些好習慣到家就可能被拋到腦后。另一方面,小手牽大手,孩子也是帶動家庭、社區形成綠色生活方式的好幫手。

  去年春天,因為疫情的緣故,孩子們只能在家上網課。學校黨支部書記閻紅介紹,當時,北京正在進行垃圾分類的動員工作,學校適時推出線上微課,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凹彝シ诸愔笇煛被顒泳o隨其后,讓孩子做主角,帶領家庭成員做好垃圾分類。

  一摞卡片、4個小小的分類垃圾桶模型,這些都是五年級8班趙鹿鳴擔任“家庭分類指導師”的學習道具。自己在熟悉各種垃圾的類別歸屬后,趙鹿鳴真成了家里的分類指導師,而且自己設計制作了小小評比塔,每周選出家庭“分類之星”。

  “在孩子帶動下,我們全家都自覺分類,有不懂的地方,就向孩子請教。比如大棒骨原來都扔到廚余垃圾里,孩子教了一次,我們都記下了。”趙鹿鳴媽媽徐菲非常贊賞學校給孩子們布置的這項“作業”,自己也主動給孩子搜集各國垃圾分類的信息,開拓孩子視野,啟發主人翁意識。

  平時工作忙,六年級6班杜雨涵家長高潔以前習慣周末大采購把冰箱塞滿,有的食品沒吃完就不新鮮了,經常會浪費?!皩W校引導孩子,孩子帶領我,全家節約意識都提升了。”高潔說,現在全家商量每周列個大致菜譜,照單采購,既照顧了大家口味,也不會浪費了。

  節儉不是吝嗇,是讓孩子更懂分享,更好地促進物盡其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每年都組織愛心交易會。交易會上,高年級同學會把自己用過的學習用品、衣服校服、玩具,以不超過20元的價格賣給低年級同學。

  愛心交易會有個規則,交易獲得的款項存入學校的統一基金,去幫助有需要的人?!白栽竻⑴c,但每次的規模都超過預期?!钡矣澜芨嬖V記者。

  “每次愛心捐贈會前,孩子自己把要捐贈的衣服書籍收拾得整整齊齊,她說,給小伙伴的東西更要用心。看著孩子的成長,我們心里都很溫暖?!蔽迥昙?班康祖睿的爸爸康同歡說起這些,眼睛都有些濕潤了。

  被“帶動”的不僅是學生家庭。寶華里小學是一師附小的聯盟校,一個標準、一樣要求,節約環保教育同樣做得有聲有色。兩所學校作為北京市東城區永定門街道轄區的成員,積極參與“小手拉大手,我是小小垃圾分類宣傳員”等活動。用畫筆描繪垃圾分類后的美好世界,用廢物做手工,孩子們的作品,在街道主題展覽中深受居民歡迎,街道干部稱贊孩子們“用藝術的表達方式引領居民踐行綠色環?!?。

  

  讓更多孩子成為綠色生活踐行者(記者手記)

  午餐后操場自由活動時間到,三年級5班的同學們排隊走出教室,走在最后的一個小男生很自然地關上了教室的照明燈。看著這一幕,班主任胡惠娜老師會心地笑了?!皬膩頉]有特意囑咐過這個事,但總有人記得出門關燈。這么多年的教育和引導,我覺得孩子們不僅節約意識提升了,而且責任心更強了?!?/p>

  對現代社會來說,節約環保,是公民素養,也是社會責任。惜物愛人,北京第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以節約環保教育為抓手,潤物無聲,培養出一批批既具文明素養,又關愛他人、樂于擔當的好學生,既讓人欣喜,也令人感慨。

  從小培養學生的節約環保意識,不僅影響一個人一生的行為習慣,更是為國家培養合格接班人。但與從小吃過苦的“50后”“60后”不同,21世紀的“00后”“10后”的青少年,出生、成長在國家經濟不斷發展繁榮的時代,大多數沒有感受過資源稀缺、物質匱乏,因此,如何教育、培養孩子的節約環保習慣,不僅需要一以貫之的言傳身教,更需要不斷創新,以適應當代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的方法,撫育滋養,達到育人的目的。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這是對未來的期許,也是對每個社會細胞的要求。希望這所小學節約教育的樣本,能夠為更多學校提供借鑒,也期待更多“祖國的花朵”成為綠色生活方式的積極踐行者。

  

  圖片均由一師附小提供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23日 18 版)


編輯:海洋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