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5 17:11:47 作者:王雪銘 魏強
界首市某公司生產車間
近年來,界首市克服先天不利條件,堅持“產業興城、工業強市”戰略,打造再生鉛、再生鋁、再生塑料循環特色產業三大板塊,形成了國內鏈條最長、最完善的循環利用產業集群。界首市堅持新發展理念,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先后獲評“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園區”、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全國循環經濟示范縣(市)等20余項國家級榮譽,成為全國60個循環經濟典型模式之一,成為安徽省文明城市、省森林城市,連續三年進入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前十,“界首現象”也成為了安徽乃至中西部縣域經濟逆勢崛起的“樣本”之一。
工業強市 產業興城 產業轉型的新樣板
十年前,界首市還是一個缺科技創新資源、缺重大產業基礎、缺科技人才優勢、缺科技金融支撐的“貧困縣”。近些年,界首把工業強市、產業興城放在第一位,牢牢牽住主攻工業發展這個“牛鼻子”,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新服務及大健康等“四新一大”主導產業,重點建設高端化特色園區、打造優勢產業鏈,謀劃建設科創城,優化產業布局,推動了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實現了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界首高新區田營科技園某企業生產車間
“十三五”以來,界首市搶抓“融入長三角、高鐵全覆蓋”的機遇,堅持產業向高端化轉型、園區向專業化轉型、服務向高效化轉型,以特色產業培育壯大為中心,加大產業培育,充分發揮龍頭牽引作用,產業加速集聚,轉型動力持續增強,工業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全市產業培育工作成效顯著,有效地推進了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連續6年躋身安徽省制造業發展綜合10強縣(市),連續5年入圍制造業發展增速10快縣(市)。
2021年,界首市委、市政府提出,“十四五”時期,要用五年時間實現工業產值、增加值“兩個翻番”,邁進以“千億產業”“千億園區”為主要內涵的縣域工業經濟發展“千億時代”,建成長三角產業轉移優選地、皖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當前,界首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占比阜陽22.3%,增速及總量占比均居阜陽第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阜陽市總量的30.7%,位居全省前列。
界首市克服不利條件,已然蝶變為“大產業”集聚、“大平臺”引領、“大服務”護航的產業轉型的“新樣板”。
雙創高地 產業新城 全域科技的創新路
界首市以科技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以全域創新理念為引領,堅持開放+創新路徑,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探索創新驅動發展路徑中的新路子,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2022年“中國創新百強縣”榜單中,界首市以全國第71位、安徽省第4位的排序躋身其中。依靠全域式科技創新,界首成功走出了一條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新發展道路,成為現象級科技創新城市之一。
安徽云龍糧機有限公司一角
界首市地處皖西北邊陲,是一個典型的中西部內陸縣(市),科技創新沒有良好的條件,概括地講是“四缺”:缺科技創新資源、缺重大產業基礎、缺科技人才優勢、缺科技金融支撐。
界首市缺地少礦,人均耕地不足一畝。為了謀生,20世紀70至80年代,界首人成群結隊外出打工,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本錢少,不少人只能當“貨郎”,走街串巷撿廢品。但正是這支吃苦受累又不體面的“貨郎”大軍,成為當今界首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力量。
經年累月地外出“淘貨”,界首人逐漸發現,將塑料、廢舊金屬等經過簡單加工,價格就能翻倍。慢慢地,界首掀起回收及簡單再加工廢品的風潮。經過多年發展,鉛資源綜合利用、鋁資源綜合利用和塑料資源綜合利用已經成為界首的三大支柱產業。
以前,界首市鉛循環利用產業呈現分散無序的特點,企業分布散、缺乏龍頭、產業鏈條不完整。2014年以來,界首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的路子,按照“收購體系網絡化、產業鏈條合理化、產業發展規模化、技術裝備領先化、運營管理規范化”的發展思路,將原來分散無序的廢舊物資回收加工行業,培育發展成特色突出、效益明顯的新興支柱產業。
界首高新區田營科技園已形成從廢舊電瓶回收、冶煉、精深加工到銷售完整的產業鏈條。統計顯示,界首年回收加工廢舊蓄電池120萬噸、加工蓄電池極板8500萬套、電池6000萬只,分別約合全國的1/3、1/4和1/5,是全國最大的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專業園區。
在界首光武鎮多家塑料加工公司,廢舊塑料瓶經過粉碎、溶解等工序,抽出長絲短纖,生成各色布料。如今的光武鎮已成為我國中部地區最大的再生塑料集散地,也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再生塑料回收、加工、利用、供應中心。這里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廢舊塑料分揀、清洗、造粒、改性塑料、注塑制品、壓延產品的再生塑料產業鏈條。
界首積極探索從資源產品到高端產品的轉變,建成了國家火炬高分子材料循環利用特色產業基地,已完成汽車用改性塑料、雙降解地膜、HDPE大型管材等改性塑料產品研發,建成了華東重要的再生化纖生產基地和新型材料加工基地。
通過高值化發展,界首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買原料、賣原料的低端發展方式,實現了進來一只舊電瓶,出去一只新電瓶;進來廢鋁,出去鋁型材、彩鋁板;進來廢塑料,出去短纖、長纖等,產業鏈條已經基本形成。
界首市東錦化纖有限公司是界首市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主營再生短纖和長絲的研發和生產。該公司的新型廢舊塑料瓶經過粉碎、溶解等工序,抽出長絲短纖,生成各色布料,演繹出“兩個礦泉水瓶就是一件T恤衫”的奇跡。
安徽三寶高科紡織公司新型廢舊塑料瓶經過粉碎、溶解等工序,抽出長絲短纖,生成各色布料,演繹出“兩個礦泉水瓶就是一件T恤衫”的奇跡。圖為安徽三寶高科紡織公司的展廳。
在安徽三寶高科紡織公司的展廳里,總經理馬曉飛指著一款服裝向大家介紹:“這款功能性仿鵝絨高保暖絮片采用的是新型材料,是我們與東華大學團隊共同開發的,保暖性能十分優越,成為北京冬奧會上供運動員、教練員和保障人員使用的保暖服制作材料,安徽三寶高科紡織公司也獲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在該公司的生產車間,生產負責人榮小瑛介紹,吉祥三寶原是一家從事家用紡織品生產銷售的傳統企業,2012年后,和很多傳統紡織企業一樣,發展遇到瓶頸。改變出現在2017年,將科技創新視為突破發展瓶頸唯一出路的“吉祥三寶”,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達成了新材料方向的產學研合作,并于同年8月設立院士工作站。目前,該公司擁有專利89項、安徽省名牌產品2個,制定行業標準1項,“吉祥三寶”商標也已被評為省著名商標。
“接引科技之花”的路子越走越寬。近年來,“吉祥三寶”與上海交通大學、東華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10多所高校院所開展深度產學研合作,組建了超過60人的專業研發和設計團隊;公司分別在北京、上海、合肥建立異地研發中心,對接建立合作關系的高校,利用優質創新資源,積極探索聯合技術攻關、異地孵化、訂單式研發等合作創新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
“企業的靈魂是創新。我們打造了院士工作站、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發體系平臺,政府給我們1000萬元的人才專項資金,用于人才建設與產學研合作,新產品開發持續不斷,做到了‘生產一批、儲備一批、研發一批’,這些成果和技術讓我們在紡織行業領域保持最前沿,企業實現了向國家高新技術、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轉型發展,年營收超過兩億元。”安徽三寶高科紡織公司生產負責人榮小瑛說。
該公司先后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專項等國家項目,實施了安徽省“三重一創”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共11項。該公司的異地技改一期項目,也有望于今年底全面投產。
安徽三寶高科紡織公司只是界首市依靠科技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界首市依靠技術創新驅動,不斷催生出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市委即科創委、城市即科創城,界首即高新區”這一口號在界首市家喻戶曉,老幼皆知。
安徽三寶高科紡織公司實施了安徽省“三重一創”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共11項,圖為該公司的異地技改一期項目。
安徽華鉑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全國再生鉛行業的龍頭企業,是界首市依托循環經濟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的典范。該公司充分重視科技力量,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綠色技術更新換代,推動資源循環高端化、高值化利用,帶動界首高新區田營科技園多家企業集聚發展,形成資源再生產業集群。
“只要真正創新創業,不管你是否成功,我們都支持。不管你創新創業成功了以后留不留在界首,我們照樣支持。”界首市委書記祁暢說。
目前,界首市獲批了87家阜陽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9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家省級專精特新冠軍企業,獲批6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中五家企業入選工信部重點支持“小巨人”企業名單。
界首市還累計組建了8家院士工作站,建成全省首個縣級院士專家服務中心,率先在長三角、大灣區核心區設立離岸科創中心,建設60余個省級以上創新研發平臺……
科技創新讓界首工業經濟實現了彎道超車,在界首‘創新無處不在,創新人人可為’的局面已然形成。
節能減排 綠色發展 循環經濟的“先行者”
發展循環經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
完善綠色制造體系。自2018年界首成功創建國家資源循環利用特色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以來,界首市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號召,堅持循環經濟“創新、環保、規模、規范”的理念,圍繞打造全國重要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示范基地,大力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發展。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綠色設計產品等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小到大,綠色發展的品牌越擦越亮。通過完善綠色制造體系,界首市綠色發展動能不斷增強,逐漸走出了一條資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環境風險低、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創造了循環經濟“界首模式”,成為全國循環經濟發展的標桿和旗幟。
提高產業集聚度。界首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是目前國內鏈條最長、最完善的循環利用產業集群。界首田營科技園形成了廢舊電池拆解、鉛冶煉及合金生產、電瓶殼粉碎再造、電池生產及廢酸、堿渣、余熱再利用的閉合式產業循環,資源綜合利用率達98%以上,企業之間形成了融合共棲式鏈條;界首西城產業園形成了廢鋁材熔煉、鋁錠、鋁板、鋁型材、鋁鑄件、鋁彩膜、泡沫鋁的產業鏈條,并隨著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向高附加值領域延伸;光武產業園形成了廢舊塑料分揀、清洗、造粒、改性塑料、注塑制品、壓延產品、無紡布、化纖絲和紡織的產業鏈條,特別是化纖和改造塑料行業,隨著科技進步,將創造無限的產業發展空間。這三大產業板塊均形成了以清潔生產為特點的企業內部自循環、以上下游協調配套為特點的園區中循環和以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為特點的社會大循環。其中,田營科技園是全國最大的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專業園區。園區已建成“回收+處置+產品化”的閉合式產業鏈條,目前田營科技園擁有再生鉛規上企業近30家,包含上市公司4家。在園區發展過程中,界首市通過培育本土企業、引進知名企業,推動兼并重組的方式,聚集了一批規模體量大、帶動能力強的行業龍頭企業。如安徽華鑫鉛業集團、安徽華鉑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天能電池集團(安徽)有限公司等牽頭制定了多項國家再生鉛行業標準,自主開發了多臺套國家領先的環保工藝設備。安徽華鉑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全國再生鉛行業的龍頭企業,是界首市依托循環經濟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的典范。該公司充分重視科技力量,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綠色技術更新換代,推動資源循環高端化、高值化利用,帶動界首高新區田營科技園多家企業集聚發展,形成資源再生產業集群。
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為實現“雙碳”目標,界首市依托循環經濟加快推進企業轉型升級,深入推動工業領域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大力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目前該市已獲批國家級綠色園區1個、綠色工廠8家、綠色設計產品13個、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5個;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名單3個;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先進適用技術產品目錄1個;省級綠色工廠10家。綠色工廠要求對企業基礎設施、管理體系、能源與資源投入、產品、環境排放、環境績效進行綜合評價,以實現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界首市鼓勵企業按照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理念,開發推廣綠色產品,推進企業在產品開發階段系統設計原材料選用、生產、銷售、使用、回收、處理等各個環節對資源環境造成的影響,實現產品對能源資源消耗最低化、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
推出循環經濟發展指數。基于界首循環經濟良好的發展基礎和發展需求,中國(界首)循環經濟發展指數應運而生。該指數將以界首市為樣本,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經濟發展、綠色生態、社會民生、創新驅動四大維度,通過分析循環經濟發展中宏觀經濟增長、生態環境保護、科技創新投入、資源再生利用等重點,全方位、系統性地考察界首如何找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均衡點,實現城市與自然相互融合、人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
循環經濟發展指數的產生,將有助于打造界首循環經濟示范樣本的城市名片,吸引相關產業聚集,為城市品牌發展開辟新的增值路徑和增長空間,同時為全國循環經濟不斷向前推進提供理論積淀和有價值的參考。
界首市堅持不懈地追求有文化的GDP,持之以恒建設有溫度的城市,著力打響循環經濟全國品牌、工業經濟全省品牌,成功創建國家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火炬界首高分子材料特色產業基地、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等17個國家級牌子。
目前,界首市依托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先后獲批“全國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全國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等20余項國家級榮譽,創造了循環經濟“界首模式”,為循環經濟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界首樣本”。
界首市市長劉永春表示,未來,界首將更加聚焦打造實力界首、品質界首、幸福界首,做到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的更大改善,改革開放合作實現新的更大突破,民生福祉實現新的更大進步,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的更大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新的更大進展,人民生活質量有更大的改善。
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