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中國周刊

界首:昔日“小上海” 今天新“養城”

2023-05-15 11:43:38 作者:魏強 沈海濱


界首市城鄉新貌4.jpg

界首市城鄉新貌


界首是著名的彩陶技藝故里、剪紙藝術之鄉、“城市礦產”基地,如今又多了一個新的名字——“養城”。近年來,安徽省界首市的城鄉面貌日新月異,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省級森林城市、省級園林城市、省級衛生城市。五年來,界首新增國土綠化面積6.15萬畝,新增公園面積1080萬平方米,主城區道路改造實現全覆蓋,獲評全國綠化模范市。站在新起點、踏上新征程,建成初具雛形的有活力有品質有溫度的皖西北門戶城市、打造實力界首、品質界首、幸福界首的目標正日漸清晰。


界首市城鄉新貌10(萬畝森林公園).jpg

界首市城鄉新貌


微信圖片_20230423145954.jpg

南海艇(已退役)落戶界首市國防主題公園


微信圖片_20230423150020.jpg

界首市愛國主義國防教育基地


安徽“小上海”


界首市,是安徽阜陽的一座縣級市,面積不大,總面積僅有667.3平方公里,人口不到百萬。但是,就是這樣一座城市,卻有著輝煌的過去,彼時都說它是“小上海”。界首“小上海”美譽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據老一輩的人講,界首被稱為“小上海”,大約出現在抗戰時期。當時,一位名叫何柱國的將軍,在《潁川日報》上撰寫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界首經過兩年來的苦心經營,一切都逐漸走上軌道,一般人都把它比作江蘇的上海、湖北的武昌,是豫皖的中心,在隴海路不能通車,津浦、平漢兩路交通沒有恢復以前,不僅是豫皖商業的中心,而且還是軍事的要地。”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提法,界首“小上海”的別稱,便被叫開了。


七七抗戰紀念碑.jpg

“七七抗戰”紀念碑


陶藝公園2.jpg

陶藝公園


事實上,在抗戰早期,地處皖西北的界首,相對來說交通閉塞,日軍一時間難以侵犯。因此,上海、南京、蘇州等城市的商人,紛紛遷往界首,躲避日寇的追擊。界首“遂從戰火彌漫中,畸形發展,日趨繁榮,變成了“物資集散的樞紐”,豫皖邊區文化、政治、經濟中心。一時間,這座皖西北小城竟然人口劇增,人口最多時達20多萬。當時,商賈云集,貿易興旺,大有當年“上海灘”的風韻。那些曾經的輝煌,雖然都已經成為了過去,但現如今,當年界首的榮光依然存在。


千年古廟 人文大黃


界首,古稱“養城”,位于豫皖交界,是安徽9個縣級市之一,毗鄰長三角核心經濟帶,是東西進出的重要門戶。界首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史書中,界首的出現要追溯到北宋初年。


界首所處位置屬于沉積平原,因此這里地勢平坦,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人們都覺得界首命名很奇特,界有著邊界的意思,首字是指第一,兩字組合一起時,讓人難以理解所指何意。相傳,早在北宋末年,金國南侵之際,國家陷入危機之中。后來南宋大將劉琦戰敗金國大將金兀術,就此劃溝為界,界首也就被命名為界溝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就將其更名為界首了。


界首人文薈萃,底蘊深厚,東漢時的劉秀跟王莽曾在這里逐鹿,為此在當地留下王莽追劉秀的千古史話;南宋時期,這里曾是南宋大將劉琦跟金兀術對戰的主要戰場。


這里有著很多動人心弦的故事流傳……


兩灣濕地風光-馬標-13909679766.jpg

兩灣濕地風光


界首市+朱曉峰+代橋鎮濕地.JPG

代橋鎮濕地


森林公園3.jpg

森林公園


在界首,游客必去的人文景點那就是歷史悠久,影響廣遠的大黃廟了。大黃廟位于界首市大黃鎮,據《界首縣志》記載,大黃廟建于唐朝,元代重修,后有碑記,今在殿堂大梁依稀可見。千年古廟大黃廟供奉著傳說中的祖先伏羲氏,相傳遠古時期,伏羲為避水禍逃難于此,并在此作古,此廟即為紀念伏羲氏所建。由于歷史原因,唐朝所建的大黃廟被毀,現在大黃廟的遺存建筑是保留較完整的清代古建筑,具有重要的歷史人文價值。


大黃廟名字來自一個傳說,即武成王黃飛虎誕生于此,傳說其尸骨也埋葬于此。大黃廟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占地13畝,房屋30多間,一進大門正中是東岳大帝之殿,供著黃飛虎神像,兩邊分別站著四大天王護駕。東岳大帝之殿上面雕刻的木雕還能見證著時光的久遠,古老的木柱已被重新粉刷,但從其裂開的木紋處還能依稀看到其滄桑,下面的石鼓已經磨損得非常光滑。大殿后面墻壁上的大青磚,都是一尺多厚的方磚。屋頂上面覆蓋彩色琉璃瓦,古風遺存,拙樸古雅。


大黃廟是按照三層院落設計,原規模較大,分東、西、中三校,前、中、后三校,有108座寺廟,包括伏羲樓、神農樓、鐘鼓樓、三官亭、祖師殿、關云長殿和岳武穆寺嗎,還有金橋、銀橋、臥虎橋、乃河橋、點兵臺等,占地3000平方米,寺廟用地480畝。其供奉的人祖伏羲就在位于最后一層院落中的小廟里。大黃廟頂端覆蓋了五色琉璃瓦,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現在的大黃廟還種植了多種植物鮮花,為這個古跡斑駁的廟宇增添了新的魅力。大黃廟和隨后興起的大黃廟會成為弘揚伏羲文化、交流傳承和發展史前文化的重要載體,每年農歷三月的廟會期間,四面八方的香客會來此祈愿,2020年,逾60萬游客來此參加廟會。


很久以前“大黃廟會”比現在的“淮陽廟會”還要盛大,不但在當地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而且在中原腹地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后來逐步落后于“淮陽廟會”。目前界首市正在進行伏羲文化園規劃建設,大黃廟也在不斷地擴建中,相信歷史悠久的大黃廟會在新時代的發展建設中,綻放出新的文化魅力。


人居新客廳 河畔慢生活


界首是著名的彩陶技藝故里、剪紙藝術之鄉、城市礦產基地,如今又多了一個新的名字——“養城”。近年來,界首市以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為中心,秉持“一分建,兩分管,七分養”的養城理念,圍繞“品質慢城、樂居界首”目標,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著力推動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的轉變,打造出了一個“共建、共管、共養、共享”的健康“養城”。


界首在城市人居建設方面可謂大手筆規劃。


界首市+朱曉峰+潁南植物園.JPG

潁南植物園


翰墨文化園是界首市重點開發的旅游項目,這里是集商貿、旅游、文化、高科技農業為一體的綜合生態文化產業園。當地為了把文化園一步建設到位,不惜花費1.6億元參建,其中包括綠色餐廳、少兒旅游場、翰墨文化展廳、農村傳統文化展館、老年娛樂中心、文化活動廣場等等項目在內,可適應各個年齡段人群需求。


國家級兩灣濕地公園,由淮河二級支流的泉河部分河段和馬灣、南季灣、蔣楊溝、九龍口五部分構成,面積504.34公頃,濕地面積319.76公頃,濕地率63.4%。


兩灣濕地公園的主河道泉河河面寬達100至150米,水深達8—12米,是當地重要的淡水水源。泉河及兩側的溝汊河灣婉轉迂回,保持著自然的河流形態,沿岸蘆葦綿延數千米。這里生物群落獨特,育有多樣的濕地植物群落,生物多樣性豐富。據調查統計,有浮游動物33種;浮游植物97種;野生動物109種,高等植物112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蓮、野大豆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白額雁、鴛鴦等9種。


兩灣濕地人文景觀資源十分豐富,這里曾是南宋名將劉琦抗擊金兀術的主戰場,明朝田御史故居地,劉鄧大軍揮兵南下、縱橫中原的安營地,眾多軍民魚水情深的故事在這里廣為流傳。


界首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兩灣濕地的保護建設,2012年10月設立了“界首市濕地公園管理局”。經過不懈的努力,兩灣濕地公園基礎設施建設、科普宣教體系已初具規模,已經建設了濕地公園管理中心和宣教展示館。隨著兩灣濕地公園建設的推進,一個生態自然、鐘靈毓秀、天人合一的兩灣濕地公園已成為皖西北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的天堂,濕地科普宣教的基地,傳播界首歷史文化的平臺,正逐步發展成為黃淮平原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煙波粼粼的沙潁河,見證著小城界首的歲月變遷,河畔生生不息的煙火氣,是這座城市的永恒記憶,隨著城市發展,沙潁河中央公園項目被納入城市建設規劃。界首以“人居新客廳,河畔慢生活”為設計目標,在沙潁河畔展開大美新畫卷。沙潁河中央公園項目是界首市重點項目,全長9.8公里,景觀面積300萬平方米。按照景觀主題,沙潁河中央公園項目自西向東分為五段,分別是:城市記憶、都市風情、盛世華章、水鄉濕地、田園森林。


城市記憶段景觀在保證河流原有行洪斷面的前提下,合理設置活動用地,通過“一軸、一帶、兩核、多點” 的景觀結構創造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有機結合的景觀序列、建立點軸結合的綠地系統。“一軸”是以立體景觀步行橋為中心的立體景觀軸;“一帶”是以濱水區域為主體的濱河景觀帶;“兩核”為社區休閑中心及紀念廣場中心;“多點”由場地中的多個亮點構成,主要有濱水景觀亮點、清真寺周邊設計亮點、兒童活動區域亮點、活力街景亮點、紀念碑廣場設計亮點等,既保證了生態系統的連續性,又能滿足城市居民休閑、娛樂的需求。


都市風情段的主要設計原則為延續商業廣場集散功能、承接市民集會娛樂的需求。今年計劃實施南岸工程,潁河南岸毗鄰小上海商業風情區,將設置廣場與商業氛圍相融合。通過設置游船碼頭,再現界首“小上海”時期的港埠風情。


盛世華章段面積約38萬平方米。通過“兩核、多點、一花海”景觀,構造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有機結合,建立綠地系統,保證生態系統的連續性,滿足了城市居民的休閑、娛樂需求。


水鄉濕地段的定位是以“林中棧道”“戲水淺灘”“親水平臺”3個核心觀景節點為中心,呼應“樂居界首慢生活”這一主題。沙潁河景觀主軸,以沙潁河水體為主,結合濱河步道、水體、廣場、林地等景觀元素,成為貫穿沙潁河上下游的景觀主軸,規劃形象展示、運動漫步、濕地體驗三條特色游覽路線,貫穿場地的棧道交通體系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游覽需求。


廢窯坑嬗變千畝森林公園


界首潁南植物園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占地約32.8公頃。園內建成土山2座,開挖南湖、北湖和環園湖共三處湖面。同時園中有園,形成了柿園、桃園、梨園、石榴園、櫻桃園、板栗園六大系列植物園。園內共布置四大功能區,即山林體驗區、漫步休閑區、運動游戲區和水上娛樂區,是一個以植物景觀為特色的綜合性休閑公園。


界首植物園景點周邊依托的是荒地、枯塘和舊窯址等,極有特色,總面積約有33公頃,是一個以植物為特色、有山有水的風景區。綠化工作到位,空氣質量很高,特別是春暖花香的季節,植物園里各色鮮花嬌艷無比,是與親朋好友一起賞花踏青的好地方。植物園附近的居民都喜歡在清晨或是傍晚之際在這里鍛煉、散步,對于這個植物園,市民普遍評價很高。


界首市區東城的森林公園也是市民休閑健身好去處。該項目是推進森林園林和慢行綠道的標桿,人們在此游玩休閑,有種樂不思蜀的感覺。


從G329公路太和段進入界首市,映入眼簾的是植物茂盛、道路蜿蜒、亭臺水榭、長廊棧道、步移景異的以特色植物觀光、生態休閑為主的界首市融城森林公園。幾年前,這里還是廢窯坑、臭水溝。

近年來,界首市不斷探索綠色發展之路,在生態修復妙手回春的“手術刀”下,昔日廢窯坑變成今天的千畝森林公園,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完美融合。“天氣晴好時,公園里就會有騎行的市民以及前來露營的游客。”市民汪先生是一位戶外運動愛好者,也是界首市老城區的一位居民,親眼見證了融城森林公園蝶變的全過程。汪先生表示,如今,經過生態修復,這里已變成了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為加強生態治理修復,界首市2014年起謀劃實施融城森林公園項目,該項目2015年12月開工建設,投資約4.8億元,占地總面積約5700畝。因建設區域內存在大面積水域濕地和橫穿其間的漯阜鐵路線和高壓走廊,界首市制定了建設生態道路、風景路,清淤疏浚廢棄溝渠,完善鐵路沿線生態防護林、森林苗圃、鄉土大樹區等改造項目,完善鐵路沿線生態防護林、森林苗圃、鄉土大樹區等工程,將森林公園分為主景觀服務區、特色植物觀賞區、鄉土植物觀賞區、城市田園休閑區、生態濕地區、休閑養生區六大景觀區,連接公園、綠地、廣場及自然、文化等特色資源,公園內長達27公里的綠道將翠綠的森林苗圃與天然的經濟生態林有機鏈接,形成符合的城市公共空間體系,系統塑造城市空間特色。


界首市生態環境分局副局長陳西峰介紹,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共識和呼聲。由于高壓走廊下無法種植較高的樹木,界首融城森林公園內全部種植了美人梅等灌木類綠植,在其他片區還種植了無患子、雪松、海棠、欒樹等景觀樹,去年實現產值近200萬元。如今,景觀樹苗圃帶來的收入與森林公園的養護費用持平,還帶動了附近約70人就業。


陳西峰介紹,界首融城森林公園打造自然野趣的山水林草湖田生態環境,充分實現了生態濕地、城市氧吧的功能,讓城市更富審美意味和文化品位,為市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游憩體驗場所,為“品質慢城、樂居界首”增添新亮點,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完美融合。


昔日“小上海”,今日“新養城”,如今的界首市正以全新的姿態,在皖北大地上散發著比往日更盛的光彩。


編輯:楊文博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