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中國周刊

小秦嶺保護區:立下愚公志 喚得春風回

2022-09-27 15:37:56 作者:梅淑娥

小秦嶺保護區靈湖峪山水.jpg


小秦嶺保護區靈湖峪山水


小秦嶺屬于秦嶺華山山脈東延部分,橫跨陜西與河南兩省,東據崤函,西臨潼關。小秦嶺是我國重要的貴金屬礦產資源基地(全國第二大黃金生產基地),以300余噸黃金資源儲量進入世界特大型巖金礦床之列。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小秦嶺地區持續的黃金開采在為經濟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產生了負面影響。2016年1月,原環境保護部約談了河南省林業廳、三門峽市政府和小秦嶺保護區管理中心,指出小秦嶺保護區存在的問題。三門峽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隨即把小秦嶺礦山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列為全市“三大”攻堅戰之一進行部署,強力推進整治工作。


“明責任、定方案、造氛圍、立樣板”,三門峽迅速打響礦山整治“宣傳戰”。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小秦嶺保護區成立了礦山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領導小組,制定了《礦山環境整治工作方案》,明確了相關部門和礦權單位的職責分工。在小秦嶺懸掛橫幅1500余條,張貼標語3000余張,發放傳單13萬份;在三門峽市大張廣場、靈寶市文化廣場等地多次舉辦大型宣傳活動;在省市級以上媒體發表報道120余篇,編寫簡報95期,大力宣傳綠色發展理念和生態保護法律法規,營造攻堅氣氛。同時,在保護區內開辟了16個生態修復示范區,引導礦權單位開展工作。通過一系列的宣傳引導工作,使礦權單位逐漸從“不想治、不會治、被動治”轉變為“必須治、按樣治、主動治”。


“搶時間、抓進度、嚴標準、保質量”,全面打響生態修復“攻堅戰”。針對保護區每年僅有3個月適宜栽植的特點,三門峽采取全員參加、集中會戰,節假日不休息,全力攻堅。通過實施“栽樁拉網守底線、整修排水保安全、增加覆網降風險、種草植樹固好土、增肥增水提質效、借助‘天眼’督實情”等六大措施,在2017年底實現了“兩年大變樣”的目標。2018年,三門峽進一步明確了生態修復五原則(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生態效益優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兼顧;喬灌草搭配、遠中近結合、綠化美化多樣化統籌;誰礦權誰負責、誰受益誰清理、誰破壞誰恢復;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施工、高質量到位)。


在礦山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攻堅戰中,小秦嶺人以示范帶動、集中攻堅、集中會戰、鞏固提升等方式,嚴盯 “降坡坡度、覆土厚度”兩大指標,嚴格“工程、生物、提升”三大措施,嚴遵“早謀劃、快實施、勇創新、嚴把關、建精品”五大要求,嚴把“坑口封堵、設施拆除、拉渣、固渣、降坡、排水、覆土、覆網、種草植樹”九個環節,創造性地采用“梯田式”、“之字形”降坡治理渣坡,創造性地在渣坡上固定擋板、修建排水渠防止覆土流失,創造性地采用“平渣、挖坑、覆土、種樹”的渣坡修復辦法,創造性地在石頭窩、石渣坡底部鋪設可降解無紡布固土保墑,成功地解決了小秦嶺復雜立地條件下的生態修復難題,于2018年底圓滿完成了向原環保部的3年承諾。


“謀長遠、求長效、盯未來、建標桿”,持續打響生態保護“提升戰”。堅持用法治守護綠水青山,是建立起小秦嶺生態保護的長效機制。《河南省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的施行,使小秦嶺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邁上了規范化、法治化道路。


在完成向原環保部承諾后,2019至2021年,小秦嶺管理中心拿出“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勇氣和韌勁,持續抓好后期生態修復工作,共拆除生產生活設施3699個(間),栽植各類苗木18.27萬株,生態修復39.1萬平方米,棗香苑、錦雞嶺、金銀潭三個高標準生態修復示范區實現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生態修復由綠向美轉變。


截至目前,小秦嶺地區共處理礦渣 2586 萬噸,拉土上山6.07萬車(70.9萬立方米),栽植苗木80.7萬株,撒播草種1.46萬公斤等,治理生態恢復區域224處,治理恢復面積143.5萬平方米。經過全面治理整頓,小秦嶺自然保護區內11家礦權企業全部退出,1070個坑口全面封堵關閉,拆除礦山設施1.4萬多個。目前小秦嶺保護區完成生態修復,圓滿達到老問題基本解決、新問題不再產生、生態環境總體向好的整治目標。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3月至今,小秦嶺保護區累計投入2.1億元,全面實施礦山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解決了50多年礦山開采造成的生態破壞問題,實現了生態環境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2019年3月,中宣部將小秦嶺保護區列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先進典型;8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小秦嶺保護區“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先進集體”。2022年6月,小秦嶺保護區被全國綠化委員會、人社部、國家林草局評為“全國綠化先進集體”的公示已通過;8月2日又被生態環境部擬表彰為“2022生物多樣性保護優秀案例”,目前正在面向全國公示。


國家“綠盾行動”巡查組“綠盾2017”、“綠盾2018”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巡查組現場檢查時,對小秦嶺保護區因地制宜采取的工程、生物措施表示贊賞。尤其是對在礦山環境整治中創造性實施的“栽樁拉網守底線”等治理措施,以及保護區干部職工為之所付出的艱辛努力給予了高度肯定。河南省自然資源廳、省林業局要求全省各保護區認真學習小秦嶺保護區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經驗。


2018年12月、2019年7月,全國人大和河南省人大先后兩次組織65名駐豫全國人大代表集中到小秦嶺現場視察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看到生態修復區樹木長勢良好,聽取現場匯報和實地考察后,全國人大代表視察組對保護區礦山環境治理工程施工特點,尤其是為解決石頭窩里栽樹難問題,創造性地采取樹坑底部鋪設可降解無紡布的植樹方法,紛紛稱贊并給予高度評價。


小秦嶺保護區如今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保護區內野生動物顯著增多,保護區野外架設的20臺紅外相機先后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二級保護動物勺雞、黃喉貂、斑羚、豹貓和大量紅腹錦雞活動蹤跡。另外還拍到小麂、豪豬、野豬、松鴨、灰頭鶇、紅脅藍尾鴝等多種國家三級保護動物活動的影像。保護區內水體明顯轉好,通過強力整治和精心修復,小秦嶺內原來裸露的地方得到了治理和綠化,水體污染得到了明顯遏制,山溝內平時水清見底,雨后不再渾濁。保護區內的空氣質量越來越好,經實時監測,小秦嶺保護區內負氧離子最高含量達到49890個/cm3,是聯合國衛生組織空氣質量一級標準的24倍。


小秦嶺全面實施礦山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解決了長達半個世紀礦山開采造成的生態破壞問題。如今,小秦嶺空谷幽靜、山青水綠,珍稀野生動植物逐年增多,小秦嶺也進入了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齊頭并進的快車道。

編輯:海洋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