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中國周刊

在低碳答卷中得到發展答案

2021-12-08 17:20:28 來源:中國周刊 作者:梁和峰

QQ圖片20211019160035.jpg


第五屆國際低碳大會現場


歷經9年,瞄準“雙碳”,鎮江又到書寫答卷的時候。


這是一份關于低碳的答卷。自2012年成為全國第二批低碳試點城市之后,鎮江一直在先行先試。從試點到示范,從理念到實踐,從制度到風尚。在漫長而持之以恒的探索路上,這座城市敢為人先、勇于創新又收獲滿滿。


不只綠色低碳。同在這條路上,全市經濟不斷轉型升級,區域發展日益高質量,面對碳達峰、碳中和的國家“雙碳”戰略,市委書記馬明龍更是自信地亮出鎮江“路線圖”:“奮力打好緊抓‘碳達峰碳中和’落地關鍵戰,更大力度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園區循環化改造、企業綠色化轉型,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


用實踐落實理念,用創新破解難題,用堅持達成目標。9年來,低碳是試題,發展是作答,鎮江在低碳答卷中得到發展答案。


低碳試點上的鎮江探索


2021年8月26日,鎮江市“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碳排放影響評估制度,完成園區循環化改造”的經驗,被國家發改委以“通知”方式在全國推廣。這已不是“鎮江經驗”首次被全國推廣。


從試點到示范,鎮江的低碳綠色發展經過不斷先行先試,正漸入佳境。


成功絕非突如其來。時間回到2012年12月,鎮江成為第二批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之一。彼時,低碳城市還遠沒有成功典型,綠色發展也尚未形成成熟理念,低碳試點如何建設?鎮江唯有探索嘗試。


另一方面,試點建設低碳城市,也有不少質疑。鎮江真山真水,自然生態稟賦獨特,但產業結構長期偏重偏低偏化,重工業產值占比一度高達80%。如此基礎如何在低碳發展上大有作為?應答這樣的疑問,鎮江更需要智慧和勇氣。


提出碳峰值,建設碳平臺,實施碳評估,開展碳考核。一時間,鎮江先行先試、敢作敢為,很多舉措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開創先河。


城市碳排放核算與管理平臺便是全國首創。這一平臺綜合運用多種信息化技術,構建起覆蓋全域的智能化碳排放數據收集、分析系統,形成“可查、可管、可追溯、可取證”的新型城市低碳管理模式。


基于碳平臺,鎮江市對重點企業的碳排放實時監控,引導企業進行碳資產管理。同時以縣域為單位,實施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的“雙控”考核,較早形成一套“綠色政績”考核體系。


2016年,首屆國際低碳大會在鎮江舉行。大會以“技術創新、共享低碳”為主題,吸引了全球眾多相關機構和企業參加,展示低碳技術,交流低碳成果,共享低碳機遇。隨后,大會每年一屆,不斷創新發展,至2019年已舉辦四屆。


舉辦國際低碳大會,不僅本身屬于創舉,更多低碳建設的探索和嘗試,也由此得以展開、論證與落地。2016年,大會首次發布低碳發展“鎮江指數”;2017年,大會引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并與后者簽訂戰略合作協議;2018年,大會推出《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這是國內首個評價設區市低碳城市建設的標準……


低碳路上,鎮江的探索幾經波折、幾多成敗,但試點示范意義顯而易見。以率先提出碳峰值、建設碳平臺的“鎮江經驗”為例,2017年2月,國家發改委啟動第三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就明確要求試點城市必須提出碳峰值的目標,建立碳排放的監測與核算體系。


低碳鎮江的探索實踐,也廣泛吸引國際目光,被認為豐富了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方案”。


發展要務中的鎮江力量


2013年,鎮江在全國率先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把全域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適度開發、生態平衡“四大區域”,合理配置生態空間和建設空間,并明確2020年生態空間和農業空間保持在70%左右。


這是低碳試點背景下,鎮江市對區域發展新的思考謀劃,背后有利益的取舍和理念層面的有所為有所不為。


QQ圖片20211019155322.jpg


金山峰會簽約儀式


進入新時代,發展仍是包括鎮江在內所有中國城市的第一要務。試點建設低碳城市,除了改善環境、提升生態外,鎮江實踐更重要的目的還在于,探索一條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切瞄準發展,一切為了發展。過去9年,鎮江通過對低碳建設和綠色發展的探索實踐,推動了經濟轉型,促進了產業發展,破解了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同時也找到了新的發展動能與前進力量。


QQ圖片20211019162947.jpg


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


化工本是全市的支柱產業,長期以來在創造巨大經濟效益同時,也讓這座城市面臨生態環境和安全生產的壓力。2013年以來,鎮江大力開展化工整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先后關停并轉超過500家化工企業。如今,企業數量已銳減80%以上的鎮江化工產業,逐漸邁向綠色高端,形成一條極具支撐帶動性的高性能材料產業鏈。


創新,在探索實踐中發揮了最大力量。自2015年獲得地方立法權后,鎮江圍繞生態保護綠色發展,制定出臺《鎮江市長江岸線資源保護條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規。借助制度創新倒逼發展方式轉變,2018年,全市根據保護條例主動騰退18公里長江岸線并恢復生態,同時提高港口利用效率。當年,在岸線減少14.3%的情況下,港口經濟實現兩位數增長。


通過創新發展和使用智能技術、低碳技術、綠色技術,鎮江還著力轉變工業生產方式。2017年1月,鎮江在國內率先出臺《綠色工廠評價指標體系》,啟動綠色工廠創建。隨后“以創促建”,綠色低碳技術在全市工業生產中大量應用,鎮江由此也成為全國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城市。


“十三五”期間,鎮江在低碳技術領域立項市級科技計劃項目72項,最終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江蘇省科學技術獎17項。眾多低碳技術不僅被廣泛應用,而且催生了新產業,從而“雙輪驅動”低碳城市的綠色發展。


轉型力量、市場力量、創新力量、綠色力量,鎮江對綠色低碳的探索實踐,使得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理念真正落地,進而讓高質量發展活力迸發。


“雙碳”目標下的鎮江自信


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低碳鎮江信心滿滿,并已展開新的探索實踐。在10月16日召開的第五屆國際低碳(鎮江)大會上,一場碳達峰碳中和的金山峰會,也同時舉行。


自信源于鎮江對綠色低碳發展持之以恒地探索實踐,而堅持是奇跡發生的最大保證。過去9年,這座城市單位GDP能耗下降37.7%,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6.3%,PM2.5濃度下降50.3%,優良天數比率上升19.8個百分點。


早在2012年8月,國家發改委進行低碳試點城市的申報答辯時,專家組在肯定試點建設方案同時就提出,鎮江自然環境良好,但碳排放具有一定強度,要應對好火力發電帶來的減碳壓力。從那時起,鎮江的探索便是負重前行,后來的堅持也任重道遠。


按照問題導向,鎮江的低碳發展除了重視技術、產業外,更聚焦能源。


一方面,全市強力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展煤電超低排放改造,先后建成全省單機規模最大的燃氣發電機組和世界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電網側儲能電站項目。目前全市儲能裝機總量10.1萬千瓦,光伏發電總裝機90.3萬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占比9.2%,能源供給結構向綠色、低碳穩步推進。


另一方面,鎮江著力優化用能結構,投資87億元建設鎮江燃氣熱電聯產項目,實現對周邊小鍋爐和小熱電分散供熱的替代,并積極推進靠港船舶的岸電使用。“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實施綠色化改造項目229個,年節能量70萬噸標準煤。


在全方位的低碳建設和綠色發展上。試點以來,鎮江市每年都項目化開展低碳九大行動,涉及交通、建筑、碳匯建設、生產生活等方方面面。透過一年年行動的實施,一個個項目的完成,“低碳鎮江”從最初的制度設計變為人人參與的社會風尚。


QQ圖片20211019160028.jpg


參加會議的嘉賓


瞄準“雙碳”目標,今天的鎮江又開始從低碳載體建設、低碳技術研究、低碳市場運作和低碳能力提升等四個方面,展開一島、一鎮、一區等“九個一”建設。邁著堅定自信的步伐,這座城市決心書寫好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的“鎮江答卷”。

編輯:海洋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