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6 22:52:26 來源:中國周刊 作者:楊未宏 金祖發

我國作為輪胎制造大國,自2006年以來,產量一直穩居世界第一, 輪胎的總產能占全球總產能的35%,出口量占全球總產量的約40%。
今年以來,我國輪胎市場開端良好,在經歷產業大洗牌和疫情的雙重考驗后,我國輪胎產業呈現“兩極分化”,領軍企業的優勢更加突出,在國際化和高端市場的競爭中,也更加自信。
輪胎產業格局生變
數據顯示,去年全球輪胎總銷量15.77億條,同比下滑11.7%。其中配套市場和替換市場分別實現3.99億條和11.78億條,同比分別下滑14.7%和10.6%。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輪胎行業產生深刻影響。一方面,全球輪胎總銷量出現下滑;另一方面全球輪胎產業格局出現分化,全球輪胎巨頭業績出現大幅下滑,普利司通、固特異業績虧損;另一方面,中國輪胎頭部企業卻逆勢創出新高。玲瓏輪胎凈利潤首次突破22億元,同比增長33.13%;森麒麟實現凈利潤9.8億元,同比增長32.38%;貴州輪胎凈利潤同比增長更是超過7倍。
實際上,這種分化局面早就開始出現,疫情只是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而造成這一局面的核心原因可以歸結為兩方面:一方面,國內輪胎品牌相比海外品牌,在人力成本及運輸成本等方面存在明顯優勢,產品具備更顯著的性價比,伴隨國內輪胎龍頭企業出海建廠,對海外替換市場企業的份額形成擠壓,全球市占率持續上升。另一方面,輪胎消費大尺寸化趨勢加劇,尤其在乘用車市場,伴隨產品結構的轉變,價格上漲,推動毛利率不斷提升。
當前國內外輪胎需求持續回暖,國產品牌加速蠶食海外巨頭市場份額,中國輪胎行業正迎來結構性機遇,國內企業份額有望持續擴大。
出口高增帶動國內需求
從外銷數據看,今年我國新能源車出口數據連月高增。輪胎出口數據相應地也較為亮眼。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5月份,全國橡膠輪胎外胎累計產量3.8億條,較上年同期增35.1%。
信達證券研究員張燕生認為,中國輪胎企業在全球市場占有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另一個重要因素主要是受益于全球輪胎市場中的商用車輪胎產品份額。中國輪胎的主力領域在卡車和巴士輪胎(TBR) 市場,占有七成以上的全球市場份額。
據悉,輪胎依據用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乘用車輪胎, 二是商用車輪胎,商用車輪胎又包括卡車和巴士輪胎(TBR)、工程機械輪胎(OTR)和航空輪胎等。
隨著“金九銀十”的到來,輪胎企業的開工有提升的預期。另外,隨著全球疫情的逐步控制,歐美出行需求的增加,對于輪胎的需求有望逐步提升。出口仍有提升的空間。
出口高增長帶動國內需求。從內銷需求來看,隨著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后,消費者對輪胎的需求逐步細化,對輪胎性能要求逐步提升,我國輪胎龍頭企業配備較為充足的資金以及強大的研發實力,近年來在產品性能方面有較大提升,因此能夠快速反映終端對輪胎消費升級的需求,且相較國際品牌凸顯性價比優勢。
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我國輪胎工業整體規模、品牌影響力雖然還處于相對弱勢,但自主品牌輪胎逐步實現了產能由小到大,并朝著由大到強的目標奮進,品牌認可度和影響力不斷攀升?! ?/p>


國產輪胎叫好不叫座
對于汽車來說,輪胎是它的重要組成部件之一,汽車的操控性、動力性、安全性、行駛穩定性等多方面性能都會受到輪胎的影響。
根據中國輪胎商業網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輪胎市場外資品牌的占有率遠超中國品牌。根據marklines數據口徑,在乘用車輪胎市場,外資品牌市場占有率高達70%。
品牌評級權威機構Chnbrand發布2021年中國顧客輪胎滿意度指數品牌排名和分析報告。其中,米其林連續5年衛冕第一;德國馬牌連續兩年位居第二;普利司通升至第三,去年排名第三的固特異下滑到第四;榜單前十名中,國產輪胎中只有雙星和三角兩個品牌。
國內消費者更喜歡選擇國外輪胎品牌的主要原因是對于國外品牌的信任、舒適性的差別(在靜音方面和濾震性方面)、運動性能的區別等因素。
“相較于國外巨頭,國內的企業生產效率較高,在性價比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從質量層面來看,近年來國內輪胎頭部企業通過技術研發、設備更新、經驗積累,基本上具備和國外巨頭比肩的水平。”一位輪胎行業分析師表示,國產輪胎缺乏品牌知名度、缺乏銷售渠道、缺乏專利技術。在乘用車市場,需要進一步通過品牌+性價比優勢打動消費者,尤其在品牌上,國內企業還需要一個長期的培育過程。
大牌輪胎的價格相當透明,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而國產輪胎的采購自由度比較高,毛利也相對較高。國內輪胎企業為了提升市場占有率,在渠道建設上投入比國外大牌更多的資源,對經銷商和汽修店的扶持會更多,國產品牌正進一步擴張,將成為輪胎市場的大趨勢。

修理工安裝汽車輪胎

米其林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競爭格局分化
在國內,納入統計部門檢測的輪胎工廠,已經從過去的500多家下降到2020年的230家左右。據中國輪胎橡膠工業協會數據,會員單位42家輪胎產量2020年占中國輪胎產量的 77%左右,前十約占中國輪胎產量 53%,前十利潤約占協會 42 家單位利潤的 97.29%。隨著輪胎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低端產能淘汰也越來越快。
中國輪胎行業之所以出現顯著的競爭分化格局,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一批龍頭企業前瞻性地布局了海外產能,享受了海外市場相較于國內市場的貿易壁壘優勢,從而持續高增長,在高增長的同時投入資金研發增強產品品質,加速分化。
目前我國輪胎行業存在著產能相對過剩、低端產品同質化嚴重的現狀。淘汰輪胎行業的落后產能,從國家到地方政府層面都在積極行動。自2010年工信部發布輪胎產業政策以來,多個政策文件對輪胎業調整產業結構、提升行業集中度、淘汰落后產能作出了規定。今年4月,山東省淘汰落后產能政策出臺,政策持續加碼,近日發布《全省落實“三個堅決”行動方案(2021-2022年)》,其中對輪胎行業重點提到,到2022年,年產能120萬條以下的全鋼子午胎(除工程、航空和寬斷面無內胎外)、500萬條以下的半鋼子午胎(除缺氣保用輪胎、賽車胎高端產品、超低斷面輪胎外)企業全部整合退出,退出的產能可以進行減量置換,逾期未完成的直接關停退出。淘汰不能實現密閉式自動投料的煉膠機,淘汰不能實現沖氮工藝的子午胎行業硫化設備。根據政策公告,“堅決淘汰一批”任務清單共計18家企業,合計3117萬條輪胎產能。
伴隨著落后產能淘汰,無序競爭有望改善,輪胎行業頭部企業的市場占有率有望實現跨越式提升。
國產輪胎奮起直追
目前,全球輪胎企業主要分布在世界46個國家和地區,世界輪胎產業現已形成以大型跨國企業為主導的高度密集型產業族群。集團化、多元化和差異化已成為目前世界輪胎工業發展的一大特色。中美日三大輪胎生產國分別占世界的30%、12%和7%,韓國、德國、法國各占2%—5%上下。
我國的輪胎制造行業只有短短的幾十年歷史,相對很多外資大品牌來說起步時間晚,積累時間短。所以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以來,國產輪胎一直是外資輪胎的追隨者。在外資產品的技術優勢和市場營銷的倒逼下,國產輪胎只能奮起直追,爭取不掉隊。
而今,部分優質輪胎企業在出口紅利期不斷進行技術與資本的積累,目前其生產工藝和產品性能已達整車企業配套標準。恰逢車市進入成熟期,整車企業盈利壓力凸顯,優質國產輪胎憑借性價比不斷拓展配套市場份額。從中長期看,滲透配套市場有利于企業深耕其替換市場,進而享受替換市場的高品牌溢價與穩定需求,有望打開長期成長空間。
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發布的《橡膠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導綱要》指出,到“十四五”末,即2025年中國輪胎的年產量規劃目標是,輪胎子午化率達到96%,全鋼胎無內胎率達到70%,乘用車子午胎扁平化率達到30%(55-45系列),農業車胎子午化率由“十三五”末的2.5%提升至15%左右,巨型工程車胎子午化率達到100%,航空輪胎國產化率達到15%,航空子午胎實現產業化。綠色輪胎市場化率升至70%以上,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隨著汽車現代化對輪胎性能要求日益提高,輪胎正向高技術含量和精細化產品的方向發展。由于經濟型和環保型汽車的日益普及,節能和低噪聲輪胎已成為汽車輪胎發展的主流,抗濕滑、低滾動阻力、高性能和多功能輪胎在輪胎中所占比例不斷加大,許多輪胎的結構設計和配方需要改進、調整,以適應市場變化和低碳環保的要求,這對輪胎制造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
我國輪胎投資熱情繼續保持高漲,全面引領去年全球輪胎投資市場。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球輪胎企業投資金額超過230億元,其中中國輪胎產業投資超過150億元。
近年來,輪胎產業逐漸向高品質、高性能、綠色及環保輪胎遷移。輪胎企業必須通過加快新材料開發應用,為綠色輪胎發展提供原料保障;加強節能工藝產業化示范和推廣應用,加速利用智能制造先進生產方式,提高產品品質及一致性管控能力;開發綠色子午胎、缺氣保用輪胎、自修復輪胎、石墨烯輪胎等高性能半鋼子午線輪胎產品,引領輪胎消費趨勢。技術領先企業可進一步開發航空輪胎、賽車胎等特種輪胎,利用其技術沉淀推動整體技術進步,塑造國際知名品牌形象。
中研普華研究院發布《2021-2025年中國輪胎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報告顯示:全球輪胎市場需求已達18億條,市場規模已超萬億級別。其中國內市場需求量約3.76億條,市場空間約2500億。由于輪胎屬于消耗類零部件,其更替需求催生出龐大替換市場。受益于汽車保有量增長,未來輪胎市場需求有望繼續釋放。
同時,由于當前汽車產業正加速步入全面電動化時代,我國作為主戰場,有彎道超車的潛力(產業配套及市場潛力)以及戰略需要,意味著國內輪胎龍頭將面臨配套市場的新一輪增長機會。
輪胎行業分析師認為,輪胎行業是一個好的賽道,國內輪胎龍頭企業具有較高的生產效率和顯著的性價比,這將幫助企業在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不斷提升全球市場份額,未來國內有望出現1-2家全球性輪胎龍頭企業。
創新研發、智能化產業升級是我國輪胎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中國輪胎行業,只有掌握了關鍵核心技術,才能擺脫同質化競爭,并在變局中占據優勢、掌握發展主動權。瞄準市場需求,主動創新,用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制造國產輪胎,深入挖掘企業品牌文化價值,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國輪胎將贏得更大市場,助力人們向著美好生活不斷前行。(文/楊未宏 金祖發)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