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6 11:20:11 作者:張春華
《臨安春雨初霽》宋·陸游
青年書法家李耀中,是一位教學相長、德藝雙馨的藝術家,這些年來,他在書法的創作及教學上均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績。
縱觀李耀中的書法作品,字里行間有著如他性格般的灑脫。李耀中擅長用線條表達內心世界,抒發情感,筆墨間,輕重徐疾、抑揚頓挫、痛快淋漓、自然貼切;創作中,他把情感放在第一位,追求恬淡沖和的境界,給人一種靜謐淡然之思。
李耀中崇尚古人,是“二王”和其書法精神的執著追隨者。為表心跡,他字取逸之,號慕蘭居士。因為“敬”與“晉”有相似之處,他取“思敬堂”為書齋名,“思敬”即“思晉”也。不僅如此,李耀中還對“二王”的法帖如《集字圣教序》《蘭亭序》以及手札等苦下功夫。
《l呂氏春秋·孟東季》節選
李耀中的創作顯露出較為明顯的傳統痕跡,他重視吸取古代名碑名帖的藝術精華,特別是魏碑,他有著一段較為長期的錘煉、臨摹。他視臨寫經典名帖為書法學習的關鍵,并認為是書法練習的終身必修課。因此,他對書法傳統的學習從不間斷。
然而,書法藝術博大精深,沒有數十年的苦練研習,很難達到一定高度。李耀中曾是位語文教師,在繁雜的教學之余潛心創作,幾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
生活中的李耀中,對書法的熱衷并沒有停留在興趣和愛好上,而是把書法作為一種文化去傳承。他深知,傳承就是學習古人,不單單是臨帖,把字臨摹的相仿,更要學習消化,養成多思的習慣。為此,在研習中,他不但思考字帖本身的書法技術層面,還深入了解相關的書史、書事、書識,以及注重對書法理論知識的掌握。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宋·晏幾道
可是,學習書法光靠刻苦是不夠的,須講究科學的方法,須更新觀念。如果說研習古代書法名家經典使李耀中提高了運筆、章法、墨法上的運用技巧,那么現實生活則給了李耀中獨特的取法角度:從深海魚在海中漫游的姿態中,李耀中認為書法線條也應該如此搖曳多姿,靈活多變;從雙人花樣滑冰中,感悟節奏流暢,開合有度,一氣呵成,當行則行,當止則止的用筆;從打籃球、駕車甚至使用筷子這些身邊事的聯想中,獲得對書法執筆、運筆、發力、結構、章法等有益的啟示。
李耀中的作品,筆畫剛柔相濟,行云流水,展示出他較好的線條駕馭力和結構基本功。李耀中主張,書寫的技法應該符合正常的自然道理和人體結構原理,以正常的道理、正常的人,正常的書寫、正常的技法去創作。李耀中的書法風格明顯與他的治學經歷和性格有著極大的關聯。
李耀中擅長行草書,其以“二王”為基,以韻為神,參以金文之古樸,魏碑之雄峻,形神兼備,形成樸茂自然,空靈蕭散的藝術風格。讀之給人一種“字里金生,行間玉潤”的感覺。同時,他的書法在用墨上,沉著穩健,又有意外之筆,可謂妙手偶得,充分體現了他追求生拙老辣的個人風格。
李耀中的小楷,取橫勢,寬綽、扁平,在保持鐘繇小楷的特點外,又將橫勢逐漸變為取縱勢,從而清晰地表明他對書法本源的深刻認識;他的隸書,多用圓筆,取篆勢,點畫圓勁,內涵蘊藉,偶有方筆,體勢端莊飄逸,筆短意長,而意趣綿密,既展示出他深厚的古典書風,又煥發出時代的清晰印跡。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李耀中已學習書法近三十年,但他一直在探索,他對自己的書法一直持有不滿意的狀態,認為離自己的理想狀態還有一大段距離。同時,他也沒有過早地把自己恒定在某一定形勢之下,而是在不斷深化傳統內涵的基礎上,漸漸地調整自己的風格走向。
生活中的李耀中有著傳統文化人的恬談和當代教育工作者的勇于探索精神、謙虛謹慎的工作作風。他把寫字當作生活中的最大樂趣,刻苦精神令人欽佩。他每天早上練小楷,晚上寫行書、草書。他認為,一個書法家要終身臨帖,要臨帖為主,創作為輔,即使現在他的書法水平已經達到一定的高度,他還在堅持臨帖揮毫。
李耀中的書法更是在書法培訓教學中得以不斷提升。他結合教學實際,自編教材,因材施教;他教學生從線條的訓練入手,讓學生們在線條的訓練中體會中國傳統書法筆法的奧秘;還以傳授臨帖的方法,觀察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注重教授書法的方法,授人以漁。
教學相長,成果豐碩的李耀中不負韻華,踏實而堅定,并以書法傳承人的擔當與責任,與時俱進,在筆墨間舞動出最美的韻律。
李耀中,江蘇建湖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民盟中央美術院上海分院副院長、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書法作品入展第十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曾獲第三屆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藝術獎。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