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3 10:30:31 作者:蔡驥鳴
連云港,舊時名為海州,清初,一位官員曾在海州城樓上賦詩一首:“登高須登海上山,望遠須望海邊天。山不在高高臨海,海不必遠天無邊。”千百年來,潮漲潮落,海進海退,滄海慷慨東去,澤國變桑田。
連云港初聽起來讓人覺得浪漫,這海市蜃樓一般的城市,確實是山海相接,云港相連。
隨便走走看看,你無意中就能看到那一抹閑云正在旁邊的半山腰飄蕩著;能看到海鷗在湛藍的天空與澄碧的海水之間從容地飛掠;能看到一群群靈猴,在花果山、水簾洞周邊的樹枝間蕩著秋千;能看到一萬年前的遠古巖畫,雖飽經滄桑卻依然栩栩生動;能看到萬噸巨輪在湛藍的海浪上漸行漸遠,慢慢消失在弧形的海平線;能看到日出于波濤之上的炫彩霞光……
作家趙本夫說過,城市是有氣質的,如果把城市也分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話,連云港無疑屬于后者。
這座神奇的東方古城,曾經輝煌燦爛。二萬年前的新石器遺址,一萬年前的古星象圖,六千年前的石棺,五千年前的藤花落古城,二千年前的佛教造像,一千年前的阿育王塔,五百年前的曬海鹽田,都是研究人類生活的重要線索。
治水不成功便成仁的鯀,飲恨于這塊土地上的羽山;三皇五帝中的舜帝,葬于海邊的蒼梧山;孔子在這里登山觀海,發出“逝者如斯”夫的慨嘆;田橫五百壯士,在此蹈海自殺,留下了一曲悲愴的歷史挽歌……
山水之間,李白灑下了“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的淚水;李商隱發出了“石橋東望海連天,徐福空來不得仙”的慨嘆;蘇軾做了一場“舊聞草木皆仙藥,欲棄妻孥守市闤”的美夢;連林則徐來此也吟出“登臨本是瀛洲客,滄海橫流倒一尊”,完全是“獨愴然而涕下”的感覺……
一代代文人墨客在此流連,并留下了傳世之作。陶淵明有感于這里的民風古樸,寫下了《桃花源記》;關漢卿聞聽“東海孝婦”故事而作千古第一悲劇《竇娥冤》;吳敬梓十年磨礪成就《儒林外史》;李汝珍置身這片山海,為百花仙子結下了《鏡花緣》;吳承恩往來于山水云海之間,為齊天大圣找到了花果滿山、水掛珠簾的洞天福地。連現代文學史上杰出的散文大師朱自清,也在東海一隅的古城留下了呱呱墜地的啼哭聲。
當然,也有文人墨客是喜歡貪酒戀食的。因中華飲食的鼻祖伊尹歸隱于此,所以文人往往會追蹤美食的根源。《桃花扇》作者孔尚任酒酣之余,信筆寫下了“湯溝傳奇水土,美酒絕世風華”;袁枚的《隨園食單》,列伊尹家鄉的“板浦醋”為第一,讓不少人垂涎三尺。
在中國18000公里的海岸線上,連云港占據了一段別樣的風景。山海相擁、云港相連,擎天火樹一樣的龍門吊車屹立在連云港的海岸邊,與巍峨的群山爭雄,與碧海藍天比秀。它的雄奇昭示著連云港無可爭議的赫赫地位和不同凡響的聲望。
浩瀚海洋,連云大港,天下貨物,集散一方。
萬噸巨輪鳴著沉甸甸的汽笛,驚起一群一群的水鳥,滿載著果實,正在駛向藍色的遠方。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