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2 14:26:03 作者:黃宗慈
武夷山玉女峰
中國境內共有四處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以及武夷山。武夷山不僅是風景名勝,還有很多難能可貴的古人詩詞摩崖題刻,值得拜訪和細細品賞。冬季,我們深入武夷山游覽,盡興而歸。
夜船游崇陽溪 賞燈火
我們下榻的旅館位于武夷山市舊街區的崇陽溪畔,溪畔稱為“朱子渡”。傳說,當年宋朝理學大儒朱熹在武夷山設壇教學,經常由此渡船出發講學,因而得名。武夷山市區離景區不遠,有公交車到景區入口,不過最好事先問清楚班車時間,以免延誤游景計劃。住宿此處的另一優點是,夜晚崇陽溪有夜船游溪,品茗吟誦北宋詞人柳永(武夷人)的詩詞,溪邊燈火千變萬化,晚餐后可以在溪邊散步,免費觀賞燈火秀,趣味無窮。
(組圖)九曲溪竹筏漂
我們訂購了國家公園三日游的套票,包括入園門票、園內觀光巴士,外加一場張藝謀設計的景區實景大型舞蹈劇《印象大紅袍》演出。《印象大紅袍》舞劇場面浩大,服裝和舞臺設計極為豪華壯觀,主要是描繪武夷山著名巖茶“大紅袍”的故事。我們坐在360度旋轉的戶外看臺觀看,豪華場景慢慢旋轉變化,歌舞節目緊湊連貫,毫無冷場,燈光變化和舞蹈設計堪稱一流,值得欣賞。
九曲溪迂回 環繞群峰
武夷山共有36峰、99巖,峰巖交錯,溪流縱橫,其中有一條溪,環繞諸峰眾巖,彎彎曲曲穿流,形成九大彎,故名“九曲溪”。溪水繞流處,美景如畫,曲曲含異趣,彎彎藏佳景。朱熹當年隱居武夷山50年,撰寫了有名的《九曲棹歌》描繪各曲風貌。據說,每首詩歌都分別鐫刻在各曲的巖壁上,乘坐竹筏游溪時,可邊欣賞美景,邊品味崖壁上的刻字。古人游溪是逆流而上,雖較吃力,但有漸入佳境之贊;現今游溪則是順流而下,從九曲漂流到一曲,倒游九曲溪,稍有遺憾。
僥幸的是,著名的一曲“水光石”和六曲“響聲巖”的摩崖石刻,都可以另外徒步造訪,從近距離細細觀賞,更能體驗古人的書法之美。我最感興趣的,是六曲朱熹的書法石刻,孔老夫子名言“逝者如斯”;以及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在一曲的題詞“大丈夫既南靖島蠻,便當北平勁敵。黃冠布袍,再期游此”。
福建武夷山風景區風光
其實,若時間允許,在九曲溪邊的各曲景點漫步,更能欣賞到佳景。譬如,在岸邊步道觀賞武夷的標志玉女峰,三層柱狀峰巖逐次增高,宛若比肩俏立的三位玉女姊妹,碧綠溪潭倒映挺拔突兀的山峰,正如朱熹的詩句“近山重疊翠成堆”所形容,比在竹筏上觀看效果更好。
道釋儒三教 歷史名山
武夷山是道、釋、儒三教名山。傳說秦漢時期,武夷君修道于山中,乃以其名命山。漢武帝時,曾遣使到武夷山祭祀武夷君;唐宋以后,武夷君多次受朝廷敕封,成為道教重心。供奉武夷君的武夷宮,位于九曲竹筏漂流下游的一曲碼頭,年代悠久,歷代雖不斷修葺,仍經不住數次的火災和兵燹,已殘破不堪。現有建筑是重新興建的,景區管理另在附近建了仿宋商街,供游客休憩逛游。
武夷山的天心禪寺則是佛教名剎。傳說唐朝佛教禪宗的藻光禪師,到武夷佛寺坐禪靜修,抬頭望明月而悟道,該佛寺因此改稱為“天心寺”。禪宗常以明月譬喻本性真理,認為眾生觀月雖有陰晴圓缺,月亮其實無論何時何刻都是圓滿無缺的,因此眾生處在無明狀態會眼觀無常,而本性真理則永遠清凈無染,靜待眾生感應悟道而已,這大概就是《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概念吧?朱熹在一線天景區有一方題刻“天心明月”四字,即闡述此禪宗悟道案。武夷山有許多摩崖石刻,而“無量壽佛”及“南無阿彌陀佛”等石刻處處可見,即知佛教以往在武夷山有多盛行。
武夷山竹林
儒學最有名的,就是朱熹在隱屏峰下創建的紫陽書院 (或武夷精舍),現仍保存有康熙年間重建的紫陽書院的斷壁殘垣。古代許多文儒賢士都曾拜訪過武夷山,譬如,王陽明被貶謫貴州時,為逃避宦官劉瑾指派的刺客,在武夷山隱居教學,流連數月;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從福建調回北方戍守,途經武夷山留下前述的摩崖題刻;明朝嘉靖年間的退隱進士陳省,號幼溪,在武夷山隱居13年,日日尋幽訪勝,武夷山各處風景勝區,都留有他的書法題刻。
武夷第一勝景 天游峰
天游峰位于武夷景區中心,九曲溪北岸近六曲處,徐霞客評天游峰“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因此列為武夷第一勝景。登天游峰的石階共有848級,爬高約215米,沿階梯蜿蜒上爬,半山腰懸崖處有涼亭稱“一覽亭”,名副其實,憑欄四望,千峰競秀,萬壑爭幽,腳底下九曲溪繞一大馬蹄彎,碧綠迂回,美景一覽無余。
陡峭階梯狹窄,人上人下,擁擠不堪,幸好我們錯開旺季造訪,尚可容忍。峰頂有販賣部和茶室,人聲吵雜,熙熙攘攘。過峰頂后,繼續往后山前進,塵囂漸離漸遠。邁入胡麻澗景區,密林青翠幽深,郁郁蔥蔥,感覺有“萬徑人蹤滅”的寂靜。胡麻澗兩側峭崖夾峙,巖刻縱橫,道、釋、儒具備,滿滿歷代巖刻書法精品,連綿約100米,文雅風儒,漫步其間,浸浴在古詩古詞的絕妙書法中,彷彿踏入時光隧道,與古人神交會面。
福建武夷山風景區風光
從天游峰的后山下來,九曲溪近在咫尺,一塊巨大巖壁巍然屹立眼前,正是那武夷最雄偉的仙掌峰。峭壁表面有掌指般的紋路,彷彿仙人合指伸掌直插地面,因而得名,朱熹也贊仙掌峰為“聳一石為一山”,可見其雄偉壯觀之奇特。巖壁上有陳省書刻的四個擘窠大字“壁立萬仞”,書法雄健方正。
毗鄰仙掌峰不遠處有伏虎巖,巖勢形似蹲虎而得名,巖上有陳省題刻的“伏虎”二字,還有許多其他巖刻星羅棋布,此處是武夷山摩崖石刻薈萃地點之一,值得慢慢欣賞。
九曲溪竹筏漂
往溪邊走,即可達六曲的響聲巖,上面有更多古人的詩詞題刻,值得細細品賞,朱熹的“逝者如斯”,陳省的“空谷傳聲”即為其中之二。
一線天 令人嘆為觀止
當地人有一句順口溜:“不登天游,虛此一游;不登虎嘯,枉稱好漢。”從進入虎嘯巖登山口后,一路都是陡峭狹窄的45度上坡階梯,山路階梯偶爾還會沿著垂直峭壁而行,陡峻驚險,處處有景。雖是陡峭上坡,但都是石階,放慢腳步,氣定神閑上爬,中途休息賞景,堅毅努力,仍有可為。虎嘯巖的景觀,峰巒疊翠,以云海、奇石、峭壁、巖洞、山泉豐富而聞名。
虎嘯巖半腰有一巖洞,此洞原有天成禪院,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僅以三面土墻圍起,不需架屋頂蓋瓦片,儼然天成,故而得名。禪院現已不存,今在傾斜30度的峭壁上鑿了一尊10米高的觀世音浮雕像,手持如意,面帶微笑,普度眾生。雕像極為精美優雅,從觀音腳下環繞一圈,可以發現每個角度看到的觀音微笑,樣子各有不同。
從虎嘯巖繼續前行即一線天,是武夷景區最奇特的巖洞,在幽邃峽谷中,一座巍然挺立的巨巖,長數百丈,高千仞,巖端傾瀉而出,覆蓋三個毗鄰的巖洞:左為靈巖洞,中為風洞,右為伏羲洞。從伏羲洞入巖內,可右轉或左轉,右轉走道較長較窄,驚險刺激;左轉則稍稍寬短,景色多樣。右轉窄道到了深處,抬頭仰望,巖頂裂開一道罅,像是利斧劈開一樣,相隔不滿一尺,長約100多米,從中漏進天光一線,這就是令人嘆為觀止的一線天。
巖罅走道極為狹窄,只容一人通過,有些地方甚至必須側身才能通過,不要背包入內,以免卡住,進退兩難。
巖骨花香 大紅袍幽徑
武夷山特產的武夷巖茶名滿天下,最有名的“大紅袍”母樹就生長在天心巖的峭壁上。傳說明朝有一位窮舉子進京趕考,經武夷山病倒,天心寺方丈灌以茶湯治愈,中狀元后,回程以大紅袍披茶樹謝恩,因而得名。從天心巖通往大紅袍母樹處,有一條深長幽靜的峽谷,稱“九龍窠”,小徑蜿蜒連綿,峽谷石壁高聳,碧綠茶樹叢叢,茶花幽香撲鼻,景色醉人。峽谷進口處兩邊崖壁刻有詠茶的摩崖石刻數方,值得駐足觀賞。
眾人群聚大紅袍母樹前拍照觀賞,熙攘嘈雜。我們越過大紅袍景區深入峽谷,瞬間一片靜寂,幽徑逶迤起伏,翠綠青藤垂蔓,一叢叢茶樹點綴。此時正是茶花盛開時節,陣陣花香撲鼻,清幽醉人。一路走去,只有三三兩兩游客,耳聞淙淙溪水聲,鼻嗅縷縷茶香花香,眼觀壁立蒼石丹崖,真是天上人間。明朝詩人徐火通游歷此地時,不忍離去,還改稱山澗為“流香澗”,真是名副其實。
流香澗畔,有一間小小的慧遠寺,民居院落格局,儒家風格門廳,佛家氛圍正殿,道家韻味經閣,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古樸建筑。據記載,朱熹曾在寺中攻讀,殿內抱柱楹聯有朱熹的詩“客至莫嫌茶當酒,山居偏與竹為鄰”,詩意淡泊高雅。環顧寺院周圍,蒼松翠竹掩映,清流水聲汩汩,想象暮鼓晨鐘鳴響山谷,引人靜心醺醉。
巖骨花香步道的盡頭就是水簾洞,一塊巨大內凹的巖壁高高聳立,峰巔有兩道飛泉奔瀉而下,隨風飄灑如水簾,故得名。一般旅游團為了控制時間,一般都不走流香步道,而搭景區巴士直達水簾洞,其實錯失了佳景。水簾洞巖壁內凹處有木構三賢祠,祭祀劉子翬、劉甫和朱熹三人。劉子翬生于北宋,宋室南渡后,辭官歸武夷,是朱熹的老師。劉甫與朱熹則同師劉子翬,終身未仕。“三賢祠”內中堂題有“百世如見”的匾額,是朱熹的親筆題字,書法工整穩健,盡顯名家風范。
水簾洞是武夷山區內最大的洞穴,高寬各約100多米。祠堂全以木質建造,歷經百年歲月,仍完整無缺,主要因為水簾洞的天然地形屏障,內凹的洞穴向陽,又能遮蔽風雨,讓三賢祠得以保存。水簾洞巖壁上同樣有許多摩崖石刻,歷史典故一籮筐。
大王峰 虹橋神跡杳然
朱熹《九曲棹歌》描述一曲“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橋一斷無消息”,指的就是武夷山三十六峰之首的大王峰。登大王峰的山徑必經幔亭峰。從幔亭峰可俯瞰武夷市全景,作為中途休息站,最為適宜。遠眺美景,崇陽溪蜿蜒環繞武夷市,《印象大紅袍》的圓形舞臺也可清楚辨識,微風徐來,讓人心曠神怡。
大王峰又名沙帽巖或天柱峰,因為山形如宦者紗帽,或又如擎天巨柱而得名。大王峰屹立高聳,陡峭如削的峰勢,古人須架梯三重才可攀登絕頂。現今在南壁狹小孔道間架設了鐵梯,又在巖罅間橫插鋼釬,游客循此梯可以有驚無險地達到峰頂。在巖罅間攀爬,由于無懸崖峭壁的視覺恐懼,反而有探奇驚喜的樂趣。
山腰處有張仙巖摩崖石刻,峰頂有投龍洞,是武夷山著名的道家72洞之一,據說是武夷山道教洞天中享譽最著者。洞口其實只是兩巖間的狹長縫隙,宋朝廷曾遣使于此投送金龍玉簡20余次,以祈國運昌盛、皇族興旺。
福建武夷山風景區風光
武夷山美景處處,無法一一盡述,景區內山明水秀,茶花隱隱飄香,加上地靈人杰,文人雅士的石刻書法,歷史典故豐富,游畢感覺滿載而歸,回味無窮。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