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3 15:04:27 作者:沈光初
泰山日出
泰山,位于山東省中部,隸屬于泰安市,綿亙于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磅礴,歷來就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長”“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美譽。泰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則安”的說法。特別是炎炎夏日,泰山更是旅游避暑的好去處。
“五岳至尊”——泰山
雄偉的泰山上,迄今為止保留了20多處古建筑群落,具有非常濃厚的歷史氣息。來到泰山,你就會感覺到它的那種莊重和威嚴,使人不得不敬畏。行走在山中的小路上,優哉游哉,沿途的景色甚是美麗。
泰山風光
泰山具有美麗壯觀的自然風景,其主要特點為雄、奇、險、秀、幽等。夏季是攀登泰山的好時候。泰山風景區以泰山日出、云海玉盤、晚霞夕照和黃河金帶四景最為出名。泰山的地貌非常雄偉,面積也是非常的大,而且還是山東最高的山峰。泰山被稱為“五岳至尊”,在國內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傳說,有一個叫盤古的人生長在天地之間,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增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后來盤古慢慢地衰老了,最終溘然長逝。剎那間,巨人倒地,他的頭變成了東岳,腹變成了中岳,左臂變成了南岳,右臂變成了北岳,兩腳變成了西岳,眼睛變成了日月,毛發變成了草木,汗水變成了江河。正因為他的頭部變成泰山,所以,泰山又被人們稱為“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至尊”。
泰山磐石
泰山南天門登山道
自戰國至漢代,泰山始終是君主告成于天地的封禪圣地。
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歷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避暑勝地之泰山
泰山氣候,四季分明,各具特色。夏季涼爽,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僅17℃,即使酷暑盛夏登山,在青松翠柏掩映下,亦感陰涼舒適,到山頂時,還需攜帶寒衣。夏天雖是泰山的多雨季節,不過若能趕上夏季的雨過天晴,就可在山頂上領略到“山上紅霞朵朵,腳下云海碧波”的壯麗景色,如夢如幻。暑期,天氣十分的炎熱,大家都想找一個比較涼爽的地方去避暑,我要推薦大家去的地方就是泰山。
說到泰山,大家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杜甫的那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吧?從這句詩中就能看出泰山之高,泰山主峰的玉皇頂海拔1545米,站在主峰峰頂有俯瞰天下的感覺。周圍被一簇簇白云環繞著,遠處的太陽慢慢地從地平線上升起,一道道金色的陽光噴薄而出,仿佛一道道金色的利劍直射。這就是泰山日出了。
泰山之中,還有四個奇觀,除了泰山日出外,還有云海玉盤、晚霞夕照和黃河金帶。不僅如此,泰山之中還有三個有名景點,分別是陰陽界、桃花峪和傲來峰。陰陽界位于泰山長壽橋南面的石坪上,東邊便是百丈深的懸崖,越過它的時候,稍有不慎就會跌落山崖粉身碎骨,所以叫做“陰陽界”。
登泰山的游人
巍峨的山峰
下一個就是桃花峪了。桃花峪位于山頂西北處,這里也是有索道的。在桃花峪的中間有一條因地質變化坍塌而形成的大裂縫,這里也因此成為一個著名的景點,叫做“桃花峪一線天”。走在里面非常的狹窄,最窄處大約只能容一個人過,抬頭往上看,天的形狀真的就變成了一條線。
接下來的就是傲來峰了。傲來峰位于扇子崖的西邊,地勢陡峭,巍峨聳立。在傲來峰與扇子崖的結合處有一個山口,穿過山口后,就是一個叫青桐澗的地方,深不可測。
泰山夏日印象
位于泰山腳下的岱廟,廟宇有城墻環護,宮殿式建筑年代久遠,油漆斑駁,御碑、石刻比比皆是,都是歷代名人雅士游歷泰山后留下的感悟頌揚之詞,也為后人研究當時的歷史留下了寶貴的書法作品。
北方人喜歡種植柏樹、槐樹、銀杏,至少目前留下來的以這幾種居多。這里面就有“唐槐”與“漢柏”,柏樹老了易開裂,槐樹老了會爛心。而國學最喜歡研究的就是“形與相”了。樹干開裂了,有句老話就叫“樹大發岔,孩大分家”,當然還會有更多哲學性的領悟。老槐樹空心了,積累了腐質泥土,一粒樹上的種子落下來長成了新樹,就成了“母子連心”。
泰山美景
泰山天街鳥瞰
出岱廟,穿過岱宗坊,沿著孔子登臨處,天階紅門一路攀爬。這條登山石階依山伴溪,在沒有景點路段,我們便改為朔溪而行,呼吸山野間花草流水氣息也很遐意。偶爾被溪水浸濕了鞋子,一會兒就干了,留下的只是清涼感受。路邊的石刻太多,也只得匆匆而過,只對一些有所觸動的才會駐足觀看。一路上小店攤販不少,旅游紀念品、拄杖、礦泉水、小山貨。路邊散養著自家的雞群,雄雞抖著紅冠鳳尾,踱著剛健的方步在草叢里捉蟲覓食。
過了三官廟,我斜插經石峪。高山流水之亭是一座四柱石亭,柱上楹聯“天門倒瀉一簾雨,梵石靈呵千載文”,橫批“源頭活水”。暴經石上刻的隸書《金剛經》,有些經文已經水蝕風化了。此刻,我能感受到的只有澗溪的嘩然與山風的清涼。
柏洞附近的四槐樹據說是唐朝的程咬金所植。這也有草頂的茶棚,布置得自然整潔,繡球花開得正鮮艷,主人還用山澗里撈出來的浮木做成根雕、桌、凳,供人休憩,路人絡繹不絕。
南天門,幾乎還只是一點影子,十八盤卻像掛在山崖間的窄窄繩梯。過了中天門,山勢陡峭起來,陡壁之下的峰回路轉。
一般人只要連續走上八十級臺階,就會氣喘吁吁,心慌不已,汗水也會漫出來,于是只能停下來,靠著護墻短暫休息。然而,路還是要走的,三五分鐘后便繼續前行,我采用“之”字形路徑向上爬去,腿部似乎要舒緩一些。拄著登山竹杖奮力撞擊著石板,擲地有聲的竹節里發出脆亮的聲響“嘟…嘟…嘟嘟……”振動著耳膜,也堅定著信心。
此時可以靜下心來,一路欣賞領會摩崖石刻的意境,轉移疲勞的感受,云步橋的亭子上就有“跋險驚心到此浮云成夢幻,登高極目從茲俗慮自銷沉”,山間的蒼松,崖壁的碧草黃花(萱草),無不向游人們展示著強勁不屈的生命力。杜甫當年的“會當凌絕嶺,一覽眾山小”的信念詩句,鼓舞了無數后來之人。在疲憊不堪之時,仍能夠發出堅毅的豪言壯語,激勵共勉,這就是不屈不撓的英雄主義氣概。如此十八盤倒成了“朝圣泰山”之旅了,可腳下的石階變窄變陡了。每個人都弓著身子,喘著粗氣,靜下心走好腳下的每一步,目標就在頭頂之上。大家終于可以都拖著精疲力竭的身體,站在南天門前享受著勝利的欣喜了。
泰山白云居遠眺
進到南天門,已近下午六點了,太陽開始西下,我們閑散地走在天街上,這里已經形成了繁華的街市;不再是印象里拿掃帚、葫蘆當招牌的窄小街面。白云亭,白云洞,傳說里面有往外漂的白云穿過中升坊。我們直奔玉皇頂而去。
泰山風景區
碧霞元君祠側面是皇帝行宮遺址,在場地的前面我看到了門軸的石窩窩,后背的崖壁上刻滿了文字,最大的一幅是唐朝的《天下大觀》御碑。后面的山頂就是皇家道場“敕修玉皇頂”了,山門緊閉。清暉落日映紅墻,望著夕陽沉浸,心情逐漸平復下來。忽然天籟間傳來了清亮的歡叫,“唧唧呀呀”不絕于耳,一陣陣黑色的剪影在空中徘徊掠過,那是燕子。它們在夕陽前翩然起舞,在1545米的上空歡送著落日。這些玉皇頂的精靈,忽而聚攏,忽而散逸,像一只扇動巨大薄翼的黑蝴蝶,如此的歡歌雀舞,讓我激動不已。這不正是“太陽的圖騰——雨燕金烏”嘛。當太陽的最后一點鵝黃隱入紅霞,我們才依依不舍地離去。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