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6 17:31:30 來源:中國周刊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奮斗起點。近年來,螺山鎮始終堅持把農業特色產業建設作為鞏固脫貧成效、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錨定農業特色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精細化、品牌化、融合化發展方向,積極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大力實施現代農業提質升級行動,實現了“三農”工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從而以產業先行推動鄉村振興。
螺山鎮雙紅村:合作社里農事忙
“我們每天有10個脫貧戶在合作社大棚里做事,現在黃瓜一天至少可以摘8000斤,還有辣椒、西紅柿等,每天采摘后直接送到岳陽的海吉星和武漢的白沙洲,因為我們的蔬果都是采用無公害種植技術,綠色健康口感好,所以供不應求啊”。洪湖市螺山鎮雙紅村頤品眾康蔬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楊克國笑呵呵地說道。楊克國是螺山鎮雙紅村人,過去在山東壽光等地專業從事蔬果種植,對建設現代化大棚種植蔬菜,有著一套極其豐富的經驗。
2020年疫情轉入常態化防控之后,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推動產業扶貧由“扶生存”到“扶發展”,由“輸血”到“造血”,楊克國積極響應村兩委的號召,回到雙紅村,在村兩委的幫助和支持下,流轉了66畝集中連片土地,投資400萬元,領辦了洪湖市頤品眾康蔬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了36個蔬菜連棚大棚,連棚大棚增加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保溫效果,管理起來更加方便。大棚里采用滴灌技術,節水的同時肥水利用率高,降低病害,不使用農藥驅蟲,采用粘蟲板和防蟲網,真正做到了綠色健康。合作社購買了秸稈粉碎機,一天能粉碎60噸以上的秸稈,粉碎后的秸稈作生物質肥原料使用。合作社專門聘請山東壽光茂盛種業有限公司高級農技師作技術指導,合作社辦起來后,以月工資3000元吸納了60個村民務工增收,其中包括10個脫貧戶和低保戶。同時,蔬果合作社的發展,為本地農民傳授了現代農業種植技術,讓農民看到了現代農業生產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的優勢,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螺山鎮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發展。
圖為合作社理事長楊克國在大棚勞作
螺山鎮中原村:洪湖南畔享田園
今年3月以來,洪湖市螺山鎮中原村可謂是門庭若市、人來人往,“偷得浮生半日閑,洪湖南畔享田園”的廣告詞在洪湖市傳開。原來,中原村正在建設共享田園項目,以村兩委領辦“洪湖市共享田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總投資300萬元,已流轉土地136畝,致力于打造成為洪湖市首家集蔬果采摘、垂釣休閑、農家樂餐飲、農耕文化展示于一體綜合性綠色田園。
中原村共享田園基地果蔬品種豐富,采摘、垂釣、休閑活動品類繁多,有桑葚園30畝,桔園15畝,界牌西瓜10畝,界牌黃豆30畝,垂釣園140畝,農家樂3家。一年四季皆有景,春天可采摘桑葚;夏天可摘西瓜、釣生態魚、捕龍蝦,可乘船由官墩入洪湖大湖,賞荷花、摘蓮蓬;秋天可采摘桔子、柚子;冬天田園有應季蔬菜。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260萬元,帶動本地村民就近就地就業124人。共享田園項目的實施,對于洪湖市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加快產城融合發展,豐富城鄉居民生活,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探索退垸還湖漁民轉產就業途徑,促進群眾致富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已有20多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個人到中原村認領田園,共享田園里根據認領方的需求,已經種上了西瓜、甜瓜、甜玉米、辣椒、西紅柿等蔬果,田園里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圖為螺山鎮中原村文化墻
圖為共享田園里農戶正在代種代管
螺山鎮龍潭村:水清岸綠龍蝦肥
螺山鎮龍潭村是省際口子村,位于監利、洪湖兩市交界處,洪監高速螺山出口設在該村,交通便利,因地勢低洼,平均氣溫較周邊村高3-4℃,適合龍蝦繁育,全村主要從事小龍蝦養殖,有萬畝蝦苗繁育基地,是江漢平原蝦苗供應第一村。
近年來,洪湖市大力發展蝦稻綜合種養,經過螺山鎮黨委、政府引導,龍潭村將產業發展定位為小龍蝦養殖,通過舉辦開展小龍蝦養殖技術培訓,大力推廣科學種養,采取大戶領養、聯合聯作等方式,龍潭村小龍蝦已經成為螺山鎮的金字招牌,小龍蝦尾肥體壯,爪粗殼薄,肉質鮮美,色澤明亮,目前龍潭村小龍蝦養殖畝收入超萬元。沿著國道351,在道路兩邊,龍潭村和螺山村共成立了16個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是洪湖市合作社最多的村,讓養殖戶通過密切的生產合作和溝通交流,開眼界、長志氣、活了腦袋、富了口袋,龍潭村小龍蝦年產量達1050噸。
圖為龍潭村龍蝦主題公園
龍潭村在落實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上繼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溝渠整治后水質改善,建設了小龍蝦主題公園,走進公園,龍蝦文化隨處可見,美麗的龍潭傳說,紅色的“蝦兵”守護著公園,這里成了螺山鎮的網紅打卡地。如今的龍潭村,村莊美、村民富,每天都有外地的客商或者養殖戶到龍潭村詢問和購買龍蝦,龍潭龍蝦的品質已經得到了廣泛認可,龍潭村老百姓總是說“龍蝦富龍潭啊”
(圖文/盧秋平)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