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中國周刊

匠心連著師生情 妙手成就同心圓 ——訪“80后”非遺傳承人趙成龍

2021-05-19 12:57:16 來源:中國周刊

(中國周刊/呂云濤 田英杰)趙成龍,全國十佳剪紙能手、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石家莊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石家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行唐剪紙代表性傳承人、石家莊市谷隆剪紙傳習館館長。

圖片1.png 非遺傳承人趙成龍

作為一名80后傳統手工藝人,趙成龍可謂是遠近聞名。從6歲起至今,他數十年如一日耕耘在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的沃土上,傳承創新,在農耕剪紙和傳統農民畫領域獨樹一幟,以其對鄉土的無限熱愛和樂觀向上的感情色彩獲得了國內外眾多獎項。如今,趙成龍還是剪紙教學的領軍人,他先后受聘于河北師范大學、石家莊市橋西實驗小學和石家莊樹人小學等,從事專業剪紙教學工作。在趙老師的影響下,2018年1月,以剪紙教學為一大特色的石家莊市橋西實驗小學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優秀傳統文化(剪紙類)傳承學校”。

趙成龍告訴記者:“剪紙藝術是我國千百年來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強調人類與自然的密切關系,帶有濃郁的氣息和淳厚、真實的藝術表現,是人類勞動生活中最質樸的藝術思想和藝術語言的體現。農耕剪紙,作為剪紙中的獨特系列,是內化于心作用于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教科書,它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作為一種文化素養早己悄無聲息地融入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中。”

 圖片 2.png

農民畫“太行新愚公”李保國

靜心承古藝,匠心琢剪紙。一把剪刀、一張紙,在一雙巧手的帶動下“妙指生花”,剪刀和紙不停地翻轉,不一會兒,一幅栩栩如生的作品便誕生了。在趙成龍的剪刀下,一件件藝術品惟妙惟肖,從平淡無奇的紙張中顯現出來。

畫出家鄉,剪出鄉俗。趙成龍的農民畫,最初多來自“大棗之鄉”行唐,畫中盡是棗花、棗樹和棗林。除了棗,還有大山、野花、雞鴨、饸饹等。正如他自己所說:“把家鄉搬到畫里”。于是,通過農民畫,趙成龍把時常在心中奔涌的童年的記憶,慢慢地剪出來,形成了別具匠心的藝術品。同時,從這些藝術品中,我們也感受到一種親切的“鄉愁”和美好的鄉村振興藍圖。

圖片 3.png

事事如意

融合戲曲元素,創新剪紙內容。受母親的啟迪,趙成龍酷愛戲曲,他把戲曲橋段中的經典故事,巧妙地體現在剪紙中,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故事剪紙。在這些故事剪紙中,有四郎探母的楊家將,有打金枝的宮廷劇,有包公審案等,除了剪出戲曲人物,核心是剪出一個場景、一段故事,這樣的剪紙作品便是一代人的回憶和新生代對傳統的致敬。

圖片 4.png 

調寇

三代傳習,吸收眾長。奶奶是趙成龍的美術和剪紙啟蒙老師,母親更是十里八村的剪紙能手。當時村里各家各戶一年四季窗格上的剪紙都沒有斷過,這大都是趙成龍母親的創作。在此基礎上,趙成龍博采眾長,遍訪剪紙大師,先后受到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李秀芳、中國剪紙藝術家周淑英等的傳授和指點,形成了融合太行山自然風情、華北鄉村民俗、傳統地方戲曲、新時代新文化等在內的藝術風格。

圖片 11.png

戲曲人物挑水

教授剪紙知識,傳承剪紙精神。趙成龍于2012年開始進行剪紙教學,以傳承傳統剪紙文化為己任。2017年創辦谷隆剪紙傳習館,開始致力于傳承剪紙藝術,“我要把剪紙手藝傳給更多的孩子。”

在受聘為石家莊市多家小學剪紙教師的同時,也受聘于河北師范大學國際交流學院,教授留學生學習剪紙,至今已培訓學員50期,共教授各國留學生剪紙學員3000余人次,極大促進了中外民間藝術的交流。

參加社會活動,促進國際交流。近年來,趙成龍先后作為文化志愿者參加河北省人民醫院“翰墨送福—情暖醫患”新春志愿活動;參加河北民間文藝家協會采風小分隊走進廊坊,創作剪紙作品勝利新村;以河北民歌為素材創作剪紙作品小放牛,作為石家莊禮物贈送芬蘭;參加樂享河北——非遺遇上春節·石家莊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受邀參加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的中國藝人節;

國際方面,趙成龍出訪韓國參加“2018中韓剪紙藝術交流活動”,獲得韓中文化藝術特殊貢獻證書。

趙成龍的作品和故事,是傳統文化的根,是家鄉的味道。彰顯了一位青年傳統文化繼承人的大愛,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工匠的不懈奮斗。

圖片 12.png

六畜興旺

 


編輯:海洋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