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1 16:17:06
·從公司治理、社會責任、業務發展、股東權益、員工保障等方面,中國平安在2021年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優秀答卷。
·2022 年,中國平安將持續深化"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戰略,聚焦"綜合金融"與"醫療健康",向著成為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服務提供商持續邁進。
1988年,對于年輕的馬明哲、年輕的保險行業而言,都是意義非凡。
春夏交接之際,在深圳市招商路一間租來的普通辦公室內,中國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的保險企業——平安保險正式營業。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曾提過成立之初的窘迫:"白天一起騎自行車跑業務,走街串巷,晚上用最原始的鉛字打字機,逐字逐句地打印保單;為節省成本,就在辦公室席地而眠。"
歷經三十余年不忘初心的風雨征程,2021年,馬明哲發表在《人民日報》的署名文章《風華正茂 奮進新征程》中提到,"1000個中國人有1個平安人,7個中國人有1位平安客戶,每天繳稅2.8億元、賠付5.6億元、服務252萬件……這是平安的一天。"已過"而立之年"的中國平安已屹立于中國乃至世界巔峰,平安的一天已成為新中國金融業全面復興的一個縮影。
更重要的是,近年來中國平安深化可持續發展理念,致力于實現企業長期全面可持續的發展,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在中國平安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的同一天,中國平安同步發布了《2021可持續發展報告》,全面展示其在ESG(即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方面的綜合表現。目前,中國平安已將ESG的九大核心理論和標準全面融入企業管理中,將可持續發展核心議題分為三大板塊——內部管治、可持續業務整合、社區與環境。九大核心為:商業守則、責任投資、可持續保險、信息安全和 AI 治理、產品責任和客戶保護、可持續供應鏈、員工及代理人發展與保障、綠色發展與運營、社區影響力。
《中國平安2021可持續發展報告》發布
據了解,憑借對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與優異表現,中國平安已被標普全球納入《2022年可持續發展年鑒》。本年度僅有716家得分最高的企業入選該年鑒,當中僅包括五家中國內地企業,而此次為中國平安第二次入選。
1.專注,與社會共同發展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鄉村振興、碳中和、醫療健康、人口養育等成為熱詞,反映了全社會對未來中國發展的關切所在。
如今,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形勢日益緊迫。我國已正式宣布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曾指出,"保險跟其他的金融行業不太一樣,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它的作用是非常獨特的。"
為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助力國家實現雙碳目標,中國平安已全面升級綠色金融行動,承諾將聚焦綠色保險、綠色投資、綠色信貸,并將低碳舉措貫穿到日常運營和社會公益中。
白鶴灘水電站是"西電東送"的重大工程,也是長江"清潔能源走廊"的重要一環,總裝機容量達1,600萬千瓦,待全部投產發電后,其一天發電量就可滿足50萬人一年的生活用電。自2016年起,平安產險作為首席承保人,承保了白鶴灘水電站主體工程右岸建筑工程一切險,保險保額達61.19億元,承保份額70%。自2018年起,平安銀行也持續通過發行綠色債券以及提供綠色信貸等形式支持白鶴灘水電站項目工程建設。
中國平安綠色金融戰略助力白鶴灘水電站建設
2021年3月,平安銀行再次發行碳中和債券30億元并直接投資15億元,助力白鶴灘水電站"七一"首批機組投產發電目標的實現。這是全市場規模最大、期限最短的碳中和債券。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給出一組數據,為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全球每年需投資1.6萬億-3.8萬億美元,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債券等業務都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截至2021年12月末,中國平安綠色投融資規模達2,245.8億元,綠色銀行類業務規模達898.13億元,環境類可持續保險保費規模達445.692億元。此外,中國平安宣布,力爭在2025年實現綠色投資+貸款規模人民幣4,000億元、綠色保險保費總額人民幣2,500億元的總體目標;并致力于2030年實現日常運營碳中和。
除了"雙碳"以外,"鄉村振興"更是2021年里大家耳熟能詳的熱詞。這一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鄉村振興元年。鄉村是中國重要組成部分,在機器的轟鳴逐漸代替家鄉的蟲鳴之后,中國人開始回望鄉土,一股城市反哺鄉村、企業反哺社會的歷史風潮已經開啟。
自2018年起,中國平安就已啟動"三村工程", 助力中國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實現和美麗鄉村的建設,至今已累計提供扶貧及產業振興幫扶資金418.5億元。步入2021年,平安人依舊在鄉間山里奔走。
這一年,中國平安繼續通過產業振興、健康振興和教育振興深入推進"三村工程",助力鄉村振興發展。不僅在全年提供幫扶資金120.16億元,還于鄉村開展69場移動體檢義診活動,健康公益服務覆蓋9,483人次。
平安通過金融產品創新,創設"平安-貴州水投扶貧水務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西藏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慈善信托"等,以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助力鄉村發展。全年還發放了鄉村振興卡2萬余張,鄉村振興債64.7億元。與此同時,中國平安布局"鄉風文明 100"行動,截至2021年底,已與全國31省141個黨建共建點,升級振興保,撬動產業資金6.18億元助力,14萬村民年合計增收4.2億元。
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中提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百年后的今天,青少年依舊是祖國發展的未來力量。鄉村振興,教育先行。
在教育振興上,中國平安持續推進"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截至目前已在全國近 30 個省市的1,039 所鄉村學校落地實施,覆蓋1萬多名鄉村老師,惠及31余萬名鄉村學生。2021 年,科技素養情景直播大師課覆蓋超6,300萬人次。
實際上,中國平安對于教育的關注并非一朝一夕。1994年,中國平安在安徽省六安順河鎮建立起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學。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國平安已援建119所平安希望小學(3 所待落成),支教行動開展15年以來,招募近10,000名支教志愿者,支教時長約37萬小時。
僅2021年,中國平安就通過線上、線下支教形式,招募約175批次875名志愿者,完成127所希望小學支教行動,支教時長超20,000小時。不久前,中國平安公益基金還獲得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之友"的表彰。
2022年3月,中國平安再次升級鄉村振興規劃,疊加"綜合金融+醫療健康"的專業優勢,以"保險下鄉、金融下鄉、醫療健康下鄉"為抓手,聚焦發展優勢農業產業、建設和諧美麗鄉村兩條主線,積極探索新的鄉村振興路徑。作為發展鄉村經濟的代表性地區,韶關市乳源縣成為中國平安保險、金融、醫療健康"三下鄉"計劃的首個落地點。
2.專業,讓客戶提升滿意
截至2021年12 月末,中國平安的個人客戶數超2.27億 ;同時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的個人客戶數占比提升至39.3%——意味著有越來越多的客戶更多次地選擇了平安。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指出,企業的唯一使命是創造顧客,滿足顧客需要。近幾年,中國平安的關鍵詞之一,便是"有溫度的金融"。中國平安堅持以客戶為中心,致力于打造"有溫度"的服務。
誕生于蛇口的中國平安,多年來未曾改變其精神和品質:在競爭中求生存,在創新中求發展,以客戶為中心,把服務做到極致。中國平安正致力于構建全方位的"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服務模式,滿足客戶"省心、省時、省錢"的有溫度的體驗需求。在科技賦能之下,公司整體的經營效率也在不斷提升。
中國平安推出了全新"金融管家"平臺,依托高學歷、高素質、高績效的專業金融顧問團隊,為消費者提供全面答疑解難,一對一定制精準的綜合財務方案,協助其規避各類消費風險。此外,中國平安還從工資理財、用車出行、合家健康等具體的消費場景出發,結合客戶的消費習慣,通過更合理的爆款產品組合搭配,實現多種產品和服務一鍵享受。
以用車出行為例,"平安好車主"APP作為國內最大的用車服務APP,注冊用戶數超1.4億,累計綁車突破9,200萬輛,可提供車險續保、預約修車、道路救援等80多種出行服務,讓車主省心。
目前,平安人壽全面升級"產品+服務"體系,創新推出"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務計劃匹配主力重疾險產品,超2,000萬新老客戶享受了"保險+健康+醫療"的一站式服務。平安產險不斷優化理賠體驗,推出AI智能定損和一鍵理賠,實現最快30秒賠付。平安銀行則持續加碼社交化能力,打造客戶的"隨身銀行",升級ATO社交化客服新模式,目前客戶復雜案件的化解率逐月提升至83%,結案時效同比下降51%。
平安產險針對行業共性痛點建立遠程服務模式,對輕微損失且客戶無現場服務需求的案件開展一對一線上理賠,簡化理賠流程,車險最快賠付記錄70秒,"一鍵理賠"功能實現客戶四次交互即可完成報案,使用率達92.2%,客戶好評率達95.78%。2021年,平安產險80%的案件辦結時效僅1小時,結案率近99%。
此外,平安智慧生活近年來服務于政府信息化,其中幫助深圳搭建的全市統一政務服務平臺"i 深圳",上線 8,000余項服務,推出政務服務"秒報秒批""免證辦""聊天辦"等創新辦事模式,依托"i 城市"一數應用推出的"免證辦"覆蓋了市民與企業日常生產生活需用到的 405類證照,覆蓋了全市5,288個政務服務事項。
在科技創新與服務關懷的結合之下,中國平安還關注到老年用戶需求,為長者客戶提供服務熱線,60 歲以上的客戶撥打 95511 服務熱線后,可智能跳過"復雜"的交互環節,一鍵接通人工專線客服。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平安銀行智慧養老頤年卡累計發行約77萬張,在深圳戶籍老人中覆蓋率高達91%,滿足了大部分老年用戶的金融生活需求。
中國平安通過標準化、集中化、系統化的平臺支持,化繁為簡,讓客戶充分感受到簡單便捷,馬明哲理想中的"一個客戶、多個產品、一個賬戶、一站式服務"正不斷創新完善,為客戶創造有溫度、更滿意的金融服務體驗。
3.盡責,為股東創造價值
2021年,平安整體業績保持穩健增長,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479.61億元,同比增長6.1%;總資產約 10.14萬億元,同比增長6.4%。同時,平安注重股東回報,向股東派發全年股息每股現金人民幣2.38元,同比增長8.2%。
2021年,中國平安位列《財富》世界500強全球榜單第16位,居全球金融企業第2位。在美國《福布斯》雜志2021年"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榜單中躋身全球第6位,較去年上升1位,六度蟬聯全球多元保險企業第1名。
穩健的業績離不開專業的運營,自成立以來,中國平安就堅持"規范經營、專業運作"方針,探索建立了一套集中管理、防范風險的運營機制,即"251體系", 防范和化解重大財務風險。
其中,"2"是指集團及子公司雙重風險矩陣管控體系;"5"是指建立信息安全風險、資產質量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合規風險、品牌聲譽風險;"1"是指協同風險管控平臺,從全面風險治理架構、管理制度、信息系統等方面制定整個集團統一的標準和要求。
在保險業務上,中國平安已簽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可持續保險原則》,成為中國內地首家簽署《可持續保險原則》的公司??沙掷m保險旨在降低風險,開發創新解決方案,改善業務績效,并為環境、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如今,平安產險開創的綠色保險產品森林碳匯遙感指數保險,已在河北、廣西、湖南三省相繼試點落地,累計為13萬畝林地提供1,558.2萬元碳匯風險保障;平安產險推出的野生動物保險,已為411筆野象群"肇事"案件賠付保險金額 172.38 萬元,為共同營造人象和諧共生的良好環境貢獻力量;2021年,平安壽險的主力保障型產品"平安福"在延續漲保趨勢的基礎上,提供三種方式增加保障額度,并從150種疾病保障增加至180種;而截至2021年12月,平安產險為近百萬有生產經營用途需求的小微企業客戶的超2,500億元融資金額提供了保證保險增信服務,針對疫情后的復工復產需求,為小微企業提供幫助。
在投資業務上,將ESG影響因素和指標納入投研決策體系,是踐行"負責任投資",更好地實現風險管理和長期價值以及維護投資者利益的重要方式。此前,中國平安也已宣布正式簽署聯合國支持的"負責任投資原則",成為中國第一家加入該組織的資產所有者。
2021年,平安新修訂《平安集團責任投資政策聲明》,明確了責任投資的適用范圍,進一步闡釋了責任投資策略。同時,平安還發布了《平安集團煤炭業務政策聲明》,從政策層面對高污染高排放行業投資進行了嚴格管控。
截至2021年12月,平安的責任投融資規模近1.22萬億元,其中平安綠色投融資規模近2,245.8億元;普惠投融資規模近684.67億元;社會投融資規模近9,268.6億元。責任銀行業務規模近4,913.84億元,其中平安綠色信貸貸款余額達729.74億元;普惠貸款余額達3,821.59億元。
經過三十多年的實踐,中國平安形成了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規劃,確保了企業長期、穩健、快速地發展,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金融業公司治理的典范。
4.盡心,助員工安居樂業
"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有一段名言:只有把員工的幸福放在第一位,大家團結一心,經營者與員工的心靈產生共鳴,企業才能走出困境,才能獲得健康發展。
在發展歷程中,中國平安視員工為企業的重要資產,致力于為員工提供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與豐富的發展資源,尊重員工權益并不斷完善員工薪酬福利保障,為員工創造安心、愉悅的工作環境。同時,中國平安高度重視代理人成長與發展,持續完善培訓模式和課程,努力成為代理人最誠摯的伙伴。中國平安實施核心人員持股計劃及長期服務計劃,參與對象為包括公司董事、職工代表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內的平安集團及其附屬子公司員工。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參與兩項計劃的員工共計89,304名,占員工總數 35.6萬人的1/4多。2021年,平安為員工支付的企業年金總額為10.02億元。
作為一家綜合金融集團,中國平安具備完善的產品矩陣,在服務客戶的同時能為員工提供多種福利與保障。中國平安以"職涯規劃、安居樂業"為管理使命,為員工提供商業保險、高端醫療健康保險、家屬體檢套餐等福利,健康管理平臺則方便員工直接進行在線問診及醫院掛號,并定期為員工提供體檢服務。
此外,中國平安設立員工幫助計劃(EAP),全面協助員工解決個人問題;研發移動應用HR-X?平臺,為員工提供一系列人事便利服務;公司尊重并關愛女性員工,積極落實育兒假制度,在辦公場所提供哺乳室以及相應設施來方便哺乳期員工……一系列關懷與保障確保了"平安人"有溫度、有成長、有收獲。
對于員工與代理人的發展與提升,中國平安也提供了相應的土壤與養分。2021年10月16日,由平安主辦的2021中國平安新創客大會在深圳舉辦,并宣布平安招"才"季正式啟動。
平安壽險全面啟動"優 +"項目,吸引和篩選高質量人才。為實現代理人隊伍向"三高"轉型的目標,平安壽險采取機構分類發展、隊伍分群精細化經營以及數字化賦能三大核心策略。據了解,平安代理人智能線上平臺"隨身易"打造代理人線上化展業全流程,2021全年,總部與機構共舉辦90+場直播,覆蓋人群10000+。全年智能工作臺使用人數已達3125人,團長級別占80%。
業界都說,最好的培訓在平安。2021年,平安大學持續擴充面授課程資源,新增直播課程資源,與十大著名商學院及三十余家咨詢機構建立合作,精選戰略規劃、管理決策、前沿科技,趨勢與創新、專業技能及個人成長六大主題課程,同時引入科技、金融、營銷、產品、品牌、HR 等專業崗位熱門課程和直播課程,課程資源庫總計近 1900 門。為持續升級崗位課程體系,中國平安還圍繞5崗位共性業務需求,啟動了"最佳實踐萃取計劃"和"最佳實踐應用大賽"兩項崗位實踐類課程的搭建工作。
中國平安持續擴充課程資源,為員工帶來專業化培訓
以可持續發展作為未來的方向,從而確保企業長期價值實現,已經成為了全體平安人的共識和不懈的追求。從公司治理、社會責任、業務發展、股東權益、員工保障等方面,中國平安在2021年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優秀答卷。
2022 年,中國平安將持續深化"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戰略,聚焦"綜合金融"與"醫療健康",向著成為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服務提供商持續邁進。
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