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1 11:35:25 來源:中國周刊網 作者:王祎
小雨、中雨、大雨、暴雨輪番上演,7月19日以來,地處豫西南邊陲的山城小縣河南西峽多次遭遇持續強降雨。期間,當地三次發布暴雨紅色預警,2次啟動防汛應急四級響應。
西峽應急管理局統計顯示,降雨次數截止9月9日有八次之多,全域降雨量檢測局部點高達311毫米,河道洪峰最高值一度達到流量2800立方米/秒。西峽縣最大水庫石門水庫,入庫最大洪峰值2590立方米/秒;出庫最大泄量值 2373立方米/秒。22個小型水庫均超汛限水位。
西峽縣應急管理局局長盧希靈介紹,西峽近一時期的持續強降雨使得西峽再次面臨10年一遇洪災。
2010年7月24日西峽遭遇百年一遇洪災,全縣平均降雨量為192毫米,洪災造成該縣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4.34億元,全縣27.5萬人受災,是該縣有水文資料記載以來最大的洪災。西峽人稱之為“7.24”洪災。
此次持續長時間降雨,洪災雨量高峰期僅次于“7.24”洪災。統計數據顯示,截止9月6日,受災民眾26257人,直接經濟損失12524.64萬元。
9月6日記者趕赴西峽縣了解汛災情況,秋日的西峽已是寒意漸濃。當地鸛河流域所到之處,河道中怒吼激流的洪水如同脫韁的野馬仍在奔瀉而下,直逼沿途堤岸,損毀的河床疤口時隱時現,河道中彎腰的林木纏繞枝蔓俯臥狀極力抗爭,試圖挺直腰桿。河堤上洪水過后隨處可見的細小枝葉攀附縮卷停滯。
據雙龍鎮十畝地村群眾描述,8月28日至30日連續降雨過后,西峽鸛河石門水庫下游十畝地村段當日河道洪水上岸連同河床高達7米左右。記者注意到,連接河道兩岸橋梁兩側的鋼制防護欄大段缺失,剩余的一部分則歪斜至河面下游方向,連同固定護欄的螺絲搖搖欲墜。
6日,西峽縣城通往鸛河上游方向,記者沿河道路驅車進山,途徑西峽最大水庫石門水庫,水庫正滿負荷泄洪,洪流奔瀉向下砸向壩體深處形成一道飛瀑,隆隆炸響的庫水飛躍翻滾后生成一條巨大的白帶霧花急散。當地群眾介紹,此種壯觀景象主要是當地近段時間持續降雨導致。
如上是記者西峽走訪鸛河流域6日、7日景象的真是寫照??梢韵胂蠛闉漠敃r的西峽景象是何等的險象環生,洪災防控難度可想而知。強降雨拷問下的西峽如何科學應對,直接考驗著當地黨員干部面對洪災時的決策能力,又考驗著當地民眾面對洪災時的應對能力。
隨著記者走訪的深入, “一個目標、六個確保、四個不發生”成為西峽打贏防汛搶險攻堅戰的制勝法寶。即一個目標:不發生人員傷亡。六個確保:1、確保防汛安全隱患、整改、清零,各級各部門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要對隱患進行排查,對排查出的隱患要迅速整改到位;2、確保全市防汛應急救援機制預案要到位,一旦發生險情,人員拉得出,物資能迅速到位;3、確保全縣各級干部責任上肩落實到位;4、確保要素防汛期間紀律。嚴明防汛紀律,絕不允許發生脫崗現象,隱患排查不到位,整改不到位;5、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不受損失,安全度汛;6、確保轉移群眾的生產生活正?;杆倥懦U情,確保群眾安全返回家園。四個不發生:河道不決堤,水庫不潰壩,城區不內澇,農田不受淹。
未雨綢繆,排險在暴雨來臨之前
西峽縣地處伏牛山腹地,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深山縣,地質災害多發。
進入汛期以來,該縣嚴密關注氣象形勢,根據天氣變化,及時調整和完善防汛應急方案,關口前移,將排查安全隱患作為安全渡汛的重中之重,該縣縣委縣政府密集召開全縣防汛視頻調度會??h委書記周華鋒、縣長馬俊對各鄉鎮、街道的黨政主要領導值班值守情況進行了視頻督查和調度,并深入全縣重點水庫和河段進行現場督查,對汛情應對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與此同時,西峽縣各級主要領導也嚴陣以待,堅守崗位,保持戰時狀態,嚴格值班紀律,嚴格執行日報告制度,通過壓實責任,化整為零,分而治之,在全縣開展隱患排查行動,重點排查地質災害隱患,根據氣象信息及時發布地質災害預警,盯緊山體、河湖、水庫等重點點位,實施精準防范,充分利用河南省地質環境監測院在該縣安裝的區域地質災害防治監測設備,進行遠程監測,利用科技手段及時掌握地質災害預警監測數據。
按照“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全部緊急轉移撤離”的原則,經排查,全縣共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10處,受威脅群眾共125戶525人。在暴雨來臨前,全部完成了安全轉移安置。
在排查地質災害隱患的同時,該縣還加強對特殊群體的排查,一方面,對農村貧困戶和農村危房戶進行地毯式排查,及時采取措施,通過集中轉移安置、投親靠友等方式確保群眾生命安全。另一方面,盯緊城區地勢較低、臨河的住戶安全,嚴密關注水情,制定嚴密的應急預案,明確轉移范圍、轉移路線、安置場所、物資保障等,做到該轉移的轉移,該撤離的撤離,該安置的安置,不惜一切代價,堅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全力以赴,除險在暴雨中進行
7月19日至23日和8月21日至22日兩個時間段內,西峽縣經歷了多次強降雨過程。降雨量之大,為歷年之最。僅7月22日至22時,城區降雨量就達158.7毫米, 城區周邊4個鄉鎮雨量達50-100毫米。短時強降雨造成城區道路積水最深處約60厘米,居民房屋進水700多戶。石門水庫有5天超過汛限水位。經過嚴密評估測算,7月21日14時及8月22日23時該縣對石門水庫實施開閘泄洪,有效規避了險情。
險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號角。全縣各級黨員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揮,7月22日下午6點,縣委書記周華鋒和縣長馬俊等縣領導立即冒雨趕到縣應急指揮大廳現場調度,第一時間啟動城區防汛預案,組織城區三個街道和周邊兩個鄉鎮的鎮村干部按照網格化要求,全員上崗,查看災情,疏導交通,轉移地勢低洼處群眾,關閉地下停車場、地下超市,對內河3處險工險段、11處道路積水點,安排專人值守。組織公安、消防、住建等部門和鄉鎮應急搶險突擊隊,配備抽水泵20余臺套,出動挖掘機9臺、鏟車7臺、運輸車18輛,投入排水搶險。至當晚23時,城區積水全部消退。
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黨員干部的身影。各鄉鎮黨員干部和村組干部第一時間投身到防汛搶險救災中,挺身在前,沖鋒在前,用自己的行動闡釋著基層干部的忠誠、責任和擔當。他們密切關注雨情水情,適時采取果斷措施。在雙龍鎮十畝地村,連日暴雨導致天地嶺至水庫壩多處道路塌方,巨石懸空,搖搖欲墜,該村黨支部書記李同照得到消息后,立即帶領村組黨員,在沒有大型機械和工具的情況下,徒手搬移巨石,排除隱患,即使全身濕透,雙手磨出血泡也不停止;丁河鎮黨員干部全部下沉一線,在危險時刻挺身在前,不計代價,與群眾戰斗在一起,察看災情、轉移群眾、拉警示線、疏通道路,處處可見他們奮不顧身的影子......在各鄉鎮、各村組,類似這樣的場景不間斷上演,無數基層黨員干部用自己的血肉身軀筑起了群眾的生命安全線,用無處不在、義無反顧的身影展現著責任擔當。
在此次汛情處置中,西峽縣共有5594名黨員干部投入戰斗,投入大型機械163臺,處置險情408處,投入資金65萬元,動用砂石料價值49.21萬元。
標本兼治,重建在風雨過后
據統計,7月19日以來汛期洪澇災害共造成西峽全縣36598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750.476公頃、成災面積380.856公頃、絕收面積13.4公頃。災害共造成3戶四間房屋嚴重損壞,袋料香菇受損約100萬袋。洪澇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2524.64萬元,無一人傷亡。
恢復重建,不等不靠。暴雨結束,該縣立即投入災后重建戰役中,他們注重長常結合,標本兼治,根據受災情況,制定方案,明確措施,撥付專項資金,著手恢復生產,確保群眾生產生活和社會大局穩定,排除住房安全,修復水毀道路,清理路障,針對農業災后生產,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通過全力搶收晾曬、迅速排水降濕、加強葉面噴肥、及時防病治蟲、落實玉米晚收等五項措施,力爭重災區少減產、輕災區保穩產、無災區多增產,確保秋糧豐收。
“白鶴灣蝙蝠洞車隊有重型卡車、大型挖掘機、裝載機共20余量,隨時待命為受災群眾免費救援,聯系人陳國曉”、“昨天雨大,好多地方被淹,需要用機械清理的說一下,無償為你提供服務,本人提供50鏟車一輛,隨叫隨到,聯系人劉劍波”……
一條條群眾自發的援助信息出現在白鶴灣人微信群里,村民團結一致的自救很快見到效果。在五里橋鎮黨委、政府的統一調度下,先后有260余名黨員群眾,30余臺機械自發參與災后重建行動。僅用5天時間,被毀道路基本通車,4口水井恢復正常供水,河道清理也進入收尾階段。
注重長遠設計,做好防汛物質儲備。該縣按照“分級負責、分級儲備、分級管理”和“按需定額儲備、講究實效、專物專用”以及“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的原則,加強防汛物質籌集儲備。全縣配備衛星電話20部,儲備鋼筋50噸,炸藥10噸,汽油、柴油各20噸,砂石料20萬方,雨衣4401件、救生衣3602件、救生圈1510個,建立了50支2054人的防汛搶險應急救援出突隊伍。
機制就保障。該縣注重建章立制,建立會商機制,發揮應急、水利、氣象、水文部門職能優勢,注重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動態分析研判雨帶變化和活動趨勢,提早發布災害預警,強化防汛會商,準確分析研判防汛形勢,從機制和制度上建立起防汛搶險應急的機制保障。
目前,當地次生災害仍時有發生,為確保民眾生產生活安全,西峽縣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時進一步加大災情排查,對之前因洪災造成的損毀及時啟動災后重建工作,對有可能造成二次災害生發的險要點位進行評估制定新的防護措施,防汛救災工作常態化開展仍在繼續。
西峽縣長馬俊感言,汛情來襲,砥礪了人的意志,也升華了一片土地的精神。面對災害,西峽縣各級黨員干部群眾萬眾一心沖鋒在前,無私奉獻。風雨中,他們將初心和使命牢牢扛起,風雨中,他們讓黨旗熠熠生輝,共同筑起一道堅實的生命安全防線。(魏健 王祎)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