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16:06:50 作者:王振祥
辛玲玉: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護師,援湯山重癥醫療隊隊員、臨時第一團支部支委
8月28日,是我結束支援抗疫、隔離休整的第一天,回想起在小湯山奮斗的日日夜夜,每一幕都歷歷在目。其中不乏有汗水、有辛勞,更多的是快樂和收獲。
時間追溯到7月30日,醫療隊剛抵達酒店,稍事整理后便接到群里消息,做好下午進病房的準備,瞬間緊張萬分。下午到了醫院,被通知要考核穿脫防護服通過后才能進入病房,為了不拖團隊后腿,一遍遍地反復練習,很幸運,一次通過了。對于一線人員來說,正確穿脫防護服,做好自身防護至關重要,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救治病人。
7月31日,我開始正式進入隔離病房,護理的第一個病人是一位熱情、愛笑的胡阿姨。在重癥病房,她的病情相對較輕,很多事情她都要求自己干,不讓我插手,每次看到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在做治療,總是會暖心地和我說:“累不累呀,慢慢來、不要急,我有的是時間”。她的笑聲也很爽朗,總是能帶動其他病友,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從重癥病房轉到普通病房前,我們彼此還加了微信,阿姨說等她出院了,要送我一份禮物,我可記著呢。
我護理的第二個病人,是一位“沉默”的胡爺爺,胡爺爺病情很重,全身插滿了管子,鎮靜藥持續靜脈泵著。接觸他的第一天,我還是有點焦慮的,但現狀又告訴我:必須盡快進入狀態,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沒有時間給我慢慢思考,做心理建設!帶我的郭老師對我很是照顧,知無不言,傳授了許多他在ICU工作的經驗,讓我在短時間內快速適應并掌握了護理的重點。
觀察病情對于一個重癥病人極其重要,監護儀上數值的跳動、呼吸機上波形的變化、各種靜脈泵藥的走量、體溫的監測和氣道的管理,每一項都是觀察重點。隨著對新冠肺炎了解更加深入,原本焦慮的情緒也逐漸得到緩解,護理起病人來也更加得心應手。看著胡爺爺身上的管子一根根地拔除,病情越來越好了,衷心祝愿爺爺早日康復。
我護理的第三個病人,是一位處于康復期的楊奶奶,她很可愛,也很堅強。由于臥床時間太久,雙下肢肌力幾乎為零,必須每天都進行康復鍛煉。奶奶很努力,心態也很好,每天都主動要求下床鍛煉。雖然只相處了短短兩天,卻感覺很像親人。我撤離的前一天,奶奶用紙筆寫下了對我們的祝福,一字一句戳人心扉。今天,我向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同事打聽了奶奶的情況,得知她已經可以扶著行走支架緩慢前移了,這真是個好消息,祝奶奶早日康復回家團聚。
2021年這個夏天注定不平凡,千年難遇的暴雨,猝不及防的疫情,讓每個人都惶恐不安。不過還好,有很多無名的抗洪英雄、有堅守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此刻,我站在窗前眺望天邊低垂的陰云,天地一片蒼茫,暑熱逐漸褪去,秋涼姍姍來遲。作為一名中大護理人,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當初的選擇。如果對著蔚藍天空許愿可以實現,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全民健康!
通訊員:蔡逸秋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