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6 17:26:51 來源:中國周刊
中國周刊訊:4月30日,天空湛藍,微風徐徐,出行的路人雖戴著口罩,但眼睛里都閃著星光。在國際疫情蔓延肆虐之下,深知我們腳下這方熱土上自由和恬靜的來之不易。恰逢2021年建黨百年,海華永泰黨委組織黨員打卡上海新場古鎮紅色地標,尋找當時革命戰士的足跡,聆聽他們的故事。
1、新場歷史文化陳列館
這座歷史文化館的特別之處在于,它與吳仲超先生的一生緊密相連。吳先生曾在15歲時來到這里學藝十載,于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地下工作,又回到了這里居住,因為他從來都沒忘記過新場這片滋養他的土地。在抗日戰爭期間,他任新四軍戰地服務團副團長、中共蘇南特委書記,蘇皖區委書記等。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華中分局秘書長,山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副秘書長,期間為黨和人民征集保存了大量珍貴文物。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共華東黨校副校長兼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副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部長助理,故宮博物院院長兼黨委第一書記。
2、第一樓茶園
這座建筑已經歷了百年風雨,上世紀20年代翻修后,為此地最高建筑,人稱“第一樓”。這里,人來人往,交通便利,隱蔽性強,地理位置優越,也因此“第一樓”承擔起了特殊的革命任務。1941年,新場鎮的共產黨員顧夢花,接受了黨組織交待的任務,他變賣家中田地,在茶館一樓開了“洪福橋飯店”,作為中共地下黨聯絡站。如今在此處靜坐下來,與好友一起喝上一杯咖啡,眼睛所及之處都能看到具有年代感的器物,恍然穿梭至百年之前。
3、奚家廳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熱血青年前仆后繼。從奚家宅院里,就走出了六位抗戰英雄。他們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投身到抗日最前線,其中奚興章、李錦章兩位同志為國捐軀。
1941年前,地下黨在奚家廳秘密聯絡工作。這是一座三進深的大宅院,周圍是菜園和竹林,三面高墻與外界隔絕,環境極其隱蔽。這里誕生了新場鎮第一個秘密電臺,為浦東的抗日斗爭發揮過重要作用。無數重要情報曾從這座深宅大院里靜靜發出,報國情懷刻在了這座老宅。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經百年,這片土地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的秘密聯絡處,如今成為休閑之所。在這里生活的人們,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經營著自己的營生,街道兩邊有著各色的店鋪,特色小吃的香味撲面而來,每個人笑眼相迎,就連空氣中都洋溢著幸福的味道。
尋著老一輩黨員的足跡走來,內心不禁感慨萬分。作為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員,我們應牢記歷史、不忘初心,傳承前輩的革命精神,發揚他們的優良傳統。在黨的領導下,始終堅定信念,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我價值、創造社會價值,為祖國的強大貢獻力量。
專題統籌:秦前松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