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5 11:40:21 來源:中國網 作者:趙洋
全國政協常委 、香港新華集團主席 蔡冠深
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在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帶來若干提案,其中四份均聚焦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他在提案中表示,軟硬件連接是香港與大灣區全面融合的關鍵。他建議,重點從香港與內地跨境醫療協調和高鐵網絡規劃一體化兩大方向著手,加快香港融入大灣區的建設發展,此外,應建立跨境就業機制,助港青融入大灣區。他同時認為,或可比照歐盟,讓前海為粵港澳規則銜接先行先試。
構建兩地醫療合作中心 落實跨境防疫
港人北上生活已成近年明顯趨勢,面臨疫情后的新常態,盡早落實跨境防疫安排成為蔡冠深的關注之一。“粵港兩地應就跨境防疫措施,包括跨境旅游、商務、貨運等盡快展開討論”。
他建議,應挑選一批合適的醫療機構作為兩地醫療合作、政策試行和要素交流的平臺,并在大灣區尋找合適的地區,規劃醫療合作中心,擴寬醫療器械和健康記錄的跨境指定醫療機構范圍。此外,還應在醫療資源和醫護人員跨境流動方面進一步創新,放寬準入規則、醫護資質認可、藥物使用和醫療資料互通等。“希望廣東有關部門先盡快建立與香港特區政府的長效溝通機制,就各行業和民生往來需要(例如運輸業界和跨境學生)訂立行業相關的、分級的、基于兩地同意的互通原則,在有效執行跨境防疫的前提下,加快推動兩地人流物流往來互通。”
除跨境防疫外,蔡冠深還表示,應完善深港綜合交通樞紐規劃,便利連接大灣區高鐵網絡。“深港鐵路樞紐并未有納入整體規劃,導致未來香港旅客將無法從西九龍站出發,使用新建由西麗站始發的深汕高鐵前往潮汕及福建地區,也未能使用深珠高鐵前往珠海,以及未來新的高鐵線路,為香港居民出行帶來不便。”
因此,他希望國家能支持深圳西麗樞紐與香港鐵路線路統一規劃,讓香港居民從西九龍出發也可以方便地連接深圳西麗站,并搭乘未來由西麗站始發的所有高鐵線路,包括時速350公里的新深汕沿海高鐵,以及前往粵西的深珠高鐵等。此外,還應探討完善鐵路與機場的安檢手續銜接,對持護照的旅客或持香港身份證的居民,可利用“一地兩檢”方式實現通關便利化。同時,盡快實現香港段高鐵車票電子化。
比照歐盟 讓前海為粵港澳規則銜接先行先試
蔡冠深建議,對標歐盟是粵港澳建設提速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前海,更應當是主要的努力方向。“香港與前海可以在中央批準下于金融領域建立兩地協同機制,允許資金在更大的范圍內雙向流通,同時支持金融人才和資訊在兩地自由流動。”他認為,香港作為全球最主要上市及集資市場之一,可以透過前海為大灣區創科企業提供不同規模的IPO服務,實現融資目標。
目前,香港專業人士在獲取內地資格方面仍存在障礙。因此,他建議:“前海探討在CEPA框架下,只要證實有關人士在香港取得專業認可資格及相關工作經驗,即可發放“認定專業人士”資格,容許在前海開展事務所,服務范圍覆蓋深圳”。
此外,或可在前海率先建立粵港澳醫療綠色通道和醫院,免稅使用已適用于香港的藥物、臨床應用的醫療技術和大型醫用設備。“在操作層面上,借助香港優勢和人才在前海成立有法律約束力的機構,監管醫療特區的營運,指定醫療機構認證制度確認的醫療機構。”
建設人才對接平臺 助港參與國家科技創新發展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演進,世界格局也在不斷改變中。預計“十四五”規劃時期,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支撐作用將越來越明顯。蔡冠深表示,當前是香港積極爭取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重要歷史機遇,也是香港在國家推進科技創新發展進程中貢獻“香港所長”的關鍵時刻。
因此,應建設技術交易平臺,建設科研人才供需對接平臺,建設數據交易平臺,以及促進創新金融科技、配合數字貨幣發展大趨勢。該數據交易平臺的建設,可以整合國內相關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的需求,為其提供國際互聯網科技信息服務,并建立相應的跨境支付結算體系、稅務法律等對接機制,以及相關的安全保障體系。
應充分利用香港的國際化商務服務人才,培養一批專業的技術交易中介服務隊伍,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國際高新技術成果的引進,實現技術進口來源多元化,并擴大技術出口。此外,可利用香港形成世界科研精英人才蓄水池,在河套合作區建設和運營科研人員供需對接平臺,開展內地企業與在港人才供需配對工程。
他指出,要以新的金融科技突破制裁封鎖,綜合解決“卡脖子”的技術問題與“斷血脈”的金融問題。探索在香港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大灣區分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爭端解決機制,以足夠數量的知識產權交易為依托發行數字貨幣,化解西方國家金融封鎖的風險,為各國平等交往和自由發展創造新的機遇。
建立跨境就業機制 助港青年融入大灣區
談及香港青年融入大灣區建設,蔡冠深提到,香港特區政府早前已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但相關基金由于審核過于嚴格,成功申領并北上的香港青年甚少。為此,他希望,一方面特區政府能在審批時相應寬松,營造北上氣氛期望;另一方面國家可進一步為香港青年人在內地創業就業和生活,提供更全面的支援,包括推動粵港兩地政府共同設立一個長期的大灣區青年就業機制,并把有關機制常態化。
他建議,應簡化灣區城市的個稅征收。建議從國家層面擴大針對在大灣區港人的稅收優惠,并簡化稅收審核流程,由國家稅務總局制定政策,35歲以下的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和居住,直接按照香港個人所得稅稅率計算,即按照香港的標準征收15%稅率。“這樣可以吸引更多香港年輕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為香港青年人才長遠融入大灣區構建重要基礎。”
來源:http://v.china.com.cn/news/2021-03/04/content_77269833.htm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