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3 15:06:10 來源:新華網
11月7日,在第二屆黃山發展大會開幕之際,黃山市委書記任澤鋒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黃山市將以融杭接滬為突破口,爭當一體化發展的排頭兵。
“以最好的資源招商引資,以最大的誠意招賢引智,促進項目、資金、技術和人才向黃山聚集。 ”
黃山是中國名片,自然與歷史的多重偏愛、山水與人文的絕美融合、區位與市場的聯動互補,賦予了這方土地無限神奇與魅力。
這里有大自然饋贈的大美山水,氣候溫潤、植被茂盛、物種豐饒,無與倫比的黃山冠絕天下,清澈透底的新安江含韻千年,主要生態指標一直位居全國城市排名前列,是華東地區重要生態屏障;這里有老祖宗留下的厚重文化,發軔于此的徽州文化是中國三大地方顯學之一,粉墻黛瓦遍布村落民居,傳統技藝浸潤日常生活,信步走進一個村落、就會翻動一頁歷史,隨處踏足一塊石板、就會觸動一段記憶;這里有老百姓共享的幸福家園,一代代黃山人勵精圖治、砥礪前行,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均水平全省領先,“徽之黃山”成為享譽全球的世界名山,“山區小城”成為國際知名旅游城市,在建設現代化新黃山的征程上邁出了重要步伐。
我們召開第二屆黃山發展大會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方面,黃山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參與者、積極推動者和直接受益者。舉辦第二屆黃山發展大會,是深入落實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重要精神的具體實踐,是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現實行動,是主動謀求合作、助力“雙招雙引”的重要契機,必將進一步推動黃山深度參與一體化發展,凝聚發展合力,努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作為,在加快建設現代化新黃山上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另一方面,首屆黃山發展大會成果豐碩,向外界展示了黃山形象,構建了黃山最強“朋友圈”,各方反響非常好。第二屆黃山發展大會新聘一批發展顧問,簽約125個項目、總投資超700億元。我們想持續做優做強發展大會這個平臺,以最好的資源招商引資,以最大的誠意招賢引智,促進項目、資金、技術和人才向黃山聚集,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新動能。
“著力打造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新樣板、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新典范、區域高質量協同發展新模式。 ”
這次大會以“一體化、高質量”為主題。“一體化”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最高形態,“高質量”是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作為杭州都市圈唯一省外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成員城市,我們將以融杭接滬為突破口,爭當一體化發展的“排頭兵”。主要有幾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持續推動旅游一體化。這幾年我們發揮文旅優勢,加快建設杭黃國際黃金旅游線,與長三角城市聯手開展旅游整體促銷,黃山游客接待量75%來自長三角區域。我們將推深做實旅游“品質革命”,加快推進新安江百里大畫廊、皖浙1號生態旅游路等重點文旅項目,高標準建設杭黃國際黃金旅游線,推動“衢黃饒南”旅游協作區合作共建,建好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打造跨區域文旅合作示范區。
二是持續推動產業一體化。近年來,我們緊盯滬蘇浙產業外溢需求,主動融入長三角數字經濟、智能制造、文化創意等產業集群,探索共建杭黃綠色產業園。今年全市新簽重點項目數和協議資金中,來自長三角區域的分別占81.2%、58.9%。
三是持續推動生態一體化。我們推深做實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立方米干凈水、占千島湖年均入庫水量近70%,試點經驗在全國9個流域13個省份推廣,新安江流域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大創新,為杭州都市圈乃至長三角地區提供了重要生態屏障。我們將以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為抓手,健全縱向生態補償機制,著力打造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新樣板、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新典范、區域高質量協同發展新模式,努力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再探新路。
四是持續推動交通一體化。“十三五”以來,黃山高速公路密度達到長三角發達地區平均水平,是安徽又一形成“米字型”高鐵的城市,與長三角主要城市進入“同城時代”,跑出了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加速度。我們將全方位接軌長三角綜合交通體系,推進高鐵存車場向動車所升級,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
五是持續推動民生一體化。重點是推動社保、就醫、養老、教育等領域共建共享,持續深化長三角城市數據互通共享、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探索推出“暢游長三角”“惠民一卡通”等產品,在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等方面盡早實現“同城待遇”,不斷增強群眾在一體化發展中的獲得感。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