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5 16:42:53 來源:新華網
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期間,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殷勇接受記者采訪。他表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是首都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推進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北京市將重點圍繞四個方面做好服務。
北京市將重點圍繞四個方面服務好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
北京是國家金融決策管理機構所在地,也是國家金融政策調控中樞。殷勇表示,服務好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首先要服務好金融監管部門?!柏泿耪摺⒇斦?、監管政策等金融政策是調節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們做好金融管理中心服務工作的重心?!彼f。
二是要服務好金融機構。殷勇介紹,在北京,金融機構具有總部型、功能聚集型特征,比如主要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總部都在北京,主要證券公司的實體經營也都在北京。服務好這些總部型、有聚集能力的金融機構,就是服務好金融體系建設和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
三是服務好國家重要金融基礎設施。殷勇說,金融基礎設施是金融體系運行的平臺和保障。主要的清算機構、登記機構等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基本布局在北京,存款保障、證券市場投資保障、保險保障等重要保障制度建設的實體也在北京落地,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等一批新機構近期也在北京注冊成立。服務好這些金融基礎設施,是服務好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的基礎。
四是服務好金融業國際交往。殷勇表示,北京是國際交往中心,金融業參與國際治理是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好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服務好金融國際交往的需要,此次將金融街論壇提升為一個國家級平臺,就是服務金融國際交往的重要舉措。
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明確,賦予北京金融街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定位。對于金融街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殷勇表示,金融街是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主要承載地,金融街要把服務好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作為工作的重心。北京成立了金融街服務局、金融街服務中心有限公司和金融街發展理事會,協調動員全市力量,引入市場化機制,共同服務好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
提升金融服務科創中心建設能力
科技創新中心是北京“四個中心”定位之一。在金融業促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面,殷勇介紹,金融業是北京市第一大支柱產業,也是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今年上半年,北京金融業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超過21%。在服務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面,當前主要考慮包括:一是知識產權是科創企業能力的重要體現,要積極發展知識產權融資。二是鼓勵和支持科創企業更好地對接債券市場,鼓勵金融機構做好投貸聯動,并出臺政策鼓勵商業銀行進一步提升對科技企業的貸款支持。三是優化科創企業股權融資環境。這包括發展好私募股權二級市場,進一步提升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天使基金的流動性;鼓勵長期投資,建立稅收與投資期限掛鉤的激勵機制;進一步推動新三板改革,將其打造為服務中小企業的主陣地。
推動金融科技進一步發展
《深化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工作方案》《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對金融科技創新提出了具體要求。北京也在加快推進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科技創新中心。對此,殷勇稱,“金融+科技”是發展的大趨勢,北京在發展金融科技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具體而言,從金融資源看,北京是國家金融管理中心,是金融監管部門、重要金融基礎設施、主要金融機構總部及其科技部門的承載地。從科創企業供給看,北京是科技創新中心,北京每年研發投入占本地GDP比重約為6%,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倍,且擁有豐富的科技人才資源和獨角獸企業。從北京行政區劃看,西城區以金融業為主打,海淀區以科技創新為特色,在二者于北京西直門外大街交界處專門劃出一塊區域,打造國家級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范區。經過近兩年建設,北京金融科技取得長足進展。其中,大量中、外資企業入駐示范區,示范區核心區域的標志性建筑——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將于年底完工。在多家國際機構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北京的金融科技指數排名全球第一。
殷勇表示,下一階段,北京將從五個維度推動金融科技進一步發展。一是推動監管沙箱入箱機制更加市場化,更具包容性,為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的發展提供更多嘗試空間。二是推動監管沙箱的參與主體更加豐富、雙向。目前,參與主體以金融機構居多,今后要有更多科技企業參與進來,也要逐步引入外資機構。三是穩步增加監管沙箱的彈性,從最初的物理區域概念進一步擴展到服務空間范疇,增強試點項目的社會推廣能力。四是完善行業準入和監管規則,推動試點評估結果與監管制度完善更緊密地掛鉤。五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治理尤其是國際規則的制定。
加強金融風險防范與化解
金融科技創新伴隨著一些不可預估的金融風險,北京各類金融機構聚集、金融交易體量巨大、金融創新活躍,給防風險帶來較大挑戰。對于金融風險防范與化解,殷勇說,金融與科技的結合如果是無序的,就會滋生很多風險。簡要來說,金融風險主要來自實體經濟領域、金融業自身以及違法違規的金融活動。
殷勇稱,北京金融風險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首都金融業影響力大,有不法分子通過在北京核心區域注冊公司欺騙廣大群眾,從事違法違規的金融業務。二是持牌金融機構異地經營帶來風險。按照屬地監管原則,注冊地的監管部門“沒得管”,實際經營地的監管部門“沒法管”,容易造成監管套利和風險隱患。三是實體經濟困難向金融領域傳導的風險,特別是疫情對中小微企業造成較大沖擊,也給金融機構帶來風險壓力。四是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對小貸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7+4”類金融機構履行監管職責,但履行監管職責時間不長,相關制度待健全,監管力量較為薄弱,監管能力有待提升。
殷勇強調,在風險防范和化解方面,首先是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北京率先建立了地方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已運行兩年多。今年,按國務院金融委要求,北京建立了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把二者有機融合起來,并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把“7+4”金融機構審批權上收至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其次,加強風險防范與處置。一方面,建立及早發現、打早打小、存量整治、應急處置和刑事打擊“五位一體”的風險應急處置機制,建立專場專班,負責風險化解處置和幫助金融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注重構建金融風險防范的長效機制。比如,對企業名稱和業務范圍中涉及金融方面的內容開展前置管理,加強企業網站注冊的監督管理,完善企業入駐的物業單位信息申報管理。同時,著力夯實金融機構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責任。
最后,實體經濟是金融業健康發展的根基,北京要繼續千方百計服務好實體經濟發展,為金融業防風險打下堅實基礎。
編輯:孫遠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