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1 17:23: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重慶9月1日電 題:“巨型稻”不懼“火爐”高溫考驗 將在重慶大面積推廣
中新社記者 鐘旖
在中國網絡社交平臺上,“2米高巨型稻在重慶試種成功”的消息引發熱議。中新社記者近日前往試種田——重慶市大足區拾萬鎮長虹村探訪看到,15畝“巨型稻”正處于灌漿階段。經受住“火爐”的高溫考驗后,“巨型稻”將在當地大面積推廣。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農藝師羅志強正在查看“巨型稻”的長勢情況。 何蓬磊 攝
步入稻田,一叢叢挺拔的稻桿、一串串飽滿的稻穗在藍天白云襯托下,綠油油的,非常喜人。常規稻的高度一般在一米左右,而“巨型稻”平均每蔸植株在2米上下,有的高度甚至超過2.2米。人走在“巨型稻”中,會被“淹沒”。
8月31日,在“巨型稻”田間,一位老人激動地指著標尺說:“太了不起了!” 何蓬磊 攝
“巨型稻”在網上“走紅”后,不少游客聞訊而來。與姐妹們結伴前來的李女士被一望無際的稻田風光吸引,不停拍照留念。她說:“現場看確實很震撼,第一次見這么高的水稻。”
附近村民也趕來觀看。多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在“巨型稻”前久久佇立,感嘆“太好了”“割稻子不用彎腰了”。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農藝師羅志強主要負責水稻新品種實驗種植工作。據他介紹,“巨型稻”是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2017年10月正式發布的一種水稻新種質,此前在湖南、廣西等地試種成功,此次是在“中國四大火爐”之一的重慶首次大規模試種,“耐高溫”是試驗的一項重要指標。
在長虹村試種的“巨型稻”長勢喜人。 何蓬磊 攝
羅志強說,這批“巨型稻”于2021年4月在長虹村育苗,5月插秧,目前從出穗和灌漿的情況來看,畝產將在1500斤至1800斤。“巨型稻”株型高大,集散適中,葉挺色深,光合效率高,平均有效分蘗達40個,單穗最高實粒數達到500粒左右,不僅抗病、抗倒伏能力強,而且耐淹澇、耐鹽堿,還能為水產、哺乳類動物遮陰避涼,提供最佳棲息場所。
值得關注的是,“巨型稻”較普通水稻有“量”“質”雙重提升。“巨型稻”若采用普通水稻種植播插規格,在中等肥力下,畝產可達800公斤左右,而普通水稻只能達到500公斤左右。“巨型稻”還克服了水稻高產不優質的問題,米粒均勻,米質好,適口性好,經評估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三級。
此外,因蓄水量達到60厘米至80厘米,“巨型稻”田地里可做“稻漁共生”項目,立體種養方式不但可以節約人力和資金成本,還能實現一畝多收,漁糧共贏,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8月31日,在長虹村試種的“巨型稻”長勢喜人。 何蓬磊 攝
“巨型稻在重慶經受住了高溫天氣考驗。接下來,我們還將在不同海拔、不同氣候條件下進行試驗,對它的氣候指標及相關要素進行進一步調查研究,為更大面積推廣做準備。”羅志強表示。
據悉,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于2021年7月揭牌。該中心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大足區人民政府、湖南袁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組建,集聚了多學科專家團隊,致力于航天育種、雜交水稻組合選育、新品種試驗示范和超級雜交稻高產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該中心計劃5年內選育8個左右優質品種,在重慶及周邊適宜地區推廣。(完)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