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中國周刊

村BA:一場比賽,一條新路

2023-07-14 14:45:23 作者:呂慎 陳冠合

圖片1_2.jpg

3月25日晚上7點,貴州省首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總決賽在被譽為“村BA圣地”的黔東南州臺江縣臺盤村火熱開賽


一場鄉村籃球比賽,氣氛能有多火熱?賽前提前數小時占位置,賽場邊里三層外三層擠滿觀眾,每次網絡直播都引發全網關注,就連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也曾發出“我不確定我能拿到票”的感慨。


厚植起經久不衰的鄉土魅力


只要比賽開打,不論白天還是深夜,貴州省黔東南州臺江縣臺盤村總會人山人海,座無虛席。這個在鄉村舉行、球員土生土長、觀眾來自十里八鄉、獎品也全是農特產品的比賽,因其熱烈的氛圍、十足的“村味”,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村BA”。


圖片2_2.jpg

比賽場上運動員斗志昂揚,對抗激烈,贏得觀眾陣陣喝彩聲和掌聲。


“村BA”何以出圈?新時代貴州趕超跨越的“黃金十年”,讓曾經偏遠的臺盤村徹底擺脫了貧困,通上了高速、擴建了場地、聯通了5G網絡,不斷完善的硬件設施為“村BA”出圈打下良好基礎。村民們對體育最純粹的熱愛,讓每逢“六月六”吃新節都會返鄉打籃球、組比賽的約定和傳統,在山鄉間孕育出一個以群眾體育事業為基礎的文化舞臺,為“村BA”厚植起經久不衰的鄉土魅力。


把賽事辦成老百姓的節日


“為季軍銅仁市代表隊頒發三穗麻鴨和苗族繡片,為亞軍遵義市代表隊頒發臺江鱘魚和木龍船,為冠軍黔東南州代表隊頒發臺江鯉吻香米和銀帽……”今年3月27日,在臺盤村,一場接地氣的頒獎儀式為貴州省首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劃上了完美句號。


“這樣的獎品我也想要!”不少網友在實名羨慕的同時,也表示“希望不要因為出圈,而改變他們的熱情和初衷”。


圖片3_1.jpg

比賽場上座無虛席,觀眾搭梯子觀看


圖片4.jpg

貴州省“美麗鄉村”籃球聯賽是貴州省體育局傾力打造的一項品牌賽事,也是貴州第一個以鄉村群眾為參賽主體的大型賽事,受到鄉村籃球愛好者積極參與和熱烈歡迎


濃濃的鄉土氣息,是“村BA”熱度得以持續的秘訣;而如何守好“村BA”的鄉土氣,成為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


不需要門票,隊員和裁判都是村民,加油吶喊的工具是家家戶戶都有的鐵鍋鐵盆、中場休息啦啦隊表演的節目是民族歌舞……從黑龍江專程到貴州看球的吳友棟說:“村BA極具鄉土氣息,籃球不再拘泥于特定的環境,比賽現場氛圍感十足?!爆F場觀戰的貴州黔南州長順縣代化鎮睦化村村民傅朝相表示:“一場比賽能吸引四面八方的人來到現場助威,我要豎大拇指。”


2019年,曾經“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國家級貧困縣臺江縣,如期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和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目標。隨著物質生活的逐步改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短板加快補齊,不斷擴建的場地、完善的設施器材、豐富的賽事活動,讓大家參與體育的熱情更加高漲。


“我們一定要保持理性和清醒,堅持公益性、公眾性、公開性的基本定位,不建封閉球場、不關門賣票,球場修繕、賽事組織由村民說了算,守住‘村BA’的鄉土氣?!迸_江縣委副書記、縣長楊德昭表示,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是“村BA”的價值取向。臺江縣將守住“村BA”的鄉土氣,以“村BA”帶動系列“農字號”體育賽事,把賽事辦成老百姓的節日,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感、認同感、獲得感。


“全省‘美麗鄉村’籃球聯賽總決賽選擇到臺盤村,不變的是,比賽規則、球員資格審查、賽場氛圍烘托依舊全部由當地群眾自行組織;變化的是,前所未有的辦賽規?!?萬余人參賽、在80余個縣(市)開展5501場比賽、覆蓋456.75萬群眾,成為一場貴州鄉村體育嘉年華。”臺盤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德表示,無論多大影響力,“村BA”永遠姓“村”。


“村BA”的舉辦也帶動了臺江縣旅游發展。賽事期間,全縣接待游客18.1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516萬元;帶動黔東南州旅游預訂量同比增長140%,黔東南旅游搜索熱度周末環比大漲276%,鄉土氣散發出無窮魅力。


此外,臺江縣還推出“運動+農業+文化+康養+度假”多產業集聚聯動,打造四季體育健康生活方式。通過“鄉村籃球”杠桿,撬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大蛋糕”,推動籃球賽事與民族傳統節慶、鄉村旅游、公益活動以及鄉村農產品銷售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俺孕鹿潯被@球賽8天接待觀眾和游客40萬人次,“美麗鄉村”籃球聯賽決賽4天接待觀眾和游客12萬人次,直接拉動臺江縣臺盤鄉餐飲等行業消費4000萬元以上。


全面體育展現凝聚力


精準的三分、激烈的對抗、精彩的中場休息表演……雖然被冠以“村BA”之名,臺盤村這個人口不到1200人的“小村”比賽的參與度和觀賞性卻一點也不低。每逢傳統節日“六月六”吃新節,苗族群眾都會身著盛裝,載歌載舞,舉辦斗牛、斗鳥、對歌等各式各樣的活動來慶祝。多年來,籃球比賽更是作為一項集體運動而備受追捧,成為當地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臺江縣文體廣電旅游局體育中心主任李文鵬說:“籃球運動在我們當地的群眾基礎非常深厚,我們這邊的節日又多,基本上是‘逢節必比賽、比賽先籃球’,不光是臺盤村,幾乎每個村都有自己的籃球隊,比賽時附近十里八鄉的人都會來看。”


由于籃球比賽都是村民們自發組織,場地、資金等無法得到保證,用村民們的話說,過去比賽什么時候辦、規模是大還是小,“要看大家心情”。直到2016年,全民健身工作由城市逐步推廣到鄉村?!笆濉睍r期,貴州實現了鄉鎮、行政村農體工程全覆蓋,鄉鎮和多數行政村都建設了標準、規范的籃球場,對群眾體育、鄉村籃球運動的投入逐年增加。


“賽事辦在家門口,群眾就是最大的明星。”黔南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州體育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徐文說,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賽事活動,才能保持體育的活力、動力和生命力。


據貴州省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的貴州省首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以村鎮為主戰場,廣泛號召年齡22周歲到45周歲的本地鄉鎮居民參賽。通過鄉鎮賽、縣區賽、市州半決賽、省級常規賽和總決賽的競賽模式,打造五級聯動的全省群眾性體育賽事品牌。


能穿上印有家鄉名字的隊服,參加比賽爭得榮譽,一直是黔西南州晴隆縣光照鎮規模村籃球隊員羅月宇的夢想。他說:“觀眾都是老鄉,自豪感當然不一樣!”黔南州長順縣廣順鎮隊員胡威說,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這么隆重的比賽,從村里的籃球場打到縣級體育館,充滿了成就感和榮譽感。


“翻過山,越過水,相聚在這里,向著未來去出發,我們一起拼……”正如賽事主題曲《奔跑吧 ,我和我的村》中所唱的,一顆小小的籃球,正在展現出鄉村體育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凝聚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黔西南州晴隆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局長周興禹表示:“比賽提升了大家體育鍛煉的興致,‘請人流汗’正成為一種風尚?!?/span>


精神文明聚攏人氣


“你們是我今天接待的第三批客人了!”臺盤村村委會主任岑江龍笑著說。旁邊的臺盤鄉副鄉長張任泉補充說:“自從‘村BA’火了,全國各地來參觀學習的都有上萬人了!”


頭發一絲不亂、穿搭時尚得體的岑江龍自信地說,我們村能聚起這么旺的人氣,一靠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二靠臺盤村熱愛體育的好傳統,三靠村里年輕人的激情和夢想。


岑江龍說,隨著“村BA”叫響全國,村里的年輕人陸陸續續都回來發展了。“比如,跟我一起長大的楊雄,也是我們村籃球隊的主力,如今他開了一家籃球餐廳,還經營‘村BA’周邊紀念品,現在生意越來越好?!?/span>


“球賽火了,不僅臺盤村的年輕人回來了,我們臺盤鄉的經濟也活起來了。返鄉就業、創業的人多了,農產品銷售額漲了,村民對衛生和環境更重視了,還積極為未來規劃建言獻策?!睆埲稳f,“村BA”這一美麗的鄉愁,把臺盤村帶進了鄉村振興新賽道。


楊德昭認為,“村BA”本質上是一種鄉村文化現象,折射的是精神文化生活,呈現的是文化振興圖景,應當倍加珍惜、共同維護、認真用好、持續放大,借勢“村BA”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臺江實踐。他表示,臺江縣將繼續做好“村BA”的品牌文章,全面展示農村地區努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促進文化發展的新形象。


圖片5.jpg

“村BA”現場盛況空前


在更廣袤的貴州鄉間,不斷豐富鄉村體育活動和“體育+”新業態正與鄉村文化、旅游、休閑產業共同繪出最大同心圓,轉動起反映美麗鄉村景美、人美、生活美的“萬花筒”,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強勁力量。


不久前,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納錄村舉辦的貴州省鄉村趣味運動會上,巧搬“黃金瓜”、抗旱慶豐收、巧拋玉米慶盛會等8個比賽項目,吸引了來自黔西南州各市、縣15個參賽隊伍約400人參加。“賽事活動多,游客就多,我們再也不怕好貨賣不出去、好景引不來客人了。”納錄村村民李江說。


“來到樸實的鄉間、走進老百姓的身邊,才能感受到一幅別樣且幸福的景象。”上海游客吳靖在現場體驗后感慨,鄉村體育除了好玩、好看,更是沉浸式感受農村發展、領略村民精神風貌的窗口,如果農村都能有生機、有意思、有韻味,那一定會越來越讓人羨慕和向往。


臺江縣委書記陳震介紹,當地正以“村BA”為突破口發展休閑旅游、賽事旅游,不斷豐富文旅業態,做優農特產品,打造體育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樣板。今年,備受各方關注的“村BA”也首次被寫入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報告中提到:“村BA”成為群眾文化新亮點。事實上,“村BA”呈現的文化振興圖景既是脫貧后群眾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真實寫照,又是民族地區鄉村文化振興的生動詮釋。


新征程上,貴州緊扣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努力探索一條把握時代大勢、符合發展規律、體現貴州特色、服務國家全局的多彩貴州現代化建設之路。方寸球場間,人人都可參與的“村BA”,成為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窗口。聚光燈下,濃厚的體育氛圍,正投射出鄉村體育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機聯系,照見一條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貴州實踐中的鄉村振興新路。


編輯:楊文博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