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3 9:32:28 來源:人民網(wǎng)
人民網(wǎng)北京3月15日電(記者杜燕飛) 3月13日,中國民用航空局黨組書記、局長馮正霖做客人民網(wǎng)《高談客論》欄目,就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智慧民航以及粵港澳大灣區(qū)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等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馮正霖表示,充分發(fā)揮民航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比較優(yōu)勢,從安全、服務、便捷等三方面入手,吸引更多人選擇民航出行。
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民航全行業(yè)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206.4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6.1億人次、貨郵運輸量738.5萬噸,近十年來年均增長12.3%、12.3%、6.1%。運輸總周轉量連續(xù)14年位居世界第二,且與第一名美國的差距在不斷縮小。
“民航在2024到2025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民航市場,我對此不抱懷疑。” 馮正霖說,“我國航空運輸?shù)目傄?guī)模雖然很大,但是從人均看,遠低于發(fā)達國家人均出行2-3次的水平。預計2021到2035年,我國人均航空出行次數(shù)才能超過1次。要充分發(fā)揮民航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比較優(yōu)勢,吸引更多人選擇民航出行。”
馮正霖進一步解釋說,大家在選擇交通方式的時候,第一想到的應該是安全,因為安全是旅客出行的基本要求。截至2019年2月底,運輸航空連續(xù)安全飛行102個月、7000多萬小時,實現(xiàn)連續(xù)16年9個月空防安全零責任事故記錄。2018年,民航運輸飛行小時和架次同比分別增長了8.9%、7.6%,在運行量高速增長的同時,運輸航空事故征候萬時率和嚴重事故征候萬時率同比分別下降8.35%和30.05%。對民航業(yè)來講,要始終堅持對航空運輸安全隱患零容忍,嚴控把控風險,確保民航安全運行平穩(wěn)可控。
第二,就是服務。對民航來講,航班正常率是服務品質的牽引指標。2018年全國航班正常率達80.13%,同比提高8.46個百分點,是近10年來的歷史最高。2019年,民航業(yè)要在航班正常率力爭80%的基礎上,開展“民航服務質量重點攻堅”活動,開展促進民航“無紙化”服務提質升級,鼓勵人臉識別、自助值機、自助托運等系統(tǒng)建設,探索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識別等新技術與民航安保工作的融合,推進行李全流程跟蹤系統(tǒng)建設,提升中轉旅客服務體驗,提高旅客對機場餐飲服務的滿意度,推進空中接入互聯(lián)網(wǎng)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提升航空物流服務水平,推出12326民航服務質量監(jiān)督電話等9項工作,進一步提升民航服務品質。
第三,就是便捷。民航在哪些領域具有其他交通方式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呢?一是國際旅行。民航局將著力拓展國際航空市場,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出境需求。截至2018年底,與我國簽署航空運輸協(xié)定的國家已達到126個。2018年,國內37家航空公司共安排國際航班每周5171班,其中客運4768班、貨運403班;通航國家63個,通航城市171個。今后,將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積極開辟國際航線特別是遠程國際航線,增加航班頻次,構筑暢行全球、高效通達的國際航空服務體系。
二是發(fā)揮機場的樞紐作用,發(fā)展以機場為樞紐的綜合運輸體系的構架,實現(xiàn)空、鐵、城市軌道交通的多式聯(lián)運,實現(xiàn)零換乘,無縫銜接。
三是為老少邊區(qū)提供便捷的基本航空服務,更好地解決其它運輸方式難以滿足的農牧民群眾出行需求。目前,民航局正在開展推行基本航空服務計劃的課題研究,爭取中央有關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改進完善管理辦法、程序,合理確定服務范圍和服務標準,并將適時在全國范圍內系統(tǒng)實施基本航空服務計劃。
編輯:張馨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