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5 15:00: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24日電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許建峰24日在發布會上介紹,2020年,全國法院接收網上立案1080萬件,占一審立案量的54%;1/5以上立案申請在非工作時段提交;約1/10立案申請在非工作日提交。
資料圖:最高人民法院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 攝
24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建設智慧法院 促進綠色發展 成效評估報告》,介紹智慧法院在減輕群眾訴累、提升工作質效、促進綠色發展方面的具體成效。
許建峰指出,在網上立案方面,用戶實際應用效果顯示,理想狀態下當事人20分鐘即可通過網上訴訟服務平臺完成立案申請。相比于傳統線下法院現場立案方式,2020年,全國法院通過網上立案幫助當事人、律師等訴訟參與人減少出行約24.5億公里,節約出行成本約15.9億元,相當于節約標準煤8萬噸、減少碳排量16.3萬噸;節約紙張約1.2億張;節省當事人、律師等訴訟參與人時間約4860萬小時。
在網絡司法拍賣方面,2020年,全國法院共使用網絡司法拍賣平臺累計上拍標的物57.3萬件,共有39萬人報名參加拍賣,成交額4013億元,相比線下拍賣方式節約當事人傭金123.6億元。
通過調研、分析網上立案、網上繳費、網上證據交換、網上開庭、網上調解、跨域立案、12368訴服熱線、網絡破產會議、網絡司法拍賣9項信息化應用成效,評估得出:2020年全國法院通過信息化手段全方位保障當事人訴求,減輕群眾訴累,相比傳統訴訟方式減少群眾出行約8800萬人次,減少出行約63億公里,相當于節約標準煤20萬余噸、減少碳排42萬余噸;節約紙張約2.7億張;節省群眾出行時間約1.2億小時;各類應用節省當事人、律師等出行成本、印制成本共42億余元。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