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4 10:40:52 來源:經理人
真融寶彩云計劃之云對話系列——《雅楠WU距離》4月28日直播"拆局電信網絡詐騙"主題直播已經圓滿結束了,而這場直播所帶來的防騙知識卻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中。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顧問陳鑫先生為我們詳細科普了近期以及之前社會上出現的大部分詐騙行為,以下為直播重點內容回顧。
我們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已經出臺了,這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正式通過,原來沒有正式的統一的民法典,有單行的法律。
這個法典出來意義在哪兒?
從形式上來看,它是整部法律的集合。第二它的體系和邏輯更加完善,它囊括了你出生之前,比如在懷孕之前、結婚的時候、談對象這種民事法律關系都受它的調整,一步一步的調整,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而且我們每個人可以說都離不開法律,都離不開這些法律的制約,至少我們要守法,我們要遵守法律。
欺詐、電信網絡詐騙、金融詐騙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詐騙一系列的手段花樣翻新,隨著技術的更新犯罪分子也在一步步的提高自己的詐騙能力。比如詐騙,有合同詐騙、集資詐騙,這些都是我們國家刑法規定的相應的犯罪罪名。還有金融詐騙,比如貸款詐騙、信用卡詐騙,老百姓有可能接觸到的是你有一張信用卡,惡意透支,你在規定的時間內不還款逃避債務,達到一定的數額,法律有一個名詞叫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就是你想占有這筆錢,不屬于你的錢,這個就屬于金融詐騙,它是在一個金融的領域內影響了一些金融的社會秩序,這類犯罪屬于詐騙的特殊門類,但是它屬于詐騙大類里面的一個細分,屬于這個概念。
電信網絡詐騙是一種詐騙的手段,利用什么渠道利用什么方式來進行詐騙,20年前或者更早一點互聯網沒有這么發達沒有這么先進的時候,那時候也有詐騙,比如開一個皮包公司或者制作一個假的東西你說這是文物,做一個假的文物去騙錢,現在來看犯罪手段比較低端的詐騙叫傳統詐騙。
現在隨著電信、網絡、互聯網、APP、人工智能等等這種手段越來越翻新,現在國家為了嚴厲打擊這類犯罪專門制定了很多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的司法解釋法律規定,這塊要重點打擊。
為什么要重點打擊呢?
電信網絡詐騙有幾個特點:第一個是大眾化,不特定人群,第二是技術化,電信網絡,用高科技的手段,無孔不入。第三是集團化,組織嚴密,這樣才使更多的人受騙的危害越來越大。原來我要騙你我得跟你見個面,咱倆聊天我把故事講圓了,現在就直播了,不需要任何接觸,它的影響和危害越來越大,而且它現在又是個產業鏈,每個環節都有一個團伙,所以變得隱蔽性特別強。越來越隱蔽,而且從打擊方面來講也越來越困難。
欺詐和詐騙又有什么不一樣呢?
欺詐是民事的概念,沒有進入到我們刑法的視野,但是欺詐有一些手段和方式是跟詐騙有類似的,但是它有一個最大的區別,欺詐不是為了非法占有對方的財務,但是這里面有一個界限就是你是不是要騙取對方的財務,以這個為目的,如果以這個為目的的話那就轉化為詐騙,如果不是這個為目的,那就是民事的欺詐行為。
一旦你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可能就得轉化,這個在辦案的過程中或者生活的過程中也有一些交叉和比較難以區分的。
騙子一般有一個流程化的操作模式,首先他會收集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他會進行細分,這些APP目的是為了獲取個人信息。
它需要有你的個人信息或者位置信息等方面,合法的APP合法的應用會嚴格的做好用戶的保密,但是這么大的市場經濟的主體,給不法分子留有了空隙,他首先進行一些人群信息的收集,然后進行細分,他就會選擇一些比較容易受騙上當的人群,我總結老人體弱多病,給保健品或非法藥品的傳銷,學生群體大量網民因為心智還不夠健全,他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攀比,利用他的這種心理促使他上當受騙。還有交友群體婚戀網站。
大家一定要小心注意我們的銀行卡一般講四要素,銀行卡賬號、個人身份證、短信驗證碼、賬號密碼,四要素保證了我們賬戶的唯一性,資金的進出,但是有些不法分子盜取了你的身份證,比如身份證丟了或者身份證在某個公開場合被人家竊取了信息。
這是現在我們在這個行業當中看到的一些手法,還有木馬也出現這種,公眾長號用WiFi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技術有很多便利,技術可能會使個人信息被泄露了。
一些騙子會在在公安局的背景下的場景,微信朋友圈利用微信發布虛假消息,另外還有利用綜藝節目中獎信息等傳統詐騙方式
還有冒充房管局房改局,因為現在很多地方進行農房改造,農村大量的房屋改造,涉及到拆遷戶,他利用這個精準的群體,聚焦他們的手法,對他們進行行騙,因為拆遷戶本身防范意識比較差。
這種電信網絡詐騙的花樣、技術、模式使它越來越隱蔽,也越來越多樣化,一旦你按照犯罪分子的指示進行操作以后很難追回,他的服務器都在國外,這種情況下就很難。所以從法律的手段來講,我們要多了解或多認清這些詐騙的手段,雖然詐騙的手段很多,其實無外乎這幾大類,利用你個人信息的泄露,利用他所謂的公檢法人員的身份,利用虛構的聯合國很大名頭的信息,利用qq微信社交媒體軟件,利用婚戀網站,這也是一個重災區,進行行騙,我們可以多了解,多擦亮自己的眼睛。
咱們老百姓一定要有保護自己個人隱私這個意識,無論是從主觀上我們不要輕信人,把自己銀行的賬號銀行的密碼甚至驗證碼,不熟悉沒有專業背景的情況下透露給別人,第二在心理上,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英文有句話是越是讓你難以相信的,天上掉餡餅,這么好事砸到我頭上了,一定要多打三個問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無論什么高大上的名詞,反而是很明顯的詐騙手法。第三,有時候我們脆弱的方面,比如感情的需要,開始建立信任的時候,也容易把我們自己的軟肋暴露給別人。
還有冒充現貨交易平臺,,這是一個比較新的詐騙模式和手段,也是利用國家好的政策,需要我們擦亮眼睛進行防范。有些手段是比如我們現在都用APP,他直接用微信小程序,他直接給你提供二維碼或者提供一個小程序號,你只要掃了他,用同樣的公司名字,你進行相應的操作,無論是充值還是投資,讓受害者防不勝防。
如何提高自己的防騙的免疫力?
我們要增強免疫力,很重要,就像抗新冠病毒一樣,自身的免疫力決定了我們可以擋住很多可能被詐騙的風險,天上不會掉餡餅,大家都知道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病急不要亂投醫,我們一定要冷靜,特別咱們的老人家要多加注意。
遇到問題要尋求專業的幫助。因為有可能還會產生第二次的受騙,次生的受騙很多。第三就是打防并舉,強化治理,對方是產業鏈集團化,我們要綜合地去既打又防,綜合治理。第四就是跨境的跨國的合作,這次人大立法提到日程,未來可能是跨境的立法,跨境的法律的合作和打擊詐騙的共同體。從自身做起,希望專業的人幫我們做專業的事,保護我們,如果遇到了這樣的困難,全社會共同努力形成一個更加打防并舉的態勢,我們希望是全球跨國的合作,這樣才能真正從根上,無論是電信網絡詐騙還是金融詐騙,我們能夠從根上根除。
電信詐騙受害者的錢能追回來嗎?
電信詐騙的特點之一就是它的犯罪集團化嚴密化產業鏈,鏈條化產業化,為什么我們說一定要加強自己的免疫力,爭取不要被騙,你一旦被騙了再去維權或者再去追償,這個難度就會變得很大,它不像以前一對一的,甚至有些熟人的詐騙,只要抓住這個人就能把錢追回來,但是現在這種形式,很多服務器或賬號都在境外,等你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關了或者早就轉移了,經過了好幾道手續。電信網絡詐騙有個新的特點就是它的現金流動或現金支付特別復雜,它經過了好幾手,可能五六手,第四方支付,所以很難,但是我們國家的執法力度也在增強。犯罪手段在一步一步的進行變化,花樣在翻新,我們追訴的水平也在提高,我們的追訴水平也需要不斷的進行科技含量的投入。
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