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8 15:04:20 來源:人民網
廣東深圳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工地上,塔吊林立、機器轟鳴。“主體結構已經完工,今年底大科學裝置可以投入使用。”中建三局華南公司項目經理楊鵬輝介紹。
這座科創新城,集聚了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學、綜合粒子設施等大科學裝置,匯聚了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深圳灣實驗室等高端創新資源。
西麗湖畔的鵬城實驗室內,“鵬城云腦Ⅱ”指示燈不停閃爍,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基礎算法、基礎算力和基礎算據支撐。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說,這里已吸引了20多位院士和1800多位青年學者,承擔了一批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助力多個基礎科學領域實施科研創新模式變革,并在城市治理、醫療健康、智慧金融等多個重大應用領域取得突破。
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主陣地,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基礎設施正在這座創新之城拔地而起。
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要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新動能,提升新勢能,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深圳建設5G、人工智能、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實驗室等重大創新載體……一項項創新舉措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中明確,《意見》印發兩年來為深圳打造創新高地指明了方向。
“十四五”開局之年,深圳堅持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走在前列、勇當尖兵,提出實施創新發展“五大行動”,深化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實施基礎研究夯基行動,提升創新引領力。深圳堅持將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作為科技創新的先導,持續加大投入,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十三五”時期市級科研資金投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比重從12%提高到30%以上。如今,深圳已通過特區立法明確政府投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資金不低于市級科技研發資金的30%。完善基礎研究長期持續穩定的投入機制,深圳的目標是未來5年研發投入強度躋身世界一流,不斷提升源頭創新能力,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提升創新硬實力。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圳提出開展50個以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為推動技術攻關,深圳著力創新組織模式,支持頭部企業和戰略科研平臺組建創新聯合體,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建立“需求方出題、科技界答題”新機制,“一技一策”解決創新升級問題……
今年入駐龍華區的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由多家科研機構和企業聯合組建,重點布局的五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已投入運行。“我們正在打造貫穿創新鏈、產業鏈和資金鏈的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主任鄭海榮介紹,目前已實現多種共性技術的轉移擴散,并與相關領域多家龍頭企業開展合作。
實施成果產業化加速行動,提升創新驅動力。深圳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作為新型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已構建起以科研為主的集科研、教育、產業、資本為一體的微型協同創新生態系統。“目前,我們正著力探索‘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研究員傅雄飛介紹,“樓上”的科研人員致力原始創新,“樓下”的創業人員負責對原始創新實施工程技術開發和中試轉化。
從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到構建市場導向的人才分類評價激勵體系,深圳還著力實施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動、創新人才匯聚行動,提升創新支撐力、原動力。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圳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新勢能持續增強。今年1至7月,全市新登記商事主體突破29.9萬戶,同比增長6.1%。其中,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登記企業主體近3.5萬戶,同比增長74.7%,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超過1.86萬家。
“科技創新是深圳肩負好新時代歷史使命的關鍵支撐。”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表示,深圳將切實擔當起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責任,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18日 01 版)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