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3 14:17:25 來源:中國周刊 作者:詹碧華
宿松龍湖公園
宿松,地處安徽安慶市的西南隅,萬里長江的北岸。與江西,湖北兩省相鄰。“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出門腳踏三省地,雞鳴聲傳三省村”,道出了宿松縣特殊的地理位置。宿松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境內山丘湖泊眾多,地形利弊相存。多年來,各屆縣委、縣政府的領導,都在努力下功夫發展經濟,但與省內先進縣相比,還有不少差距。
如何讓經濟建設走上快車道?宿松縣委縣政府著眼發展全局,確定目標任務,高位謀劃,高效推進,深度融合,多業并舉,打造數字經濟全產業鏈,以更加創新開放改革的作風,立足新發展階段,服務新發展格局,制定宿松經濟快速發展新藍圖。
加強規劃銜接,共畫“一張圖”
以全局性、前瞻性、創新性,樹立“區域一盤棋”思想。從基礎設施共建、產業發展共贏、生態環境共治、社會治理共管、公共服務共享等方面,與周邊縣共同編制示范區建設規劃。宿松有一定的區域優勢,南與江西省的彭澤縣、九江市相鄰,西與湖北省黃梅縣、蘄春縣接壤。宿松縣與周邊縣市深度合作,加速實現共贏共利共發展,共同致力于把安徽、湖北、江西三省接壤的地方打造成經濟發展綜合區、創新區、標范區。宿松縣將靠近這幾個縣市的孚玉、佐壩、二郎、隘口、趾鳳、北浴、柳坪、陳漢、洲頭、匯口、復興等11個鄉鎮,作為示范區建設,努力爭取到“十四五”末完成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40億。
產業優勢互補,共辦“一桌席”
全力推進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汽車零部件、新材料、光伏配套等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重點打造以順源智紡為代表的紡織服裝、正威漢玉為代表的新材料、中信博為代表的光伏配套三個百億產業。宿松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引進驢媽媽集團投資20億元建設文旅城,編制全域旅游規劃,加快發展小孤山、白崖寨、石蓮洞、九井溝文旅康養和大湖生態旅游業,打造省級休閑旅游度假勝地。加快發展特色農業,依托龍成集團,與湖北黃梅縣共同發展油茶種植加工,“十四五”末種植面積擴展至20萬畝;加強與湖北蘄春縣中藥材專業市場對接,合作建設中藥材生產基地區;推進大湖生態保護與利用,發揮80萬畝可養殖水面優勢,發展水產養殖和深加工,打響“宿松水產、水美魚鮮”品牌;推進新發地二期項目建設,打造省級農產品集散中心;到“十四五”末,力爭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1家、省級示范區2家,打造一批鄉村田園綜合體。
聚力“雙招雙引”,共促“一體化”
堅持“內搭平臺,外抓老鄉”,全力以赴招引“頂天立地”大項目、“專精特新”好企業、“實用好用”智囊團。宿松搭好園區平臺,不斷提升項目承載力,力爭今年躋身全省省級開發區40強。發揮宿松在外人才的關鍵作用,依托商協會、鄉賢聯誼會等,開展產業招商、駐外招商、領導招商、以商招商,力爭每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40個,其中10億元項目3個。今年1至9月,宿松新簽約項目50個,合同總投資86.66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6個,投資20億元的正威漢玉新材料產業園、投資13億元的中信博光伏配套項目開工建設。還有密切跟蹤在談的29個億元以上項目,特別是9個10億元以上項目,推動瑞立汽車配件區域配送中心、柳溪智能裝備制造、文旅城等重大項目落地建設。
宿松縣柳坪鄉邱山村
加快交通設施建設,共建“一張網”
加快完善區域交通路網,推進G105宿松段改線、S248、S249和黃湖大橋、環湖公路等重大項目建設,暢通縣域交通內循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工程建設,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大力改變營商環境。宿松縣結合華陽河蓄滯洪區建設,推進兩座5000噸級公用碼頭、過江通道、通江閘建設,謀劃實施北沿江高鐵、宿望宣城際鐵路、通用機場等重大項目,確保合安九高鐵宿松段如期開通運營,打通“水陸空鐵”交通外循環,構建立體化交通網絡體系。
村莊新景
積極對接公共服務,共享“一家親”
在公共服務方面,宿松縣支持中德職業學校與安慶職院深度合作,推進中高職一體化辦學,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現“訂單式”人才培養。深化跨區域醫聯體建設,拓展宿松婦幼與九江婦幼合作成果,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健全區域治安聯防協作、矛盾糾紛聯調、長江邊界水域違法犯罪聯合打擊等機制,維護省際區域穩定。加強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探索設置“聯合河(湖)長”“聯合林長”。深化污染防治、森林防火等方面合作,與周邊縣、市共同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大文章。
宿松縣委書記陸應平(中)在龍成油茶基地調研
走綠色發展,生態文明“一起抓”
保護生態是國家戰略決策,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低碳循環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宿松縣將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戰略高度,努力建設環境優美,空氣新鮮,生態良好,生活富裕,低碳文明的城市。
大力清除污染環境的氣體液體固體,對塘河湖汊,進行排查清理,不留死角、不留情面、不留遺憾。縣委書記陸應平提出,只要對生態環境有利的事就做,只要對生態環境有影響的事堅決抵制;堅持將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堅持將生活富裕與精神文明結合起來,堅持將宿松的今天美好與明天更美好結合起來。
陸應平說,“不念一時之功,要謀千年大計;不為一時之利,要建千秋大業。學習紅旗渠精神,不怕苦,不怕難,不怕累,寧可脫掉一層皮,也要搞好生態環境。當代人民得利,子孫后代澤被。要認識到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發展,藍天就是幸福。”
宿松縣改善環境質量,推進各項環境治理,生態修復,提標改造、產業布局調整等重點項目實施,推進“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大氣和水環境質量改善,生態系統格局總體穩定,將宿松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生態宜居家園。
為此,宿松縣建立了1+3指揮調度督辦機制,縣主要領導任污染防治攻堅指揮部指揮長,成立一河湖,一警長的責任體系,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對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檢察院發揮公益訴訟監督職能,利用訴前檢察建議,確保環境生態安全。宿松地理位置特殊,田園青山河湖各占三分之一,宿松充分利用地形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綠色經濟,將有影響生態的漁民上岸轉業,養殖戶轉產,開展PM10專項整治,取締35蒸噸以下工業燃煤鍋爐,推進揚沙治理,城區餐飲油煙整治,嚴格秸稈禁燒。
現在宿松城中飲用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水質達標率為100%,森林覆蓋率21.1%,空氣優良率為91.1%。全縣已完成人工造林二萬多畝,退化林修復0.5萬畝,封山育林2.1萬畝,森林撫育2.2萬畝,油茶面積達16萬畝,山青水綠,詩境畫天,成為省級森林城市。近日,宿松縣又成功創建安徽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
多措并舉,多業發展“一盤棋”
縣委書記陸應平認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必然要以工業為主導,農業為核心,其他行業一起上。工業產值高,利潤大,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農業是工業的支撐,為工業提供資源,提供原材料,解決吃飯大事。
三農問題是國家重點,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農村富農民富,國家才富。搞好鄉村振興,首先建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強化引領作用,堅持選任能力強、敢擔當、想作為、思想過硬、群眾威信高、經驗豐富的優秀干部擔任鄉村主要領導。
農村不僅要抓好糧食,增產增收,更要抓好經濟作物及養殖業、畜牧業、林果業、旅游業等,這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證。陸應平深入農村調查指導,著力解決鄉村振興的難點。因地制宜,因事制策,根據各鄉村的不同情況,發展水產養殖基地、家禽雞鴨基地、豬牛羊基地、蔬菜基地、水果基地、竹木基地、茶葉基地、油茶基地、木耳基地、中藥材基地、金絲黃菊種植基地等,這一幅幅如詩如畫的圖景又吸引拉動了鄉村旅游業,慕名前來旅游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旅游業的興旺又帶動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走上一條興旺發展鏈。宿松鄉村振興進一步向前推進,農民的幸福指數進一步提高。農民真正有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前,宿松縣委、縣政府正積極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全力發展經濟,讓人民的幸福生活錦上添花。
宿松龍湖公園夜景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