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31 16:03:50 來源:人民網
規劃產業、能人帶頭,三星助力村莊長效脫貧——產業鏈活了,村民也就富了
70后尤雙印、80后趙興志、90后唐文德,三人有一個共同身份:中國三星“分享村莊”項目的村莊帶頭人,他們背后的脫貧攻堅故事,也是三星“身在中國,心為中國”理念的生動實踐。
抓住特色 規劃產業
綠水青山,云海翻涌。這處“梯田托起的村落”,是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白巖村。2014年,村里37%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年輕人紛紛外出求學打工。2013年,白巖村的90后唐文德辭掉上海工作,回到家鄉,“鄉野游、農家樂越來越火,有了扶貧政策支持,家鄉搞鄉村旅游能脫貧。”
有信心的不僅是90后。
黑土地、山泉水、長日照……吉林舒蘭市雙河村的大米品質很不錯。可由于不懂經營,好米賣不上好價,34戶村民一度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70后尤雙印當過兵、經過商,毅然挑起雙河村黨支書的擔子,帶著村民打造“貢米之鄉”品牌。80后趙興志則放棄世界500強企業的工作機會,回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樹子洼村發展蘋果產業。
“不能豐產不豐收,要脫貧就得產業化。”尤雙印心里有計劃。然而,剛實施就遇上不少困難:缺資金、缺技術、缺管理……
趙興志和唐文德也遇到了各自的難題。“籌建村民合作社統一管控,蘋果商品率明顯改善,但市場競爭力依然不理想。”“沒有規模化的設施改善和專業運營,靠零敲碎打搞民宿旅游很難帶動全村脫貧。”
“作為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參與到脫貧攻堅戰中。”中國三星總裁黃得圭說,“真扶貧,扶真貧”是三星口號,“標本兼治,靶向治療”是三星思路。從2014年開始,三星將精準扶貧作為自身的重點工作。
三星有著“分享經營”的企業理念,就是將三星集團的經營成果與身邊的人們分享,為他們帶去夢想和希望。2014年,三星與中國扶貧基金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啟“分享村莊”產業扶貧項目,通過幫助貧困村規劃產業、升級基建、整合生產,助力脫貧。
培養人才 整合資源
一松手就倒了,這種扶貧可不行。要扶出“根”。三星扶貧,既培育產業,更培養人才,注重通過人的改變,實現造血式扶貧。“分享村莊”項目實施時,中國三星非常重視帶頭人,層層篩選出尤雙印、趙興志、唐文德等13位村莊帶頭人。“三星扶貧不是簡單的往兜里塞錢,而是給大家帶來知識和理念。”趙興志說。
白巖村通過旅游合作社最大限度地整合了鄉村分散資源,統一規范管理、制定發展規劃。唐文德說:“合作社讓更多村民們動了起來,全村脫貧有了方向,致富有了奔頭。”
2019年,三星還創新了“分享式”扶貧模式,組織10位“分享村莊”帶頭人赴韓國交流。通過與當地交流村莊產業脫貧經驗,唐文德取到了“真經”:學習韓國尚州的“柿餅村”,挖掘出白巖村很多極具商業價值的農副產品,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激發出當地鄉村旅游更多的市場潛能。
唐文德根據民宿運營的實際需求,與當地企業合作,推出了楊梅汁、八月筍、魚醬酸、雷山銀球茶等各類特色農產品。說起白巖村的變化,唐文德滿是自豪:“現在,銀球茶、魚醬酸已成為熱銷爆款,預計帶來周邊收入50萬元。開拓農產品加工品類,村民收入也實現了多渠道增收……”
兩年來,白巖村脫貧成效喜人。2018年底,全村脫貧55戶227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1%;2019年底實現“雙清零”目標,村民人均收入達14794元。
激活動力 長效發展
“銷售渠道通了,產業鏈活了,村民也就富了。”趙興志笑著說,目前樹子洼村村民發展蘋果產業積極性高漲,村民人均收入從5000元提升至14700元,“這兩年,返回村里發展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很多還加入合作社”。
“‘分享村莊’項目不僅讓雙河大米賣出好價錢,也改變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據尤雙印介紹,現在雙河村打牌、賦閑的村民少了,琢磨發展的人越來越多了,這將是雙河村可持續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持久動力。
2019年,“分享村莊”模式入選國務院扶貧辦聯合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企業精準扶貧50佳案例》。“分享村莊”與三星“分享經營”企業理念一脈相承,與三星關注人的能力、關注人才培養的企業文化同出一轍。
國務院扶貧辦表示,中國三星長期發揮自身優勢,以產業扶貧切入,以扶持能人深化,為我國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脫貧成果的鞏固貢獻了力量。
編輯:張馨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