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3 16:27:23 作者:楊未宏
中醫藥是中國與世界各國開展人文交流、促進東西方文明互鑒的重要內容,中醫藥已獲得世界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成為中外交流合作的重要領域。為了弘揚傳承祖國中醫藥文化,刁吉亭二十多年來一直堅持求真務實,勤于探索,并致力于針灸骨傷專業的臨床和教學工作。他的臨床研究成果中,尤其是關于鈹針刺法的研究結果,為中醫微創技術的臨床科研奠定了重要基礎。
多年來,刁吉亭積極推動中醫藥在國際上的交流與合作,努力運用現代理論講述和闡釋中醫藥文化的理念,向外國民眾生動地傳達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價值觀念。自1996年起,先后創立了馬來西亞吉亭中醫專科中心、馬來西亞吉亭中醫學院、馬來西亞吉亭中醫骨傷醫療中心和霹靂州輔助醫療合作社,并參與了多個東南亞國家的中醫藥平臺建設項目,為中醫藥走向國際舞臺做出了杰出貢獻。
他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的大師品格,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學者本色,立德樹人、培育英才的教師風范,受到社會高度認可,被聘任為中國文化研究會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學術顧問和香港針灸協會學術顧問。
追逐夢想 濟世救人
“為學之實,貴在踐履。我們抱著濟世救人的醫學夢想,懷著一顆仁心,傳播中醫藥文化,推進中醫藥國際化,用中醫藥幫助更多的病人。”刁吉亭如是說,也堅持這樣做。
1993年,刁吉亭畢業于新加坡中醫學院中醫本科專業,2000年獲得中國天津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科碩士學位,師從天津中醫藥大學針灸學術帶頭人劉公望教授;2010年,他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骨傷科專業獲得博士學位,師從中國中醫科學院骨傷研究所董福慧主任醫師。
近年來,刁吉亭專注于研究《黃帝內經》中關于痛證、痹證及本神篇與精神、心理軀體化障礙的內容。他在國內外發表了十余篇論文,其中博士論文的研究成果表明,鈹針刺法能夠有效降低筋膜局部的張力,并且在治療過程中不會造成較大的損傷和出血。當整個肌束的張力增高時,鈹針刺法在筋膜部位的刺激更能夠發揮局部減張減壓的作用。
多年的學習和研究,為刁吉亭打下了堅實的國學與中醫學基礎。正是通過不斷深化理論與實踐的互動,他才能夠登上杏林高壇,成為一名杰出的中醫藥專家。懷揣著濟世救人的使命,他將繼續努力,用中醫藥的智慧和醫術,幫助更多的病人,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弘揚中醫藥文化,推進中醫藥國際化
中醫藥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幾千年來為民族的健康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刁吉亭一直積極響應國家對中醫藥發展的號召,并肩負起繼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的使命。尤其在馬來西亞,中醫藥教育都是民辦的,面臨著資源和資金的缺乏,傳統中醫藥行業也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困境和重重挑戰。然而,他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決心將中醫藥文化傳承下去。
中醫微創醫療技術在中國及海外被推廣多年,可是馬來西亞中醫界對此療法卻非常陌生。刁吉亭介紹說,恩師董福慧以中醫傳統的內經、九針理論為指導研創出來的鈹針療法,具有創口小、痛苦小、無需麻醉、定位準確、松解較為充分等優點,用來治療皮神經卡壓痛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甚至達到針到痛除之效。如果能夠將鈹針技術的傳承和發展工作與臨床實際情況相結合,不斷進行實踐,就可以拓展和延伸鈹針技術的應用,為病人提供更有效、更溫暖的醫療服務。
為了促進馬來西亞中醫微創醫療技術的發展、臨床應用和推廣工作,刁吉亭在2007年創辦了馬來西亞吉亭中醫學院,當時只招到3位學員就讀。面對困難和挑戰,他毫不氣餒,依然選擇開課并堅持了三年。成立至今,共培養了180多位中醫微創醫療技術人才。
為了提升學員掌握臨床的能力,保障醫療安全,他于2012年創立了吉亭中醫骨傷科醫療中心,作為臨床培訓基地。同時也邀請了中國名老中醫來講學與臨床以提高馬來西亞中醫師的學術及臨床水平。2016年,學院及骨傷醫療中心被馬來西亞國家技能教育部批準成為中醫推拿技職教育與臨床培訓中心,共培育了103位中醫推拿師。
除了努力培養創新型醫學人才,刁吉亭還積極開展學術思想研討會,推動我國中醫藥事業向更高層次的邁進與發展。2017年9月1日,在霹靂州怡保市怡東酒店,舉行了中國名老中醫董福慧教授學術思想研討會。這是馬來西亞、印尼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區域性活動。這是第一次只圍繞特定一位名老中醫所召開的學術研討會,這次研討會的重點主要是推廣鈹針治療皮神經卡壓引起的痛癥。
作為該研討會的主辦者,刁吉亭介紹,董福慧致力于中醫微創技術鈹針療法的治療與推廣,并且以純樸的醫風和精湛的醫術,治愈了眾多疑難雜癥。他在中醫骨傷、微創、觸診、鈹針療法等方面傾注了畢生心力,為中醫藥國際化做出了很大貢獻。刁吉亭跟隨董福慧教授學習近30年,對恩師以中醫傳統的內經、九針理論為指導研創出來的鈹針療法推崇備至。他表示,希望做好鈹針技術的傳承和發展工作,并臨床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不斷實踐,將鈹針技術的應用進行拓展和延伸,為病人提供更加有效的醫療服務。
“在充分尊重和維護傳統的傳承方式基礎上,我們應探索更多更有效的傳承模式,完善并建立傳承人工作室,為他們開展傳承工作創造條件,進一步完善中醫針灸的傳承機制。希望通過這次的研討會,讓廣大中醫界同道,傳承董福慧的中西醫結合骨科、臨床脊柱相關疾病、觸診、鈹針療法,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創新貢獻一份力量”,刁吉亭說。
研討會籌委會負責人蘇治盈在研討會上表示:“這是馬來西亞、印尼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區域性活動,是第一次只圍繞特定一位名老中醫所召開的學術研討會,這次研討會的重點主要是推廣鈹針治療皮神經卡壓引起的痛癥。鈹針療法在中國及海外被推廣多年,可是馬來西亞中醫界對此療法卻非常陌生。比如皮神經卡壓綜合征,這種病很難治愈,病患一般是靠注射止痛劑或服藥減輕痛苦。董福慧以中醫傳統的內經、九針理論為指導研創出來的鈹針療法,具有創口小、痛苦小、無需麻醉、定位準確、松解較為充分等優點,用來治療皮神經卡壓痛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么好的中醫技藝需要不同領域的專家的共同探討,開展文化建設、科學研究、理論創新和保護傳承,以促進中醫事業在海外的發展。”
刁吉亭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國人和馬來西亞當地民眾的認可。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信念,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默默地的貢獻。
挖掘中醫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
刁吉亭認為,現在是中醫藥振興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中醫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的深入挖掘,有助于促進中醫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中醫振興發展和健康中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動力。這是中醫人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數字化轉型的需求,中醫藥發展也亟須轉型。為此,今年7月,刁吉亭成立了霹靂輔助醫療合作社,為現有的合格中醫師提供再培訓課程,集合相關人員,推動輔助醫療領域的發展,推動中醫藥在東南亞落地生根、快速發展。
刁吉亭介紹說,合作社的首要任務是成立一所輔助醫療中醫學院,傳授新的中醫醫療知識,推進業務轉型,迎合市場需求,提供優雅的教學環境,扎實的師資力量,保證專業的教學水準,以提升中醫商業轉型方面的能力。此外,該合作社還積極融合發展出獨具特色的當地傳統醫藥體系,吸納東南亞特有的物產資源,豐富中藥的種類與來源,進而將中醫醫療價值發揚光大,為中醫藥國際化作出貢獻。
在海外,中醫在許多國家被列為輔助治療醫學。然而,因各國對輔助醫療在立法上各有不同的法規,中醫在海外的發展也面臨著種種挑戰。
刁吉亭深信,現在是中醫藥國際化的最佳時機。作為中醫藥人,我們應該積極推進有利于海外華僑華人的中醫藥政策。為此,我們需要推動華社中醫藥行業協會的建立和發展,讓海外華僑華人為中醫藥“走出去”助力,進一步提升海外華僑華人中醫師水平。
通過多層次的醫療教育、多渠道辦醫和促進國際的中醫藥經濟、文化合作與交流,分享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優惠政策,按照“優勢互補、共謀發展”的理念,促進中醫藥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時,我們也要發揚中華文化,把中醫中藥這一張獨一無二的名片奉獻給全世界,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好的服務。
“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出自己的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刁吉亭的夢想。他表示,他將繼續努力,深入挖掘中醫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為中醫藥的振興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讓中醫藥文化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