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3 14:00:36 作者:方湘玲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2年初夏的一天,位于江蘇鎮江揚中市豐裕中心小學的一間教室里,美術老師楊榮芳像平常一樣,給一群朝氣蓬勃的學生上課。只見他們個個手拿剪刀和紅紙,伴隨著剪起紙落,一張張小臉上綻放出笑容,手里也開出了一朵朵形態各異的藝術之花。
摸著石頭過河:無心插柳柳成蔭
豐裕中心小學與剪紙結緣純屬偶然,得益于2005年江蘇省開展的“民間美術進課堂”活動。彼時,由于各個市縣都要開展推送活動,為參加鎮江市的現場手工制作比賽,豐裕中心小學開啟了包括剪紙、泥工等在內四項手工制作課程的訓練。學校僅有的兩名美術老師——楊榮芳和同事倪玉蓉義無反顧地扛下了重擔。楊榮芳是鎮江師專畢業的,倪玉蓉畢業于丹陽師范,兩個人之前只知道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從來沒有近距離接觸過,更沒想過要在教學當中運用它。到底該怎樣才能了解剪紙,并輔導學生剪紙呢?楊榮芳一時找不到答案。
中國剪紙非遺傳承人、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楊榮芳
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已經很不容易,更何況還要輔導學生。那段時間,楊榮芳真心覺得剪紙很難。不過,知難而退不是她的性格。她開始線上線下四處搜集資料,反復練習剪紙,一心只想熟悉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在這個過程中,細心的楊榮芳發現,很多資料上的剪紙技藝都是先在紙上畫出要剪的圖形,再沿著畫好的線慢慢剪下來。而在此之前,她不止一次在電視上看到,那些年紀較大的民間藝人剪紙都是拿到紙就剪,也就是脫稿剪紙。面對兩種完全不同的方法,楊榮芳認為,剪紙是極具有特色的民間藝術奇葩,應該傳承最古老的脫稿剪紙技藝。此外,很多人剪紙時并不用剪刀,他們選擇用刻刀慢慢刻,楊榮芳也覺得這樣的技藝不適合小學生們,擔心他們力氣小,把握不好拿刻刀的力度,更擔心刻刀會傷到孩子們。
立足于此,楊榮芳開始利用自己所了解的剪紙知識,教孩子們脫稿剪紙。一開始,學生們看到剪紙挺有意思,也很神奇,都搶著報名,但是真正開始練習之后,他們都覺得很難,又紛紛跑去練習其他手工,只剩下一個叫耿瀾的女學生還在堅持,但身為老師,即便只有一個學生學習剪紙,她也會全力以赴地指導。耿瀾同學非常努力,一路過關斬將,成功走進鎮江市的比賽現場。在拿到隨機抽到的剪紙主題后,耿瀾沒有像別的參賽選手一樣先畫再剪,而是脫稿剪紙,一氣呵成,最終毫無懸念地脫穎而出,一舉拿下鎮江市中小學生美術現場創作比賽的一等獎,令所有人刮目相看。后來,耿瀾作為鎮江市的兩名學生代表之一,參加了在徐州市舉辦的江蘇省第一屆的民間美術進課堂活動,成為豐裕中心小學第一個因為剪紙走出學校參加省級比賽的學生。
第一次輔導學生剪紙,就有如此顯著的成果,楊榮芳和校長喜出望外。全校師生們倍感自豪。豐裕中心小學地處城郊接合部,是一所農村小學,學校70%的學生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弟。自從揚中教育部門推行“一校一特”(要求每所學校都要有自己的教育特色)以來,學校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特色,現在的剪紙無疑是最佳之選。
楊榮芳這才明白,校長是切身為學生著想。考慮到大多外來務工人員家庭條件一般,而剪紙只要一把剪刀,幾張大紅紙,所需要投入的花費不多,適合學生們學習,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屬于一舉多得。
就這樣,楊榮芳和同事開始在學校的各個班級組建興趣小組,她也正式踏上剪紙的藝術之路。
剪出新天地:將非遺保護與藝術教育相結合
為了讓孩子們盡快接受剪紙,愛上剪紙,楊榮芳引導他們從身邊最簡單、最熟悉的事物開始剪起。首先被她安排的學習課程就是剪人像。在楊榮芳看來,孩子們每天都要看到家人、熟人、陌生人,這就是很好的素材。她將剪人像的高難度一一分解成學生可以接受的低難度,并告訴孩子們:“藝術是相通的,大家可以把剪紙當成用剪刀作畫,與普通繪畫不同的是,剪紙時,我們要注意有的地方需要沿著外輪廓剪。”這招果然奏效,聰明的孩子們很快學會了剪人像,信心也明顯大增。
揚中市開展非遺剪紙進校園的活動
在教學生剪紙的同時,楊榮芳自己也在認真學習剪紙。有時看到一些圖形,她和同事就隨時隨地研討應該怎么剪,怎么教學生剪。那時,因為思維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對剪紙認識很少,楊榮芳也時常感到困惑、迷惘。好在學校很重視將非遺保護與藝術教育相結合,經常送楊榮芳她們走出校門,去參加各種剪紙的課程培訓;學校還先后聘請南京大學教授、全國著名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擔任學校的輔導老師和藝術顧問,為楊榮芳和同事及學生們提供現場指導示范。
中國剪紙藝術
看得多了,見識廣了,楊榮芳加強了對剪紙的認識,也愈加心靈手巧。為了讓學生們更系統、更全面地學習剪紙,2012年,楊榮芳和倪玉蓉認真搜集、研讀有關理論書籍和資料,再結合自己積累的豐富的教學經驗,精心編撰、出版了兩本剪紙畫冊和兩冊校本剪紙課程教材。2018年,剪紙校本課程還在第四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上展出,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
多年來,在楊榮芳和同事的努力下,學校每周拿出一課時作為兒童剪紙校本課程,做到全校所有班級人人都學習,個個會剪紙。
女生馬美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曾經,因家里條件不好,馬美琴內向自卑,不愛說話。上二年級時,接觸到楊榮芳的剪紙課后,她心底的熱情被點燃,有空就通過舊報紙琢磨、練習剪紙。漸漸地,她的剪紙技藝越來越純熟。四年級時,馬美琴第一次參加市 “萬奇杯”環保剪紙畫展就榮獲了一等獎,不久,她又拿下全國第八屆少兒美術杯年度藝術展評一等獎。此后,她宛如打開了神奇的“寶盒”,收獲了一連串的榮譽和獎項,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剪紙明星”,人也變得開朗活潑了。剪紙改變了自己的生活,馬美琴在接受江蘇電視臺的采訪時,由衷地向學校和老師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見此情形,楊榮芳非常欣慰。
碩果累累:弘揚傳統剪紙文化
在豐裕中心小學,還有很多傳承民間剪紙藝術的成果讓楊榮芳欣慰。走進校園,學校宣傳欄,教室墻壁,樓梯走道,隨處可見學生們親生剪出來的剪紙元素,讓人宛如置身于一個非遺傳承大觀園。最值得驕傲的是學校有數百幅學生作品在全國、省、市獲獎或展出,并被列入揚中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從2009年至今,學校舉辦過多次全省乃至全國性的關于民間藝術的活動,因在傳承民間剪紙藝術方面取得累累碩果,揚中市民間剪紙委員會選擇在豐裕中心小學校成立。
剪紙課堂對學校的招生也有很大的幫助。豐裕中心小學是一所創辦于1932年的老牌學校,部分當地人認為學校條件一般,都選擇將孩子送到城區的學校讀書。如今,隨著剪紙藝術的推行以及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做出的成績,豐裕中心小學的名氣越來越響,并獲評“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江蘇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等榮譽,越來越多當地人開始將孩子送來讀書,還有家長慕剪紙之名而來,希望孩子能從小接受傳統剪紙文化的熏陶。很多城區的學生家長看到楊榮芳后,也都希望她能教自己的孩子剪紙,這一切,都讓楊榮芳喜在心里。
楊榮芳提到一件事情:她有個學生考入大學后,在學校牽頭組織了一個社團,帶領同學們一起學習、鉆研剪紙,還在網絡上宣傳剪紙。談到這些,楊榮芳非常開心,她覺得這是學生在用自己的方式傳承民間剪紙藝術,這也是她傳承剪紙的意義。
未來,楊榮芳希望通過自己的剪紙課程,將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到剪紙藝術中,讓學生們在學習剪紙技藝的同時,明白剪紙可以用來干什么,從而在將來做一些剪紙的衍生品,讓傳統剪紙文化更加發揚光大。她相信,這一天很快會到來。
學生展示剪紙作品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