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5 21:56:31 作者:李莉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
會展經濟被廣泛視為社會經濟活力的“晴雨表”,也是社會再生產的介質。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會展可以發揮介質傳輸功能,匯聚各類發展要素,促進優質要素組合配置,帶來價值鏈提升,進而助推科技成果盡快形成新的生產力,進而促進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近日,《中國周刊》新質生產力調研組一行來到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對該公司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情況進行了調研和考察交流。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Michael Kruppe先生、市場總監繆棟等人參加座談。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Michael Kruppe先生對《中國周刊》調研組的關注表示感謝。Michael Kruppe先生在中國生活三十多年了,他有著非常流利的漢語水平,是位“中國通”。多年來,他融入中國社會,并致力于促進中德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兩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為此,上海市授他“白玉蘭”獎,還被上海市低碳科技與產業發展協會任命為“碳中和專家委員會顧問”。
Michael Kruppe先生認為展會是一個完美的發展機會,可以接觸到不同行業的詳細信息,認識來自不同行業的人,并豐富自己的視野。“會展行業發生了很多變化,從B2B向B2C轉變?,F在的展覽注重體驗和娛樂,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我們的展館每年吸引超過700萬觀眾和數十萬家企業參展,為上海經濟的發展和轉型做出了重要貢獻?!盡ichael Kruppe先生表示,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在面對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挑戰時展現出了開放創新的態度,積極應用新技術,提升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例如,通過預約管理制度,中心使卡車進入場地的時間更加有效,解決了周邊交通擁堵的問題。此外,中心還與騰訊、阿里巴巴等公司合作,共同推動展覽業務的數字化升級。還積極應用人臉識別和身份驗證等新技術手段,以提高展會的效率和安全性。
據了解,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由上海陸家嘴展覽發展有限公司與德國展覽集團國際有限公司于1999年聯合投資組建,2001年開業,是中德合資合營的第一家展覽中心,也是中國最成功的展覽中心之一。它擁有17個單層無柱式展廳,室內展覽面積20萬平方米,室外展覽面積10萬平方米。自2001年至2023年,共舉辦了1886場展覽,每年舉辦約130場展覽會,服務700萬+客商。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秉承‘專業智慧,領先服務’的品牌理念,以舉辦國際一流貿易展覽而享譽全球?!拔覀儗官|量和綠色會展的要求很高,從會展安全到現代化會展服務,都有一套完善的智能管理方案。這兩年,各地政府對展會支持力度很大,對會展賦能新質生產力的要求也更高。我們的展會排期很滿,是國內最繁忙的會展中心之一?!?Michael Kruppe先生說。
“隨著數字化、人工智能和先進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客戶對于展覽場地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為了支持客戶的數字化需求,博覽中心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對軟硬件設備進行了多項改變。特別是在能源技術方面,我們著重提高效率、推動節能減排并嘗試使用綠色能源,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實現綠色環保目標,促進更多可回收材料的使用,以進一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博覽中心將可持續性視為一個重要話題,并已經開始實施智能戰略,還成立了ESG專門部門,致力于環境可持續、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盡ichael Kruppe說。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作為促進國內外經貿往來的重要展覽平臺,一直致力于推進綠色辦展、低碳辦會,積極支持國家的綠色發展戰略。近年來,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已成功舉辦了多個綠色低碳專業展會,為行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吨袊芸穲绦猩玳L王雪銘對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綠色辦展、低碳辦會、助力新質生產力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贊賞。
王雪銘表示,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實現良性循環。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辦好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數貿會等重大展會。其中,數貿會與新質生產力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會展平臺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作用很大,會展經濟匯集政策、項目、資金、人才、技術等各類資源要素和發展要素,能夠推廣新思想、新理念、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在全方位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和進步方面發揮著“催化劑”的作用。王雪銘希望新國際會展中心發揮會展先導性服務業功能和資源整合、要素集聚、市場擴充優勢,提高要素、資源使用效能,搭建高質量服務平臺,推進科技新理念、新思想、新成果交流擴散,促進新生產能力、新競爭優勢加快形成,進而滿足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
Michael Kruppe先生對新質生產力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表示,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將秉持高質量辦會,持續引入綠色低碳專業展會、打造綠色低碳場館,進一步推動綠色會展潮流,引領行業向著更加環保、可持續的未來邁進。
《中國周刊》調研組期待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搭建起連接未來的橋梁,努力并推動中德兩國經濟發展。雙方就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解決方案和服務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并希望加大重大活動、品牌宣傳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動會展平臺賦能新質生產力。
編輯: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