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中國周刊

政府報告為小微企業吹來了啥暖風?

2020-07-02 14:46:45 作者:黃大智

微信截圖_20200702144447.png

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疫情這一特殊時期的兩會引起全民關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看點十足,本文從金融風險防控、穩定銀行對企業的金融支持、強化保險的保障服務三個方面,解讀政府報告中透露出的相關信息。


金融風險的化解防控


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防范金融風險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內容,其意義不言而喻。

《報告》在“2019年和今年以來工作回顧”中提到: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金融等領域風險有所積累。

毫無疑問,金融領域的風險防控仍將是重點。但對比過往,金融風險的熱點有了新的變化。

2019年是互金風險集中整治的一年,互金領域風險持續出清,網貸平臺轉型小貸公司政策出臺,互金風險的整治將在2020年迎來收官之年。

同時,對于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進行分類施策,風險處置路線圖日漸清晰,個別銀行的風險事件得到良好的化解。

而今年以來,在疫情影響下,金融風險出現了新的特征。一方面,中小微企業經營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上升,使得銀行業金融機構,特別是服務于中小微企業的中小銀行面臨更大的風險。

另一方面,國內外金融風險共振更加明顯。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風險共振成為新的風險特征。例如,國際原油期貨結算價歷史上首次跌至負值帶來的投資風險;美股史無前例一個月內四次熔斷帶來的資本市場風險;全球負利率及量化寬松政策帶來的新型匯率風險等。

《報告》在“今年發展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工作總體部署”中,也重點提及了要做到“重大金融風險有效防控”。

具體來看,今年除了要完成互金風險整治的收尾工作外,保證銀行保險機構的流動性,通過多種方式補充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的資本來應對風險,仍是重點工作。


穩定企業的金融支持


《報告》在穩定企業的金融支持方面提出: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再延長至明年3月底,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對其他困難企業貸款協商延期。

在3月1日,銀保監會、央行、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五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的通知》中就要求:“對于2020年1月25日以來到期的困難中小微企業(含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貸款本金,以及2020年1月25日至6月30日中小微企業需支付的貸款利息,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根據企業申請,給予企業一定期限的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安排。還本付息日期最長可延至2020年6月30日,免收罰息。同時,不下調貸款風險分類,不影響企業征信記錄。”

應該說,《通知》對于緩解中小微企業的財務支出和流動性壓力,有極大的幫助,并且也有利于后續的復工復產、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但是隨著國外疫情的發展和疫情防控的常態化,我們看到企業的復工和收入的增加都不及預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經營發展仍然會繼續面臨困難,將《通知》的政策進一步延長到明年3月底,不僅是加大金融扶持實體經濟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六穩”“六保”的重要舉措。

《報告》原文:“鼓勵銀行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面并明顯降低費率。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于40%。”

通過“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實現覆蓋更大范圍的受影響小微企業,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抵押物不足的問題;通過降低擔保費率,解決融資貴的問題;通過對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提出明確的增速要求,解決小微企業融資的供給不足的問題。多措并舉,提高金融對小微企業的支持。

《報告》原文:“加強監管,防止資金‘空轉’套利。金融機構與貸款企業共生共榮,鼓勵銀行合理讓利。”

疫情以來,央行三次降準,并通過專項再貸款、再貼現向市場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資金面寬松,市場資金利率持續維持低位,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不暢,也導致了一定的資金空轉和套利行為,如部分企業通過票據貼現轉銀行理財等方式,進行資金套利。強化監管,防止資金“空轉”,有利于資金進一步流入實體經濟。


強化保險的保障服務


《報告》中也多次提及保險:強化保險保障功能;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將參保不足1年的農民工等失業人員都納入常住地保障;繼續執行下調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

近年來,監管多次提出“保險姓保”,并指出要分清保障與投資屬性的主次,保障是根本,投資是輔助。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保險也突出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新研發的新冠肺炎保險保障計劃產品、企業復工復產保障產品等。但是,在人身和財產的長期保障方面,保險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人身險方面,重大疾病險、醫療險等商業健康險覆蓋率較低,難以真正實現保險的保障功能。財產險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回歸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的理念,起到支持實體經濟、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作用。

對于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來說,發展出口信用保證保險一直是監管層在提倡的,今年2月以來在政策層面也被多次提及。作為支持出口的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出口信用保證保險是“穩外貿”的重要抓手。銀保監會在3月份就提出了“支持商業保險公司開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并降低費率”的政策。商務部等多個部門也提出支持出口信用保險的發展。

但是目前,出口信用保險主要承保的海外買方違約責任保險等險種,保障覆蓋內容相對不足。而國外疫情的肆虐,使外貿企業出口業務的拓展更加艱難。因此,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支持出口業務,是“穩外貿”的重要舉措。

在“繼續執行下調企業養老保險費率”方面,早在2016年,人社部就曾發布《關于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的通知》,部分省份的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降至20%。此后持續出臺了降低養老保險的單位繳費比例、調整個人繳費基數的上下限等措施。

從短期看,作為社保單位繳費比例中的大頭,養老保險費率的下降會帶來社保基金的減收,但是,我國總體上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量較高,因此并無太大影響。而長期來看,有利于給企業減負,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

而對于“將參保不足1年的農民工等失業人員納入常住地保障等”尚是首次提出。失業保險此前保障的往往是政府公務員、事業單位員工、白領等人員,而徘徊于城鄉之間的農民工以及流動人口等風險較大群體卻沒有被涵蓋進去。同時,將參保農民工的時間放寬至不足一年,對于保障這類群體的基本生活也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救助因災因病遭遇暫時困難的人員。這些在“六穩”“六保’上推出的全新舉措,有利于實現社會穩定。同時,更全面地保障弱勢群體,也是穩就業、恢復經濟的重要保障。(作者系蘇寧金融研究院專家)


編輯:張馨潔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