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3 13:28:48 來源:人民網
5月21日下午,來自不同行業的全國政協委員亮相首場“委員通道”采訪活動。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集團董事長劉偉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面對記者提問,談起人工智能、北斗系統等硬核科技在抗疫過程中起到的獨特作用。
劉偉表示,人工智能使得社區疫情防控更加精準、更加智慧。他分享了一個基層社區科技抗疫的故事:廣東省廣州市中心的一個小區居民大約有七萬人,但小區網格管理員只有七個人。這個基層社區管理一直有務實創新的好傳統,今年2月,社區建立了智慧社區防護平臺,前端應用智能通道、智能攝像機以及用智能無感遠距離測溫和人臉身份識別技術進行數據采集,后臺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對整個小區人員進行大數據管理,形成精準治理。“這樣超大型的社區,從疫情發生到現在,沒有一例確診病例。”他說。
在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北斗系統發揮了積極作用。據楊長風介紹,北斗系統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性能要求最高也最復雜的巨型航天系統。“北斗系統在交通運輸、農業漁業、減災救災等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應用。”他說。
在“委員通道”接受記者采訪的政協委員還表示,強大的科技能力不僅賦能抗疫,而且已經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
劉偉表示,人工智能如今已經定義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他生活的粵港澳大灣區為例,“一小時生活圈”的夢想已經通過智能化軌道交通實現。“在20年前,中國地鐵行業連一個車站屏蔽門的控制器都需要進口,今天全球首個人工智能智慧車站已經在廣州正式上線,這個系統90%都是國產化的。我們通過短短20年,就走過了歐美國家100年的技術實踐。”劉偉說。
楊長風表示,在中國入網的智能手機中,70%以上已提供了北斗服務。“北斗正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我們還積極向世界分享中國的北斗發展成果,目前,世界有半數以上的國家在全球范圍內使用北斗系統。今年我們的全球系統建成以后,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北斗都會提供滿意的服務。”楊長風說。
據他介紹,今年是北斗全球系統建設的收官之年,最后一顆組網衛星已經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各項準備工作正有序推進,計劃6月擇機發射,屆時北斗全球星座的布局將圓滿完成。他表示,幾代北斗人經過不懈努力,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三步走”發展道路,對世界衛星導航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
“在信息時代,以人工智能、5G等為代表的‘新基建’能力,也會極大地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我也相信,隨著新技術不斷提升,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更會增強。”劉偉說。
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