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4 15:36:56 來源:人民網
近期,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半年報”密集披露。上市公司的業績,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經濟發展的整體狀況。上半年,上市公司交出的成績單“含金量”如何?專家分析,在中國經濟穩健復蘇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呈現與宏觀經濟發展相一致的走勢。透過“半年報”,也可感受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多數企業實現盈利
成功交付北京冬奧村等標桿性工程項目,新開發電力、汽車、化工等行業的龍頭客戶……盡管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重因素影響,格力電器發揮品牌、技術優勢,不斷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
格力電器近日發布2021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920.11億元,同比增長30.3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4.57億元,同比增長48.64%。
與格力電器相似,上半年許多上市公司業績跑出不錯的態勢。截至8月23日,滬深兩市千余家企業披露今年半年報,扭虧為盈、盈利增長等成為高頻詞匯,一些企業甚至增長數倍。
機構數據顯示,剔除銀行和非銀金融行業后,已披露半年報的1414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5.63萬億元,同比增長33%,累計實現總體盈利4448.41億元,同比增長61%。
在上述1414家上市公司中,有1303家公司上半年實現盈利,占比92%。其中,931家公司實現盈利增長,117家公司扭虧為盈,合計1048家,占比74%。311家公司盈利增速翻倍,占比達22%,其中29家公司盈利增長超過10倍。
“從半年報數據來看,上半年上市公司總體財務狀況不錯。”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對本報記者表示,這反映了中國經濟恢復增長背景下,上市公司業務表現良好,呈現與宏觀經濟發展相一致的走勢。
政策助力業績回升
上半年哪些行業業績好?從已有半年報信息來看,醫藥生物、電子、汽車、化工、機械設備等行業表現突出。
上市公司廣泛涵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從業績增長看,也呈現結構性特征。趙錫軍說,相比之下,戰略性新興產業、互聯網相關產業以及新業態領域發展更快,這也與疫情發生后消費習慣等方面的變化相關,體現了疫情對不同行業的不同影響。
與此同時,減稅降費等宏觀政策利好助推上市公司業績普遍回升。多家企業在半年報中提到,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小型微利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助力其經營成本降低、業績增長。
江蘇博云塑業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公司主營業務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博云塑業有關負責人表示,一系列國家政策和減稅降費等資金方面的大力支持,為公司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將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儀器儀表、醫藥、化學纖維等制造業企業納入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范圍……今年以來,一系列政策為企業帶來實際利好。“上市公司數據表明,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支持、推動復工復產等舉措取得了良好效果。”趙錫軍說。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上半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30%”“公司目前擁有數百項專利和授權”……各家企業半年報中,科技創新和研發投入成為另一大看點。作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領跑者、排頭兵,近年來,中國上市公司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2020年滬深兩市數據顯示,滬市方面,主板實體類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合計約5400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530余家公司研發投入總額超億元。深市方面,非金融類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合計4444.8億元,同比增長10.8%,連續3年保持增長。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的公司有66家,5家公司研發投入超過80億元。
趙錫軍說,近年來,企業和全社會逐漸形成一個共識,即中國經濟往后發展要走科技創新的路子。從半年報數據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更加注重科技研發,這在投入和成果中都有所反映。
后市方面,趙錫軍認為,上市公司仍有望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但疫情變化、各國政策調整、氣候異常等因素為宏觀經濟帶來不確定性,后續應特別關注國際形勢變化,尤其是市場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
國信證券分析,當前經濟基本面依舊強勁,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內需、科技、綠色”結構性方向明確,在這些領域中最具成長性的公司,將擁有更多的投資機會。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