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7 16:08:35 作者:趙新民
中國枸杞之鄉中寧
新亮點“互聯網+”
看到大樓上“中寧縣‘互聯網+’預防接種服務中心”的字樣時,我們在想“互聯網+”究竟是什么?
剛上到服務中心二樓,還沒有走進房間,就聽到了孩子哇哇的哭聲。尋著哭聲進到了接種室,原來,是幾位家長帶著孩子正在接種疫苗。
有一個準備接種的小男孩在爸爸懷里坐著,神態自若,大家都夸他勇敢。沒有想到,針扎到胳臂里以后,他也哇地一聲哭了出來,聲音響亮。我們看到,剛才小男孩的媽媽在終端上操作指紋認證確認以后,冷藏里才能自動吐出疫苗。然后護士按照規范進行后續操作。
接種疫苗
中寧縣“互聯網+”預防接種服務中心服務大廳
中寧縣醫康養服務中心治療區
小男孩的媽媽說,他們是固原人,暑假以后孩子要過來上學。中寧縣屬于中衛市,當問到固原市的人到中衛市看病享受醫療和預防接種服務有障礙嗎?這位家長毫不猶豫脫口而出說:“沒有沒有,非常順暢,連接絲滑。”
談到在這里接種疫苗的體驗,家長表示,這里采取“一苗一劑一次一告知”的電子告知單形式進行接種前告知,受種者或者家長通過電子筆跡、指紋、拍照方式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實施接種。電子化接種知情同意書實現規范化管理。接種環節,系統通過自動排隊序列對兒童接種針次進行監測,通過掃碼接種功能進行疫苗接種確認,有效避免了以往由手工操作引起的錯種、重種、漏種現象的發生。接種以后去留觀室留觀,出入都有人臉自動識別系統,時間到了會自動語音提示,不到時間出去也會語音提醒。
疫苗庫
北京來的胡大夫(中)
中寧縣醫康養服務中心康復病區
在參觀服務中心的大廳和疫苗庫等地方時,中心主任邊走邊介紹說,“互聯網+”預防接種服務系統基于疫苗電子監管碼的生物制品進行出入庫、掃碼接種,通過與疫苗流通系統的數據交互和共享,實現疫苗接種的可追溯性,同時在發生疫苗接種異常反應或需要進行數據分析時,可對疫苗、運輸儲存、受種者進行多維度的有效、精準的追溯和分析,確保了疫苗的接種質量和安全。
“互聯網+預防接種”服務中心,實現了取號、登記、體檢、收費、接種、留觀和兒童保健等功能為一體的全程數字化服務,做到了了全天候接種、全流程追溯。“互聯網+”開創了免疫規劃服務新模式,改善了群眾預防接種新體驗,確保了疫苗接種流程規范,安全準確。作為全區縣域綜合醫改試點縣的亮點創新工作,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楊培軍對此曾經批示“為群眾提供便捷、專業化服務,豐富了縣域綜合醫改的內容”。
醫康養 天地寬
8月4日,中寧縣醫康養服務中心康復病區和治療區里,治療師和護士正在給患者進行治療和康復訓練。
中寧縣醫康養服務中心是成立不到兩年的單位。康復中心大樓和托養中心大樓窗明幾凈非常整潔。
在醫康養服務中心,我們見到了一位從北京過來的胡大夫。胡大夫是專家,出版有醫康養方面的專著。他們單位和這里是對口協作,醫務人員每年輪換過來工作。他們在這里不僅從事醫療和培訓指導,還肩負面向社會舉辦講座,宣傳普及醫康養方面知識的任務。胡大夫說,他發現有的患者因為沒有相關知識,錯過了治療的最佳窗口期,非常遺憾。
中心為患者制定康復治療方案,在康復訓練的同時,結合中醫、針灸、推拿等適宜技術,為偏癱、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脊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患者做整體性康復治療。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并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且符合條件的21名殘疾人,中心提供寄宿制托養服務。對小兒腦癱、發育遲緩、孤獨癥、聽力言語障礙兒童等殘疾兒提供個性化訓練,向無法到中心治療的孩子送康復上門服務,使更多的特殊兒童接受治療,從而走向社會。
徐套鄉衛生院診室
醫務工作者幫患者挑選醫保卡
中寧縣徐套鄉衛生院
中寧縣醫康養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說,中心現有醫護人員31名,其中主治醫師1人,康復治療師10人、OT治療師5人,PT治療師4人,護士10人,編制床位60張。中心配置了電動起立床、上下肢主被動訓練儀、減重步態訓練器、多點多軸振動懸吊系統、痙攣肌治療儀、磁振熱、空氣壓力波、經顱磁刺激儀、門架式減重步態訓練、智能艾蒸灸熨儀等醫療設備。自高質量示范項目6月5日運行以來,收治康復患者134人次,他說,雖然還沒有對外宣傳,但是目前中心一床難求。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高齡人群對于晚年生活質量的追求水平不斷提高,醫康養行業的發展空間超乎想象。
365里路
“徐套鄉距離縣城90公里,一趟來回有365里路;我家在相鄰的同心縣,離這里60多公里;老鄉來衛生院看病,遠的要跑30公里。”中寧縣徐套鄉衛生院院長在閑聊時不經意說出來的話,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徐套鄉原來屬于海原縣,2008年因為移民管理方便將其劃入給中寧。鄉衛生院位于中寧縣南部山區,是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地域面積682.5平方公里,服務半徑36公里,服務人口20156人。2012年燕寶基金出資約259萬元新建衛生院。院長說,他剛來時候衛生院大樓剛蓋好還沒有裝修,樓前后左右只有門前兩棵小樹。晚上黑咕隆咚,風一吹嗚嗚響,沙塵漫漫,冬天用水在水窖里砸冰,吃飯時候起風了,碗里落一層沙灰。
徐套鄉下屬的村莊名有上流水和下流水,鄰鄉名為喊叫水。寧夏西海固地區降水稀少,太干旱了,水十分稀缺。院長說,當時的洗過臉的水都不舍得倒掉。現在,我們看到雖然樓梯上幾個巨大的塑料水罐還在,但是辦公室里安裝的自動感應龍頭,手一伸就可以流出了清凌凌的自來水。衛生院的院子里,中伏天正午的陽光下,花兒盛開綠樹成蔭。
徐套鄉衛生院負責全鄉的基本醫療和衛生防疫工作,目前共有職工3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8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助理醫師1人,執業藥師1人,注冊護士8人。衛生院開設內外婦兒綜合科、護理科、化驗、心電圖、公共衛生科。配備有心電圖機1臺,血球計數儀1臺,尿十項機1臺,彩色B超機1臺,救護車1輛,生化分析儀1臺,制氧機2臺等基礎醫療設備。后增配備了頸、腰椎電動牽引床,內熱針治療儀。
在衛生院里,我們看到一個人手里拿著一摞卡片。院長說,這是來看病的村民。當地老鄉家里平時醫保卡都在一起放著,來看病時候一起帶來,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幫助他們挑出來自己的醫保卡。這位患者是一個瓜農,穿著厚厚的衣服像是從地里直接過來的。
2023年上半年徐套鄉衛生院鄉村兩級門診總人次23624人,總費用88.79萬元,醫保統籌結算52.07萬元。鄉級次均費用43元,村級次均費用27元。中醫門診總人次871人,中藥處方數144個,一般處方500個,中醫治療人次228人,中醫理療總費用8095.5元。衛生院中醫館2018年投入使用,設置有中醫診室、針灸推拿室、理療室、中藥房、宣教室、煎藥室等科室。現在能開展針灸推拿、牽引、拔罐、刮痧、貼敷、理療等治療。我們在徐套鄉還隨機問了幾個老鄉,其中一個是在內蒙古返鄉創業的企業家。他們對于鄉衛生院的醫療衛生和防疫工作,都感覺很滿意。
為了趕時間,我們在去往中衛時選擇了走近路。汽車在S205省道上,與一眼望不到頭的各地拉硒沙瓜大車隊相對而行,看到了在懸崖峭壁上奔跑的山羊,看到了著名的中衛勝景香山寺。搖晃在崎嶇蜿蜒的山路奔馳前進,腦海里浮現出走馬觀花所見所聞,耳畔回響起那首在春晚上唱響的歌曲《三百六十五里路》的旋律:
抖落一地的塵土
踏上遙遠的路途
滿懷癡情追求我的夢想
三百六十五日年年地度過
過一日 行一程
三百六十五里路呦
越過春夏秋冬……
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