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2 10:06:16
陳濤醫生科普講座三 :血淀粉酶升高一定是胰腺炎嗎?
胰腺是人體第二大消化腺,第一大作用,負責外分泌,幫助消化食物;第二大作用,負責內分泌,調節血糖。說到胰腺的消化能力,有這么一種病,那就是急性胰腺炎,往往起病急、癥狀重。
今天我們來了解下胰腺炎有哪些癥狀?該如何診斷?淀粉酶升高=胰腺炎嗎?又該如何有效預防?
胰腺炎是一種非傳染性的炎癥,主要分類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由多種病因導致胰腺組織水腫、出血及壞死等急性損傷,而慢性胰腺炎則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胰腺局部或彌漫性的慢性進展性炎癥,伴隨胰腺內外分泌功能的不可逆損害。
胰腺炎的癥狀因人而異,典型癥狀包括急性腹痛、惡心和嘔吐、發熱,及可能發生的急性多器官功能障礙及衰竭的相關癥狀,如低血壓及休克、呼吸困難、少尿或無尿、上消化道出血、猝死等。其中,急性胰腺炎的首發癥狀通常是腹痛,可能會向腰背部放射,進食后感覺疼痛加劇。
胰腺炎發生有哪些高危因素?
1、膽石癥:我國以膽源性急性胰腺炎最為常見,這與我國人群膽道結石的發病率高有密切聯系。膽道結石掉落堵塞胰管開口,胰液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腸,膽汁返回至胰腺中,造成胰管壓力增高,胰液漏出,胰酶被激活,從而發生急性膽源性胰腺炎。
2、過量飲酒:長期酗酒也是胰腺炎的最主要誘因之一。酒精會增加胰腺消化酶的分泌合成,進而引發胰腺炎。
3、暴飲暴食:胰液是人體消化食物的重要消化液之一,暴飲暴食會導致胰酶的大量分泌,進而引發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
根據2021 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1)上腹部持續性疼痛。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濃度至少高于正常上限值 3 倍。3)腹部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符合急性胰腺炎影像學改變;
上述 3 項標準中符合 2 項即可診斷為急性胰腺炎,其中血清淀粉酶是檢測胰腺功能的最常用的實驗室指標。接下來,我們來講講血淀粉酶和胰腺炎的關系。
01血淀粉酶升高,一定是胰腺炎嗎?
不一定!除了胰腺和腮腺疾病以外,較多重癥患者也會出現血淀粉酶升高,但卻沒有急性胰腺炎證據。
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的其他原因:1)巨淀粉酶血癥 淀粉酶與免疫球蛋白或多糖結合形成淀粉酶復合物或自身聚集形成大分子量的多聚體,不能通過腎臟清除,導致持續性的高淀粉酶血癥的一種臨床癥候。2)惡性腫瘤 卵巢癌、肺癌、胃癌、乳腺癌、多發性骨髓瘤等惡性腫瘤可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3)此外,高淀粉酶血癥也可見于急腹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嚴重腦外傷、慢性腎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膽囊炎、膽石癥、胃腸炎等。
02胰腺炎中淀粉酶值低就代表病情輕嗎?
不一定!淀粉酶值的高低不一定反應病情輕重。
1)重度胰腺炎時,胰腺組織大量壞死,胰腺腺泡嚴重破壞,淀粉酶生成很少,淀粉酶水平正常或輕度升高。2)酒精性和高甘油三酯性胰腺炎患者,血管內皮受到損害導致胰腺微循環障礙或微循環栓塞,釋放的血淀粉酶不能完全通過血液循環到達外周組織,淀粉酶水平也不能反應胰腺真實情況。
03胰腺炎時,血淀粉酶一定升高嗎?
不一定!
除了上述的重度胰腺炎和酒精性或高甘油三酯性胰腺炎以外,以下急性胰腺炎患者也存在淀粉酶不升高的情況:1)極輕型胰腺炎;2)慢性胰腺炎急性發作;3)胰腺炎恢復期。
04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中到底還有沒有診斷價值?
有,但不太夠。血清淀靈敏度高,但是特異性較差,單獨淀粉酶診斷價值欠佳。
1)與脂肪酶聯合檢測 與淀粉酶相比,脂肪酶持續時間長(1 ~2 周)、特異性更強。當血清淀粉酶活性已經下降至正常,或其它原因引起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血清脂肪酶活性測定有互補作用。2)與肌酐聯合檢測 淀粉酶肌酐清除比值(ACCR)有助于急性胰腺炎和巨淀粉酶血癥的鑒別。ACCR大于5% 提示急性胰腺炎,小于1% 提示巨淀粉酶血癥。
綜上,高淀粉酶血癥不一定就是急性胰腺炎,且血淀粉酶正常的患者也不能完全排除急性胰腺炎,對于不明原因的上腹痛、血淀粉酶水平正常,且不能排除胰腺炎時,應及時行CT等影像學檢查,以免誤診及漏診。
再次提醒:胰腺發炎很危險,保護胰腺卻很簡單,就是好好吃飯。具體來說要:避免暴飲暴食,切忌大量油膩食物、酒精等,避免胰腺因短時間內工作量暴增而暴走。
如果是高脂血癥患者,要及時通過改善生活方式、膳食甚至藥物治療等控制血脂水平,避免飲酒,及時治療膽道疾病等都有助于大大減少胰腺炎的發生幾率。
文:上海市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師 陳濤
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