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中國周刊

后疫情時代外企的中國機遇

2021-10-06 23:33:22 來源:中國周刊 作者:楊未宏

微信圖片_20211006233136.jpg

受疫情影響,部分海外航空公司停止客運業務


在全球疫情陰霾尚未消散、保護主義暗流洶涌的當下,中國用長期的規劃擘畫出擴大開放的藍圖,再次向世界釋放了清晰信號:中國市場是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將為跨國企業在中國發展提供無限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多家外國企業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布局,表明了在中國發展的決心和信心。最新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顯示,繼去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投資目的地后,中國繼續保持對外資強大的吸引力。聯合國貿發會議投資和企業司司長詹曉寧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率先恢復增長以及中國政府采取的投資開放政策和便利化措施,使中國持續保持對外資的吸引力。


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沖擊,并由此產生一系列深遠的經濟和社會影響。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8月4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2億例,累計死亡病例4252873例。疫情在不少地區反彈,給世界經濟復蘇前景帶來更大不確定性。有分析人士認為,疫情對消費信心、供應鏈的沖擊,以及對地區增長失衡的放大效應,正成為世界經濟實現可持續復蘇的主要障礙。

疫情大考下中國經濟率先復蘇。今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解讀《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稱:我國經濟總量突破百萬億大關,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01.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3%,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按年平均匯率折算,去年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預計超過17%。

盡管近期全國出現短時間內多源、多點發生的疫情,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表示,目前全國疫情擴散風險總體可控。力爭在8月底前把當前疫情控制住,盡快讓社會生活恢復到正常狀態。

7月份,盡管受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加和國內汛情、疫情影響,部分主要指標增速有所回落,但是,“從累計來看,主要宏觀指標仍處在合理區間,經濟總體延續了恢復態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認為,綜合來看,下半年我國經濟仍然會保持穩定恢復的態勢,主要宏觀指標會保持在合理區間,發展質量會繼續提升。


優化營商環境向世界釋放紅利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增加了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報告顯示,2020年,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總額大幅下滑背景下,中國FDI逆勢增長,成為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6721.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5%,較2019年同期增長26.1%。從行業來看,前七個月,中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超過535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2%,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的近八成。

另一項數據顯示,2021年前5個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8497家,同比增長48.6%,平均每天新設立12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

近年來,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方向,中國改善營商環境的步子在加快。不斷優化的營商“軟”環境持續提升中國發展“硬”實力,也給世界帶來穩定的預期和重要機遇。

中國優化營商環境紅利加速釋放,歸功于“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各項制度安排落地生根。去年《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外商投資法》同步實施,以法治建設為市場主體發展厚植土壤;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再減8項,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由40條減到33條,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新增127條,市場準入門檻不斷降低;自貿試驗區再次擴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正式啟航,服貿會和第三屆進博會如期舉行……中國以真招實策向世界宣示開放決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表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的營商環境將會進一步完善,將為外資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同時,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將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多措并舉,中國營商環境的改善獲得了國際認可。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31位,中國連續兩年被世界銀行評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

中國美國商會3月9日發布的《2021年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75%受訪的在華外企對今后兩年中國市場前景持樂觀態度,81%企業則認為2021年本行業的中國市場將實現正增長。


優化數字經濟助力高質量發展


疫情讓各國更加充分認識到數字經濟的價值,并推動了數字經濟的加速發展。后疫情時代,數字經濟將成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與信息經濟之后影響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的關鍵力量,也將與世界各國的核心利益更加緊密相連。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霍爾姆斯特姆預測,在后疫情時代,數字經濟將崛起和普及,在此過程中,中國具有“強優勢”。他指出:“中國有巨大的數據積累的空間,數據是新財富的源泉,也是新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主導的經濟模式下,數據規模的差異意味著未來國家經濟發展的差異。”

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新近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疫情并未阻礙、甚至加速了數字化轉型。面對突發疫情,越來越多的業務不得不搬到線上,企業的數字化部門發揮了超乎想象的作用,也為抗疫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和支撐。高達82%的受訪CEO認為,他們毋庸置疑地將追加在數字化舉措上的投資。

“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單獨成篇列出,并首次提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這一新經濟指標,明確要求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足見我國對于數字經濟的重視。

據悉,去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9.2萬億元,其中,產業數字化規模達31.7萬億元。

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布名為《2020年世界貿易報告:數字時代促進創新的政府政策》的年度報告稱,外國直接投資政策應適應數字化特點,各國為外資企業提供服務,不僅僅是幫助外資企業建立生產能力,更重要的是提供高質量的數字基礎設施及其服務。數字時代政府政策創新在于推出更好的政策以支持新型數字化供應鏈。

我國正通過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構建數字產品投資相關國內配套制度、簡化數字領域外商投資市場準入程序、改變傳統外資績效評估辦法等措施優化數字經濟,提升營商環境,創新吸引跨國公司來華發展。


與中國發展共成長


近期,一些歐洲跨國公司半年報陸續出爐。從汽車市場到日用消費品領域,這些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均取得不俗業績。今年上半年,德國汽車制造商寶馬全球營收同比增長28.1%。梅賽德斯——奔馳公布的成績單也顯示,上半年,共向中國客戶交付了超過44萬輛新車。捷豹路虎全球董事、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潘慶更是用“無可取代”來形容中國市場。

“中國經濟規模非常大,且先于其他國家有效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因此,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將不會改變。我們對持續深耕中國市場充滿信心。”AGC株式會社執行董事、AGC集團中國總代表上田敏裕表示,巨大的市場、擁有強大領導力和執行力的政府是中國特有優勢,非常期待中國成為疫情后全球經濟復蘇的引領者。

畢馬威全球中國業務發展中心全球主席馮栢文認為,當下在中國,外企并不缺少發展合作機會,面臨的挑戰也不再是老生常談的營商環境問題,而是很多外企高管缺少親眼見證的機會。

對于尚未打開中國市場的外企,他們缺少的是支撐其投資決策的信息。但對長期在中國市場發展的企業來講,他們則更關注如何能與中國產業規劃更好結合。

相較于營商環境,馮柏文認為對外企而言,更大的挑戰是找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發揮優勢。空氣產品公司中國副總裁馮燕則表示,去年公司就開始關注“十四五”規劃,根據此來做企業規劃,目的就是想跟中國產業規劃結合在一起。

IBM大中華區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總裁麥俊彥認為,“在中國,技術革新的轉型落地更加驚天動地,轉型的方法、影響的幅度,遠遠超出我們在其他很多國家和地區做的項目”,他表示,參與并見證中國市場的轉型成長讓他感到有信心、有機會、有價值。

摩爾多瓦駐華大使貝拉基什表示,中國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對全世界都是好事。而且,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態度沒有改變。“中國愿意將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成果分享給世界各國,這給了我們信心。” (文/楊未宏)


微信圖片_20211006233150.jpg

繁忙的重慶果園港


編輯:海洋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