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6 8:16:58
由于疫情的限制,作為小記者的我們也無法探索世界,幸好有組織存在。今天組織帶我們一起探索疫情下外交官背后的故事。我有幸線上采訪到了常駐非洲8年常駐法國11年,先后走訪過140多個國家的張國斌教授。
我了解到不光我們所熟知的醫護人員在一線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奮斗,隨著國外疫情的蔓延,外交官們更是沖鋒在前線為維護中國的尊嚴與中外友好關系而努力著。
疫情當下,外國的病情不斷蔓延,中國在保證我們有效的防護和控制下也對友好國家進行了支援。中國給外國輸送了許多專家團隊以表示對外國抗擊疫情的支持。我們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時也將援助之手伸向世界。中國自古以來都保有一顆仁義之心,中國人從未忘記祖宗流傳下來的精神,我們一直傳承文化保有精神。
此次采訪中張教授也告訴我們作為一名外交官他很自豪,很驕傲也很愛自己的祖國。即使在外常駐,即使工作的地方再好,自內心深處而發的愛國之情從未改變!作為一名外交官要對外國的風俗等各方面領域都有足夠的知識,同時也少不了對祖國的了解。他告訴我們要喜愛自己國家的文化,要對自己國家的文化足夠了解,并且將它傳承下去!
中國本是一條巨龍,我們中華兒女一直在它的庇佑下懶以生存。這巨龍綿延上下五千年,遷起了秦漢的明月,唐宋的詩詞,元明清的曲調,這些早已混入東方人的血脈,它將長存于世。時光如水,歲月穿梭,我們在為這條巨龍的騰飛而奮斗。疫情當下,讓我們秉傳承之路,承創新之流,讓這條巨龍,在朝陽的映射下,煥發蓬勃生機!
叩經問史,朝山謁水。中國自古以來我們就在扮演君子的形象。作為當代的青少年更是作為中華文化的傳人,我們應做一名君子。君子錚錚其骨,磔磔其態,近之則畏,遠之則敬,德行不孤,必為不朽。作為當代新青年,我們定會秉傳承之路,崛起我中華!
愿山河無恙,英雄歸來,愿被他們所負重前行的歲月可靜好!中國加油!世界加油!
???????????????????????????????????????????????????????? 吉林長春新華小記者
????????????????????? ???????????????????????????????????????????????李佳興
聲明:
1、中國周刊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