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中國周刊

2024“一帶一路”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研討會在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成功召開

2024-08-01 10:06:30

值中馬建交五十周年之際,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聯合上海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 HIREP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enter,于2024年7月18日舉辦“一帶一路 ”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研討會,在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成功召開。

高水平國際研修交流項目自設立以來,積極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響應國家政策號召,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合作。并積極配合廈大馬校建立中國高等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海外支點定位,發揮區域優勢,搭建教育國際交流橋梁,促進中馬教育交流合作質量提升。

中馬兩國于2023年就共建中馬命運共同體達成重要共識,將堅定不移加強并深化雙邊合作,將兩國命運共同體建設提升至更高水平。2024年作為中馬建交50周年節點,雙方將以構建中馬命運共同體為指引,繼續增進人文交流,延長對中國公民免簽證政策至2026年底,提升中馬教育合作水平。同時,馬來西亞作為東南亞聯通歐美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對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的效率與成本也將提供最大保障。

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代表吳繼華和唐晶、各?。ㄊ校┙逃龔d(局)國際處處長、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心)會長/秘書長、各高校分管國際化校長/副校長、國際處處長/副處長、學生交流項目負責人等單位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共話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方向,探討中馬教育之間的交流與發展。

上海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長李維平開場致辭。他指出,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讓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教育交流日益密切,培養高素質國際化人才成為共同關注的焦點,本次會議的舉辦正是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深化國際教育的重要舉措。

上海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長 李維平

主旨演講環節,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校長王瑞芳分享廈馬分校建校以來的發展歷程與挑戰機遇,從院校多學科多層次的轉向到國際建交帶來的合作加強以及跨文化管理。同時,王校長也提出愿景,希望將廈門大學馬來分校打造成一所教學與科研一流、多元文化交融的國際性大學,培養有尊嚴、有智慧的青年人才,使他們成為良好的區域公民,為馬來西亞、中國與東盟的人民福祉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會議期間,在廈門大學馬來分校領導的陪同下,各單位代表實地參觀了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深入了解院校的歷史沿革。從富有當地特色的教學設施到別具一格的校園架構,濃厚的文化氛圍與獨特的育人環境讓代表們頻頻點頭,目光流連,不時駐足觀賞。

文化的積淀往往是一所高校的靈魂所在,在領略完校園風景后,各單位代表走進“深藏”在圖書館內的嘉庚書房,跟隨講解員的步伐去了解廈門大學創辦人陳嘉庚的傳奇一生,如何從商到學,為祖國和南洋華人的教育做出巨大貢獻。

研討會上,馬來西亞教育交流協會會長、前馬來西亞高教部副部長拿督馬漢順發言,對馬來西亞教育的現狀與發展方向做出解讀,未來將加強學術實踐,通過嚴格的質量保證措施,吸引優質教育資源,并將其傳播世界,與國際接軌。同時,也會與世界各地知名學府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體驗和國際視野。

馬來西亞教育交流協會會長、前馬來西亞高教部副部長拿督馬漢順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處處長金泉通過“一帶一路”高水平合作為主題,分享了高素質國際化人才的培養經驗,由點到面解析了高校國際化的概況以及如何去培養國際化人才,提出人才能力關鍵詞:全球勝任力,細致釋讀其框架和要求。并展望了未來高校國際化戰略方向,希望能夠充分發揮“國際化”對學校高質量發展的賦能作用,來吸引和培養全球高素質人才。

在探討環節,與會的高等教育代表們紛紛暢所欲言,從多角度探討國際化人才培養。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陳勇副校長就如何將國際化項目引入學校,打通通道吸引海外人才參與地方學提出想法。希望能夠利用院校優勢與特色引進更多優質師資,并與廈門大學馬來分校交流合作。

海南省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王夏鷗表示希望借助高水平國際研修交流項目促進海南省高校國際合作。

高水平國際研修交流項目辦副主任程佳晟在發表演講主題時提到,高水平國際研修交流項目在未來的發展規劃,致力于打造前沿學科高水平國際研修交流基地,涵蓋前沿學科高水平國際暑期學校、高水平國際研修交流項目、拔尖創新高層次人才培養項目、中馬“311”國際化人才聯合培養計劃多個項目?;貙⒒凇耙粠б宦贰眹覅^位優勢,擴大項目建設范圍,加深國際學術交流,培養更多具備國際化創新能力人才。

“一帶一路”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研討會的成功舉辦,開啟了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又一篇章。高水平國際研修交流項目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在未來與各省市教育交流協會及高校代表并肩前行,擔負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的任務與使命,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合作。


編輯:楊文博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