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3 16:43:57 來源:中國青年網
張懿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海華
“同學們,豆腐要從左向右來切,避免粘刀……”“哎,這個油溫還挺難掌握的,我的蒜都焦了......”“這位同學,你切的這是蔥花嗎?這是蔥段嘛!”……近日,西北工業大學的課堂上頻頻傳出這樣的聲音——課堂成了“廚房”,書桌變成了“飯桌”。
原來,這是西工大的選修課“大學生烹飪課”開課了。這門深受學生喜愛的課程近日“走紅”網絡,大家紛紛留言:“這樣的西工大,真可謂‘可上九天攬月,可下廚房做菜’!”
記者了解到,此次開設的《大學生烹飪課》分為烹飪理論學習和實踐課兩個環節。烹飪理論課將中國烹飪文化、歷史、技能、常識貫穿在整個課程當中,讓同學們了解中國烹飪技法,增強文化自信;實踐課當然離不開親手操作,這也是同學們最感興趣的環節,每個步驟都是由專業廚師手把手演示并指導操作。
“今日課程學習的菜目,是一道酸香開胃、老少皆宜的菜——番茄魚。”理論課結束后,學生們換上工作服、戴上工作帽,進入操作間,3人一組站在操作臺旁,認真聆聽主講師傅何建華講解番茄魚的制作方法與技巧。
“將魚皮朝下放置在案板上,用左手按住魚肉,刀面與魚肉形成30度夾角,用正刀片法,片成3厘米厚的魚片……”師傅的一套動作行云流水,每片魚肉厚度均勻,宛若復制粘貼而來。看著何老師精湛的刀工、帥氣嫻熟的動作,學子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終于輪到親自上手的環節。學子們操刀的“架勢”,有的“功力”深厚,有的卻遲疑許久不敢下手……經過腌制、切菜、煮菜、放調料等等工序,家常菜番茄魚在老師的指導下出鍋了!
“自己平日不擅長做飯,正好學校開設這門課程,就積極選報了這門課。”學生金鴻儒告訴記者,上完課后,自己確實學到了很多實用的廚房小技巧,“非常期待能在假期回家時跟家人分享。”
嘗了一下自己做的菜品,學生鄧雅昕覺得“能給自己打7分”。她說,“做番茄魚,感到最難的是切魚片,力道和角度很不好掌握。”
隨后,同學們拿起自己的“藝術品”放在品鑒區,供老師和同學們品嘗。“比我想象中的味道好很多!”何老師點贊道。
記者留意到,烹飪課堂的一旁還配備有急救箱,里面有燙傷膏、碘伏、創可貼等,以防同學們遇到意外情況。據介紹,這學期的課程中,何老師還將教授蓑衣黃瓜、回鍋肉、可樂雞翅、西工大包子、陜西大燴菜這些菜目的烹飪方法。
“這是一門面向本科生開設的素質拓展類選修課。為開設此課程,學校已籌備了四、五年時間。”課程相關負責教師介紹,課程的開設旨在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向大學生普及中國烹飪技法、增強文化自信的同時,引導學生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籌備期間,教師進行了充分調研,查閱了大量書籍資料,最終撰寫了授課教案并開課。
據悉,綜合考慮到設備臺套數、教學質量、操作安全等因素后,課程在前期開設了20個課容量。后期,學校還將加大課程的開設量,滿足更多同學們的需求。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