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2 17:18:57 來源:中國青年網
朱永新在湖北武漢調研學前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是中國文化的優勢資源。當代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家庭教育也面臨著種種挑戰。今年1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家庭教育正式納入國家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法治化管理軌道。
從今日起,《家周刊·家教》版開設“名師訪談錄”專欄,特邀各方專家就如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樹立新時代家庭教育觀;家長如何實現自我教育,提升自身家庭教育能力;如何在家庭中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習慣和健全的人格等話題發表各自的觀點,希望給予讀者朋友們一些有益的啟迪。
前不久,備受矚目的家庭教育法草案正式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家庭教育正式納入國家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法治化管理軌道,家庭教育被提升至一個新的高度。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激發孩子的潛能,實現孩子的自我教育,使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對孩子至關重要。就此問題,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專訪了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學術委員會顧問朱永新。
家庭教育“王者歸來”了
朱永新深耕教育領域近40年,他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對于此次的家庭教育立法,他表示“很及時”“很關鍵”“意義重大”。
“近年來,整個社會對教育越來越重視,但卻忽視了家庭教育。”朱永新表示,實際上,家庭是教育最重要的基石,在教育的眾多問題中,如果沒有家庭的參與,沒有家校合作,僅僅依靠學校教育是沒辦法解決教育的根本問題的。“教育是學校的事,也是家庭的事,社會的事,國家的事。”
當前,“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數來”“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不科學的教育理念依然存在。在朱永新看來,家庭教育對父母是有要求、有規矩、有底線的,而把家庭教育納入法治化的管理軌道,進一步明晰、加強學校、家庭、社會、政府的責任,可以讓每個角色更好地認識到教育的特點和規律。
“國家對家庭教育的重視,也正體現了未來教育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朱永新說,縱觀我國的教育發展史,經歷了從家庭教育轉向學校教育的過程,而未來還會回歸家庭。朱永新在去年出版的《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一書中提到,家庭教育到了“王者歸來”的時候了,“也就是說,未來,家庭在教育中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朱永新提出,家庭教育應該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學校教育偏重于知識領域,是以知識、技能、素養為主要目標,家庭教育則更側重于幫助孩子學會做人、做事、生活。“家庭是一個小社會,在這個小社會里,家長要讓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怎么去尊重和理解別人,懂得怎么去獨立生活,懂得怎么成為積極向上的人。”正如朱永新經常強調的,“在家庭里,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點燃”內驅力要做到“四自”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朱永新對此的答案很明確:激發孩子的潛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這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需要共同面對的使命。朱永新為此提出了“四自”方案,即自信、自強、自律和自省。
自信可以讓孩子有一種向上的力量,可以更好地激發潛能。“很多父母經常過多地批評孩子、用鄰居家孩子的優點來對比自己家孩子的缺點,這會讓孩子喪失信心,抬不起頭來,他的潛能自然沒辦法得到激發。”朱永新說,家長要通過鼓勵、引導、教育等方式幫助孩子形成自信心,幫助他看到自己的優點和強項,好的教育應該是“揚長”,而不是“補短”。
而有了自信心以后,孩子要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堅持得以更好成長,這時就需要自強。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做到自強?朱永新提出一個簡單的方法:樹立榜樣,看榜樣的傳記。“榜樣的激勵對孩子是很有效果的,比如孩子喜歡科學和創造,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看看喬布斯、居里夫人的自傳;有領袖才能的孩子,可以看看毛澤東、鄧小平的人物傳記……通過榜樣的作用激發孩子向上的動力。”
“自律就是要自我控制,一個是要控制自己不去做想做的事;另一個是讓自己必須去做不想做的事,因為這是成長的需要。”朱永新支招,家長在培養孩子養成自律習慣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獎勵、約定等方式。
比如玩網絡游戲,家長禁止和放任不管,孩子都很難做到自律,家長要讓孩子玩,但要有限制,比如和孩子約定好每天做完作業后玩20分鐘等,這樣就比較容易養成自律的習慣。再比如讀書,約定好每天讀書的時間,可以不用長,但一定要堅持。“堅持一段時間后,家長可給予一定的獎勵,比如看電影或其他想做的事。”“把該做的事情變成一個自我約束的行為,那么自律就可以慢慢養成了。”
“而自省和自律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自省本身就是在培養自己的好習慣。”對于自省的養成,朱永新的建議是讓孩子寫日記,每個人每天把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都記錄下來,不斷地反省自己,而在反省的過程中,再加強自律。
朱永新特別強調,在要求孩子做到“四自”的過程中,家長的態度非常重要。“父母不要把自己當成一個高高在上的權威,而要用平等的角色跟孩子去討論問題、協商契約、制定獎懲措施等。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自己的尊重,那么孩子會更愿意完成任務。”
在“點燃”孩子內驅力方面,還有三點是朱永新提醒家長要注意的:一是要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二是要尊重孩子的興趣,三要養成孩子的閱讀力,這被朱永新譽為“培養內在動力的重要基礎”。
他進一步解釋說,善于提問是一個很重要的品質,但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好奇經常是一問三不知,這樣會不斷挫傷孩子的好奇心,家長要做的是鼓勵孩子多提問題,并想辦法滿足孩子的問題;對于興趣,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喜好,并多鼓勵、多引導、多陪伴孩子向著自己喜歡的方向去發展,不要因為孩子喜歡的東西跟語數英沒有關系,就不斷打消他。往往是,通過這個方面學習會帶動其他方面的學習。
養成閱讀力,是朱永新在推進教育理念中不斷強化的概念。他認為,人類最偉大的思想,最重要的智慧都在書里。閱讀是學習最本質的特征,要形成智慧沒有閱讀能力是做不到的。“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可以真正點燃他的內在動力。當一個孩子喜歡上了閱讀,他就會主動去尋找第二本,第三本……幫助孩子養成閱讀興趣后,等于交給他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
家長與孩子平等協商、共同成長
朱永新認為,今后,網絡素養是學生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完全排斥上網是不可能的,作為家長,在網絡使用方面要做到有效陪伴——陪伴孩子一起上網,一起通過網絡尋求知識的答案,要讓孩子知道網絡可以解決什么問題,哪些事情是網絡無法滿足的……培養良好的網絡素養是關鍵。
在采訪中,朱永新多次強調了家長的有效陪伴,不管是哪種好習慣的養成,都需要家長的有效陪伴。他認為,“要有計劃地安排孩子的學習生活,要通過討論和孩子一起去解決問題,要和孩子共同參加一些活動,要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長。”“家長和孩子不是警察和小偷的關系,而是平等的親子關系,不要一味地想著去監督、控制孩子,而應該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平等協商,有效陪伴,共同成長。”
朱永新發起的一個民間教育改革行動——新教育實驗,在十幾年的行動中一直很重視兩點:閱讀和家庭,他認為,如果說閱讀是教育最重要的抓手,那么家庭就是教育最重要的基石。目前,“新教育實驗”在全國已有5600多所實驗學校、600多萬師生參與。
編輯:海洋